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共軍不敢提的慘敗幾萬人被俘 「英雄王成」是戰俘

—美媒曝《英雄兒女》「王成」:打掉我的青春,打沒了我的一切

韓戰中至少2萬多「志願軍」成為戰俘,僅6064人回國,還遭遇非人迫害。電影《英雄兒女》「王成」原型蔣慶泉被當作叛徒30年,隱姓埋名50年。蔣慶泉不看英雄兒女說,「那是英雄。我是戰俘!」如今80多歲的蔣慶泉上街賣一元錢一雙的鞋墊,來補貼家中開銷。

網友自述:「回歸大陸的其實都挺悲慘,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只承認被俘以前軍籍。在2900多名共產黨員當中,絕大部分被開除了黨籍,保留黨籍的只有120餘人,但也分別給予了黨內警告和留黨察看等處分。」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原型蔣慶泉說,「那不是我,那是英雄。我是戰俘!」

開啟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檔案,美國之音《解密時刻:志願軍戰俘》揭示了中國戰俘這個特殊群體無奈與坎坷的人生。蔣慶泉是「志願軍」23軍步話機員,是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之一,是返回大陸的戰俘。他在接受《解密時刻》採訪中表示:「對我的教訓太深刻了。因為那個,我的人生有很大的轉折,打掉我的青春,打沒了我的一切。」

陸媒官方資料顯示,蔣慶泉1928年出生於遼寧錦州松山新區大嶺村,1952年入朝,是第一批輪換部隊。當時,蔣慶泉呼叫炮火與敵同歸於盡的事跡被廣為傳播,人們以為他已經犧牲,並準備為他報功。然而,後來在「聯合國軍」交換戰俘人員的名單中,卻出現了他的名字。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原型蔣慶泉證件照

1964年中共宣傳電影《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電影中塑造出來的「英雄人物」王成,手持爆破筒沖入美軍之中和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的場面,給不少大陸民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但《英雄兒女》中的主角王成,被指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名的「虛構英雄」,有媒體的材料顯示當年新聞通訊為合成加虛構。【相關報導:《英雄兒女》原型回憶曝通訊為合成加虛構

在「新浪嘉賓訪談」中,據當年的戰地記者洪爐介紹,蔣慶泉是步行機員,主要是調動炮火,他通過步行機呼叫,敵人到什麼位置了,然後報告指揮所,指揮所就讓炮兵按照他指定的目標打。當時他的原話就是「向我的碉堡頂上開炮」,因為那個碉堡實際上是敵人的碉堡。

香港蘋果日報》此前報導,蔣慶泉回憶,在1953年4月18日,他參加了石峴洞北山守衛戰,全連全部陣亡,只剩任步話員的他和10多個傷員,自己被美方一發炮彈把震昏死過去。醒來時已躺在美軍醫院。

《中國青年報》的報導稱,蔣慶泉參加的是石硯洞北山戰。據蔣慶泉回憶,4月18日,蔣慶泉所在的23軍67師201團5連接到命令攻占石峴洞北山。由於武器差距大,5連傷亡很大,165人組成的加強連,已經只剩下十幾名戰士,連長陣亡,排長陣亡,班長陣亡。

在陣地的暗堡中,倖存的戰士圍著擔任步話機員的蔣慶泉,以保護他可以順利向炮兵指揮部通報「撒花生米(炮彈)」的位置。

「就看著戰友撲通撲通地倒下去,一個接一個。」蔣慶泉說,他親眼看見一個攔著他不讓他出碉堡的戰士,頭被打碎了,胸口也噴著血。敵人則越來越近。

曾在指揮所與蔣慶泉直接通話的陸洪坤至今仍記得當年步話機中蔣慶泉的嘶吼聲,「最後他不喊暗語了,就喊向我碉堡頂上開炮。我問他那你怎麼辦,他說你別廢話,廢話,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然而蔣慶泉並未等到他要的炮火,卻被敵人的彈片轟中了後背的步話機。「喊了又怎麼樣,他們沒有開炮啊!」蔣慶泉在承認自己是「王成」時渾身發抖,不發一言。

