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急速貶值背後:周小川聽了他的話

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周小川聽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的格言:一國無法同時實現獨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

據美國彭博社8月18日報導,這個「三元悖論」在亞洲國家90年代的經驗教訓中得到例證。當有些國家違反這一規律的時候,他們釘住匯率制、高利率和資本自由流動吸引大量外國投資,等到這些資本流跟外貿狀況一起迅速逆轉,引發了1997-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中國央行一周前出人意料轉向更加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多數人認為這是為了促進出口、加大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貨幣的機率。三元悖論則暗示了第三個動機:若要開放資本帳戶、渴望更大的貨幣政策靈活性,則需要更加自由浮動的匯率。

中國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央行正在改變優先目標,通過放開匯率,央行正在關注於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並為放開資本帳戶鋪平道路。截至上周,這一切是如此運作的:中國央行每天設定一個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允許匯率在上下2%的幅度內波動。中國央行還買入或賣出人民幣,以影響匯率————對本土流動性狀況有連鎖效應。

在過去十年的多數時間裡,中國央行發行人民幣、賣出人民幣、買進美元,以遏制人民幣升值,導致了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和135萬億元人民幣(21萬億美元)的廣義貨幣供應,幾乎是美國貨幣供應量的兩倍。為了抵消由此導致的國內流動性激增,中國央行通過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鎖定一些流動性。

這以前在過去一年通通發生改變。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變成貶值壓力,並隨著更多資本開始外流,中國央行發現自己轉為防守方:外匯存底下降,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努力支撐人民幣匯率,以減少資本外流並維持匯率穩定,因其正在尋求儲備貨幣地位。

直到現在,中國央行覺得受夠了,宣布了20年來最大幅度的貨幣貶值,並採取了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決定機制。對人民幣的口頭支持、聲稱會在匯率波動過大時出手干預,幫助人民幣到上周末逐漸穩定下來。

過去10年,中國央行的工作是吸收過量流動性;未來,其工作將主要變成提供流動性,這對央行來說可能是更簡單的工作。周小川行長可以輕裝上陣。67歲的周小川2002年出任中國央行行長,當時美聯儲主席還是格林斯潘。他正努力推進中國經濟的開放,同時加大刺激力度、防止經濟增長減速太快。

一些美國經濟學者認為,匯率靈活性意味著他們未來可以實施獨立貨幣政策,為了抵消進一步資本外流的影響,中國央行可以採取降准或定向注入流動性的方法。降息可以降低貸款成本,而貨幣貶值會幫助競爭力一直在減弱的出口商。央行正在獲得某種自動穩定儀,這符合中國央行打造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中央銀行機制的總體目標。讓市場力量決定匯率水平,一定程度上解放中國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可以更多著眼於國內經濟狀況;這將有助於統一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彭博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820/60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