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韓媒:巨變已開始 習近平經濟學能否救中國

今年10月10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經濟謀士、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視察廣東時首次提到「供給側改革」這個名詞,一個月後的11月10日,習近平便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了「供給側改革」的問題。

在第二天11月11日和接下來的17日,李克強總理兩次談到這個名詞,當月18日習近平出面重審了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一般來說,中共領導人頻繁提到某個名詞,都是為了傳達一種強烈的信號。習近平與李克強共同呼籲的供給側改革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巨大的轉變。

誰又說不是呢?在12月21日閉幕的為期四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核心議題依然是供給側改革。所謂供給側改革,指的是供應層面的結構改革。以往,投資、消費以及出口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屬於從需求層面看待經濟。擴大投資、增加消費以及增加出口都是從需求方面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現在中國經濟因為出口和消費萎靡,只能依靠政府投資延續增長趨勢。

相反,供給層面的經濟增長是指通過鼓勵企業創新、淘汰落後產業、減輕稅費負擔帶動經濟發展的方式,旨在從產業和企業的角度看待問題,推動經濟的長期升級。可以說,需求層面主要考慮經濟營運結果,而供應層面則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源頭。

那麼,習近平緣何要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改革呢?對此,我們有必要聽一聽中國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的話。他曾在上月初參加李克強召開的座談會,力辯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2008年源自紐約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直到2009年,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都非常困難,但在2010年之後,美中兩國的經濟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國經濟迅速擺脫了停滯局面,中國經濟卻在2010年以後連續五年持續下滑。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中固然有美國政府放鬆銀根的量化寬鬆政策影響,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以蘋果智慧型手機iPhone為代表新產品供給創造出新的需求,成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也就是說,2010年以後美國生產出使用人工智慧的多樣化新商品,刺激了美國的消費,推動投資恢復與出口增加,使美國重新成為了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相反,中國2008年頒布的4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措施僅帶動中國經濟在2009年出現了短暫的恢復,2010年以後便開始走上下滑趨勢。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可以從李克強總理時不時表達出的憂慮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李克強今年3月曾表示「中國企業也能生產洗手間使用的馬桶蓋,可是中國人民卻不惜前往日本採購馬桶蓋囤貨」,對中國經濟表示憂慮。中國人在韓國大量採購化妝品、在澳大利亞和德國大量採購奶粉,所到之地掃貨一空,幾乎令這些國家本國居民都無貨可購。

李克強最近還說「中國企業怎麼連個原子筆都做不好呢」,表達了心中的不滿,指責了中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原子筆,但原子筆所用墨水的90%都要從日本和德國等地進口的現實。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由來已久,但問題是,這樣一個世界工廠卻生產不出中國人想要的產品,即使生產出來,也大多質量低劣,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期待,自然會出現大量存活,因此中國始終無法解開過剩生產這個難題。

那麼,未來的情況將會如何呢?當然,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刺激景氣的措施也非常必要,但最終還是需要像賈伯斯的蘋果一樣,催生出新的供給。其中知識產業、資訊產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和服務產業等五大軟實力領域倍加受人矚目。

中國有人將供應側改革叫做「習近平經濟學」。現在,習近平帶領中國經濟前進的方向已經非常明朗,那就是為五大軟實力部門的產業發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這與中國政府一直強調的「創新」密切相關。

另外,關於淘汰落後產業的問題,預計中國將大規模清退那些依靠政府援助苟延殘喘、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所謂殭屍企業。

預計中國還將適當降低稅費負擔,給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滕泰主張,應通過減免3萬億元人民幣的稅收,減輕企業負擔,刺激投資和消費活力,同時發行3萬億人民幣債券,吸收那些尚未找到投資之處的空轉資金。

有句俗話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中國正通過從強調需求側到強調供給側的轉變,推動宏觀經濟政策發生巨大變化。韓國應密切觀察中國所走的道路,慎重考慮韓國經濟的應走之路。

由於經濟與個人的生計密切相關,因而無異於決定人們生死存亡的一個戰場。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24/66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