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放緩有多嚴峻?跨國公司告訴你

中國經濟在減速,但減速到什麼程度了,可能做實業的跨國公司感受最深刻。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多家跨國企業本周在二季報中對中國區業務情況所做的總結表明,中國經濟環境在二季度已經變得更加疲軟,而不是企穩。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中共官方公布的上半年7%經濟增速更多地引發了海外人士的質疑,而不是驚訝。

一些公司近日發布的二季度財報披露了中國市場的業績,反映出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程度。惠而浦二季報稱,中國的需求下降了3%。伊利諾伊工具公司(Illinois Tool Works)稱,公司二季度營收下滑了2%。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周二稱,來自中國市場的奧的斯(Otis)電梯訂單數量同比下降了10%,供暖、通風和空調訂單也出現大幅下降。IBM周一公布的二季報顯示,中國區營收減少了25%。軟體製造商威睿(VMware)稱,公司進駐中國以來首次出現明顯的業績放緩現象。

更為宏觀的國際貿易數據凸顯出中國經濟放緩程度之深。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今年前5個月,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貿易總值同比下滑了6.1%。這種趨勢有可能延續到6月份——長灘(Long Beach)和洛杉磯裝載的國際貨櫃出貨量同比下降了9.7%。

中國經濟放緩的壓力還通過大宗商品市場向外傳導,因為中國是多種主要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比如鐵礦石等。通過供應鏈傳導機制,中國需求的放緩令銅、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承壓,令很多海外商品價格走低,擠壓了海外企業的利潤空間。此外,海外市場在消化本就供應過剩的大宗商品方面也存在一定壓力。

而更大的風險在於:由於前期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成效有限,且中國負債仍高、資產價值下降、股市動盪,中國政府將難以繼續支持經濟增長。中國政策決策者此前也多次強調,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同時,中國產品大量湧入海外國家,跨國企業還要應對由此帶來的本國市場價格走低的挑戰。這意味著,那些重點布局中國的美國跨國企業業績有可能進一步承壓。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23/58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