新聞 > 科教 > 正文

「好色」之人必看 5個帶顏色的歷史冷知識

想必大家早已對大千世界裡的種種色彩習以為常,也不會去想那些顏色是由什麼來的?假如我告訴你,古董畫上的棕色並不是普通的顏料,你會不會新奇。下文提到的五條冷知識出自維多利亞·芬利去年出版的新書《色彩在藝術中的輝煌歷史》(The Brilliant History of Color in Art)。

全球顏色最豐富的城市

1.1925年前,某種常用的棕色顏料是從埃及木乃伊身上提煉出來的

根據《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記載,這種「木乃伊棕」直到1964年才徹底消失,原因竟是沒有足夠的木乃伊可供「製造商」碾磨成顏料了。幾百年來,畫家們一直在使用這種顏料。最早的時候,這種奇怪的物質是作為藥物出售的。想想當年畫家們從藥店裡買顏料,也是醉了。

在書中,芬利將這樁奇事的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早在1300年時,木乃伊竟然是一味藥。實際上,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畫匠們接觸到的幾乎所有著色劑幾乎都是藥物,包括鉛白、紅鉛、硃砂、白堊、雌黃、烏賊墨、天青石和木乃伊。畫家們獲取這些顏料的主要途徑是從藥劑師處購買。當年一定有某個藝術家逛藥店時突發奇想,『這木乃伊磨成顏料應該不錯?』」

1712年,巴黎開了一家藝術用品商店,店名就叫「尋找木乃伊」(À la Momie)。從那時起,這種顏色便火了。根據1797年出版的《顏色大全》介紹,當年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善用「木乃伊棕」上釉,這種顏料來自『木乃伊的肉,且肉質越好顏色越飽滿。』」

如果你好奇碾成粉的木乃伊究竟是什麼顏色,可以從上面這幅馬丁·卓林畫於1815年的《廚房內部》中得到答案。顯然,這幅羅浮宮收藏的名畫大量使用了「木乃伊棕」。

正如前文所說,「木乃伊棕」這種顏料現在幾乎已經絕跡了。《時代》雜誌1964年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倫敦顏料生產商傑弗里·羅伯遜-帕克的話,「我們可能還剩下幾根殘肢斷腿,但已不夠做顏料了。」

2.把大量的腐爛貝類泡在尿液里,然後就有了高大上的「皇家紫」

所謂「皇家紫」便是骨螺紫。芬利在書中寫道,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無比迷戀這個顏色,她讓手下把船帆、沙發等各種東西統統染成這個顏色。公元前48年,凱撒大帝來到埃及,他也迷上了這個顏色,並規定其為羅馬皇室專用色。

雖然「皇家紫」成為了王孫貴胄們財富的象徵,但這種染料的提取過程完全不是僅僅一個「噁心」可以形容的。從25萬隻染料骨螺中,只能提取半盎司染料,剛好夠染一條羅馬長袍。整個提取染料的過程散發惡臭,以至這項工作只能在城外進行。芬利的書中寫到,那種熏天臭氣是製成衣料後也難以除去的:

「腐爛的染料骨螺與木灰一起,浸泡在餿臭尿液與水組成的混合物中。這些泛著紫色的大桶只能安放在城外,因為人站在旁邊會被活活熏死。用這種染料上色的衣服帶有一股魚類和海洋的獨特腥氣。羅馬史學家普林尼說這種味道『令人不快』,但其他羅馬人聞到的卻是金錢的氣味。」

《史密森尼》雜誌提到,這種令人反胃的生產過程一直持續到1856年。終於有位18歲的化學家威廉·珀金合成了苯胺紫染料,取代了令人作嘔的「皇家紫」。

3.梵谷標誌性的黃色可能是導致其患精神病的元兇

梵谷的精神狀態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問題,至今都沒有定論。有一種有趣的說法是,他可能是被自己的畫弄得瘋瘋癲癲的。一篇題為《論梵谷與顏料鉛中毒》的論文提到,梵谷使用的主要顏料,尤其是「鉻黃」,可能是造成他患病的原因:

「梵谷的厚塗顏料技法要給畫作上許多層厚重的顏料,他在調色時用了許多含鉛量極高的顏料,如白鉛(碳酸鉛)與鉻黃(鉻酸鉛)等。這些顏料毒性相當高,使用過度會有鉛中毒的危險。」

如果「鉻黃」的毒性真能逼瘋一個人,那當梵谷把一整管顏料擠在嘴裡的時候,他應該朝癲狂走了一大步。

4.拿破崙的綠房間可能是他的死因

1775年,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發現了砷酸銅的染色作用,後來人們把這種顏色稱為「舍勒綠」。不幸的是,這種含砷的顏料,被大量應用於兒童臥室粉刷和服裝行業,毒害了許多人的性命。

1821年,被流放的拿破崙死在了聖赫倫那島上。他的頭髮被發現含有少量的砷,當時的人百思不得其解。芬利在書中提到,1980年,一截被盜的拿破崙寢室牆布樣本重現世間,上面描繪著舍勒綠的百合花。由於聖赫倫那島濕度很大,拿破崙可能躺在床上不知不覺便吸入了毒氣,慢性中毒死亡。

5個帶顏色的歷史冷知識:這些顏料的來源都很奇葩5個帶顏色的歷史冷知識:這些顏料的來源都很奇葩

除寢室外,拿破崙的浴室曾經也鋪著綠色的壁紙。這名落魄的法蘭西皇帝酷愛長時間泡熱水澡,恐怕這正是他中毒程度進一步加深的原因。

5.法國皇家掛毯的紅色是從牛血和牛糞中提取出來的

這種聽上去如此重口味的紅色居然有個很小清新的名字——「茜草紅」。羅伯特·錢錫納在《茜草紅:奢侈與貿易的歷史》一書中寫道,提取這種紅有13個步驟,其中的幾步尤其噁心。簡單地說,製作過程是這樣的:

「先把織物煮沸,然後用牛糞和油進行媒染,再過三遍油。然後要用鹼水泡四次,洗淨、揉搓,用鞣料和白礬處理,再最後清潔一遍。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工作後,織物呈現不同程度的白灰色,這時再用茜草染色,並加入各種染劑,其中最奇怪的當屬牛血。」

根據作者的解釋,當時那些迷信的「東方染工」們認為牛血具有魔力。美國作家霍桑在他的小說《紅字》中,曾暗示性地提及這種染色方式——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胸前的紅字帶有血腥味。

芬利在書中追溯了這種工序的歷史。這種方法最初來自土耳其,1730年終於由荷蘭人在歐洲推而廣之。

17世紀時,巴黎皇家掛毯廠特供給國王路易十四的牆面塗料里大量使用了這種紅色。可以想像一下,這種牛血、牛糞、羊糞泡出來的塗料,混合著腐臭的蓖麻油,刷滿太陽王的宮牆,是何等「大氣」磅礴的場面。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01/50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