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老濟南特色名小吃:油旋

這種濟南特色名吃,早已隨著歲月綿延,刻到濟南傳統民俗文化的骨子裡,成了濟南的一張名片。

說起油旋,幾乎每一個濟南人都再親切不過了。一碗甜沫(其實是一種鹹味的麵糊糊)配上兩個熱騰騰的油旋,曾經是不少老濟南最得意的「早點」。

油旋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因外形似螺旋,表面油潤金黃,故此得名。濟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如若配上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的組合。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後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

說起油旋如何傳入濟南,說法不一。有人說,清道光時,城裡的鳳集樓開始經營油旋,但說得最多的是由齊河徐氏三兄弟傳來。相傳油旋是清朝時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齊河縣)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來濟南後依據北方人的飲食特點將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傳承至今。

油旋的做法看似簡單,實則不易,8道工序「步步精心」,60層酥皮缺一不可。和面、擀皮兒、打油、撒鹽、塗豬油蔥花、抻面、烤制、用拇指摁出旋渦,一個完整的油旋就出爐了。

這些工序都有講究,和面要軟,七成面三成水;擀皮兒要薄至透明;打在麵皮上的油必須是上好的花生油;撒鹽要均勻;豬油蔥花不能偷工減料,因為豬油是為了起酥,蔥花是為了出香;抻面這個環節最重要,把長長的麵皮兒一點點捲起來,是為了出旋兒,這個環節講究手勁,太使勁面會斷,勁兒不夠卷出來的旋兒很厚;一個生油旋做成後,放進烤爐烤至兩面金黃,不能焦;最後一道工序是用大拇指在油旋中間摁出旋兒,讓熱氣慢慢散出來,才能里嫩外酥。

在泉城濟南的大觀園、芙蓉街、縣西巷等美食街上,每到就餐時間,你會看到會有不少人在一些攤點前排起長隊買油旋。而其中比較有名的,估計第一家就要屬大觀園的「油旋張」了,這還是季羨林老先生當年題的字,不大的攤子前面,每天都有好多人在排隊,可見其味道確實不錯!

餐館名:油旋張(大觀園店)

介紹:莫怕排隊等待的時間過於枯燥,這期間你可親眼目睹老闆現場製作油旋的整個過程。油旋張的油旋,色澤金黃,外形飽滿,旋多層多,看起來活像個「小草帽」,入口軟、酥、香。尤其是冬天,捧著剛出鍋的油旋,邊走邊吃,很是溫暖。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新鮮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06/56734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