負傷的他在地上爬,想找槍自殺。他看到另一名戰士也在爬著找槍。蔣慶泉回憶,當時的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能當俘虜」。後來,一枚瓦斯彈打入碉堡,他暈了過去。

蔣慶泉睜開雙眼的時候,正躺在一輛卡車裡——被俘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戰爭結束後,6000多名「志願軍」歸國戰俘被送到遼寧昌圖的歸來人員管理處。在管理處的一年時間裡,他與另外15名戰士分在同一個班。在他的印象中,每天的生活就是「認罪和檢討」,「不講功,只講過」。

16名戰士仍然穿著軍裝,用著印有「抗美援朝」的陶瓷缸喝水,卻不再被認為是軍人。負責教育審查歸俘的幹部有這樣的論斷:「人民軍隊的字典里沒有被俘,被俘就等於變節。」

集中改造完畢後戰士被責令復員。蔣慶泉復員回原籍錦州大嶺村當農民。在「文革」中,檔案被造反派翻出後,他又一次受到了衝擊。運動的時候要批鬥他,說他是叛徒。公社屋裡都是批他的大字報,牆上是,繩子上掛著也是。

2010年年底,一個電視編導專門帶來一張電影《英雄兒女》的光碟為老人播放。片子剛放了幾分鐘,蔣老漢便開始不停地發抖,隨後大喊著「不看,不能看」,衝出了屋門。

在場的孫女驚慌失措地跑出去追爺爺。她不知道,為什麼黑白電影中的那個叫王成的年輕戰士出現的時候,爺爺會如此激動。

「那不是我,那是英雄。我是戰俘啊,一輩子都烙在心裡,摳不掉的。」蔣慶泉這樣回答。

網上屬名「三月雲淡風清」的博客稱,「王成」原型提供了一組有關「志願軍戰俘」的數字。蔣慶泉說:「我們在朝鮮被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總數有2.1萬多人,最後回到大陸的只有6064人,其餘戰俘全部去了台灣。我們回歸大陸的這6000多人其實都挺悲慘,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只承認被俘以前軍籍。在2900多名共產黨員當中,絕大部分被開除了黨籍,保留黨籍的只有120餘人,但也分別給予了黨內警告和留黨察看等處分。【相關報導:韓戰《英雄兒女》主角原型 提供戰俘數字

「英雄王成」真人現身後,蔣慶泉一下子成為大陸輿論的焦點,各地電視台紛紛請他登台亮相;錦州地方政府也利用他做招商引資的「生招牌」。但「志願軍英雄」的美名並沒有給蔣慶泉帶來任何實惠,地方政府從沒給過他任何好處,相反對他到外邊訴說過去幾十年的遭遇還指責有加。

蔣慶泉現在住的是20年的老房子。每到集日就推著一輛生鏽的三輪車,拉著老伴去集市上賣用一針一線縫製的、一元錢一雙的鞋墊,來補貼家中油鹽醬醋的開銷。【相關報導:英雄兒女王成原型80多歲上街賣鞋墊

有網民表示,小時候有一鄰居是當年選擇回國的中國戰俘,身有傷殘,過著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悲慘生活。1980年代很多台商來投資,成為各級政府官員的座上賓,他們中很多是當年選擇了「與祖國和人民為敵」去台的韓戰戰俘;可當年與他們同處一個戰俘營的「難友」,因為選擇了「回到祖國的懷抱」,不僅過著一貧如洗的孤單悲慘生活,還在歷次運動中遭遇迫害與凌辱,我親眼見過二者見面的情景,想想那場面吧!

砥平里戰役無人敢提——「志願軍」慘敗

《解密時刻:志願軍戰俘》報導,兩萬多「志願軍」戰俘中的大部分,是在五次戰役中被俘的。1951年3月22日,解放軍60軍180師跨過鴨綠江,參加韓戰。他們的槍都是蘇聯的槍。他們被告知,前幾個月都打了勝仗,因此官兵情緒高昂。官兵們覺得完全能戰勝「美帝紙老虎」,勝利就在眼前。

聯合國1951年1月14日提出就地停火建議,被中國拒絕。聯合國軍1月25日開始從37度線附近全面北進,四次戰役隨即展開。美軍前線總指揮、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針對「志願軍」善於迂迴穿插的特點,指揮部隊收縮靠攏,相互支援,搶占山頭,穩步推進,2月8日逼近漢江,10日占領仁川,迫使「志願軍」從2月17日開始全線後撤。

李奇微揮師北進。聯軍隨後在南漢江與「志願軍」五十軍以及三十八軍發生激戰。聯軍每天依託強大炮兵和空中火力猛轟對方陣地,「志願軍」傷亡慘重。在著名的砥平里戰役中,「志願軍」八個團兩萬五千人包圍了美軍第2步兵師一個團、一個法國營和一個炮兵營共5000多人。美軍迅速構建環形工事,用密集火炮抵禦進攻。

「志願軍」組織敢死隊,使用步兵武器,迫擊炮,一波一波的,前面一波,後面一波,後面又是督戰隊,又是敢死隊。前面的不能往後退的,只有往前去,推著屍體往前沖。這次戰鬥,「志願軍」攻擊部隊傷亡5000人,不少傷兵被俘;聯軍只有幾百人死亡,幾十人失蹤。後來美軍坦克援軍趕到,「志願軍」被迫退出戰鬥。

「最後沒有辦法,他們所有的下面的營的團的幹部都講這個仗不能再打了,最後溫玉成(40軍軍長)直接給彭德懷打電話,告訴彭德懷,這個仗再打下去我們全部完蛋。最後彭德懷決定主動撤退。砥平里戰鬥,聯軍認為是第二次仁川大捷,『志願軍』在國內的解放軍的戰史上沒有人敢提這個事,因為這是個慘敗!」

砥平里戰役後,中朝部隊全線北撤,堅守南漢江的「志願軍」50軍和38軍放棄陣地,準備撤到漢江以北。原來封凍的漢江水此時卻解凍了,兩個軍3萬多人擁擠在岸邊,爭奪船隻過江。聯軍出動大批飛機輪番轟炸,江邊屍橫遍野,江水被血水染紅。經過50多天的戰鬥,「志願軍」50軍和38軍傷亡數萬,美步兵25師3月9日前後在漢江兩岸搜捕了大批「志願軍」流散官兵。

聯軍3月15日攻陷漢城,收容大批「志願軍」俘虜,接著繼續攻占韓國城市議政府等地,再次抵達三八線。4月21日,歷時87天的第四次戰役結束。統計顯示,「志願軍」這次戰役中有數千人被俘,是前三次戰役被俘人數的兩倍以上。

毛澤東為了扭轉不利局面,決定投入後備力量14個軍共50多萬人,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力求一舉殲滅聯合國軍幾個師的主力部隊。

第五次戰役——1.7萬人被俘長官突圍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打響,中朝部隊全線猛攻,美軍西線防線被突破,美軍不再輕易放棄陣地,而是組織環形防禦,利用優勢炮火密集殺傷中朝進攻部隊。擔任穿插任務的「志願軍」64軍就因美軍炮火受阻,未能前進,65軍的兩個師又匆忙趕到,6萬多人被壓縮在臨津江南岸的狹小地帶,被美軍火炮和飛機的狂轟濫炸,傷亡嚴重。

「共產黨是人海戰術,美軍這邊就是炮海戰術」。針對中朝部隊戰線過長、運輸落後的特點,聯軍出動更多架次的飛機,對中朝軍隊的後方運輸線進行轟炸,「當時是聯合國軍,就採取叫『絞殺仗』,就是要把後勤部隊啊,把它封鎖。」

中朝軍隊戰事沒有突破。不久,中國軍隊攜帶的彈藥糧食基本耗盡,不得不放棄攻占釜山的目標,向北撤退。美軍用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組成特遣隊積極穿插,時常超越撤退中的中國軍隊,將落在後面的「志願軍」60軍、12軍和27軍包圍。由於指揮混亂,通訊不暢,60軍180師未能及時撤出包圍圈。

陷入聯軍重圍的180師高級軍官驚慌失措,在營、團建制基本完好的情況下下令分散突圍。但突圍的命令並沒有及時傳達到所有部隊,不少擔任掩護的部隊錯失良機,死傷嚴重,很多人被俘。雖說是分散突圍,很多後來回國的戰俘回憶說,這其實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各自逃命。

《安德舍筆記》書稿筆記記載,分散突圍的命令下達後,180師丟棄了輜重,師團一級的軍官利用權力,把善於突襲近戰的偵查排和警衛班等聚集在自己身邊,挎著搜集來的衝鋒鎗,帶足彈藥和給養,再利用韓國嚮導帶路。180師的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和參謀長王振邦等就是這樣突出重圍的,這些大人物北渡漢江時,遭遇聯軍阻擊,警衛戰士在水中還擊,吸引火力,不少人傷亡,掩護上級過江。師團長們如此,其他軍官就上行下效。原180師539團副參謀長魏林和團政委韓啟明帶上各自的警衛一起走了,一路上有零散部隊要跟隨,都被他們拒絕。

有軍官舉起槍枝,逼退屬下。據很多戰俘回憶,優先照顧幹部、黨員和團員,是中共軍隊在生死存亡關頭的通行做法,韓戰自然不會例外。

士兵們只好四散而逃,有些部隊雖然進行了抵抗,試圖衝出包圍,可在美軍強大火力面前根本無濟於事,被壓在山谷里動彈不得。官兵們只好向附近的深山老林逃竄,彈盡糧絕。有人甚至向南而逃,直接成了聯軍的俘虜。據統計,在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180師有五千多人被俘,是韓戰「志願軍」戰俘群中最大的一批。這些被俘人員從不同地點被聯軍運到水原轉運站進行登記,然後送到釜山。1951年1月,在釜山的中朝戰俘人數已經達到13萬7000多人,聯合國軍決定將大部分戰俘遷往距離釜山80海里的巨濟島。

戰俘問題,讓停戰談判足足拖了兩年零兩個月,也使得韓戰多打了至少一年多。1951年12月,戰俘數據交換以後,戰俘問題就是停戰談判最大的難點。與此同時,巨濟島上中朝戰俘的人數已經上升到了18萬,包括近兩萬名「志願軍」戰俘。

網上一篇屬名唐開宏的文章也提到「失敗的第5次戰役」:

1950年冬天,「志願軍」已經打到朝鮮的三八線,彭德懷主張暫時不過三八線,因為軍隊損失已經很嚴重,而毛否定了彭德懷的意見。

結果是:倉促發動的第四次戰役,並沒有取得預想的結果。相反,美軍抓住「志願軍」不具備一周以上連續作戰能力的弱點,大舉反擊,使「志願軍」遭到入朝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不僅損失了5萬多人,放棄了剛剛占領不久的仁川和漢城,而且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里,又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數據見《史達林、毛澤東與蔣介石》P877)

第五次戰役目標開始決定主要在三八線地區打擊敵人,到後來卻發展到要打回三七線以南去了。

第五次戰役開始不久,美軍掌握了「志願軍」的作戰規律,利用其機械化程度高和火力強等優勢,使「志願軍」無法發揮運動戰的特長。結果,「志願軍」全線被迫後撤約40公里才勉強阻止住敵人的推進,且損失嚴重。僅此戰役,「志願軍」就有1.7萬人被俘,占整個韓戰中「志願軍」被俘人員的80%還多。(數據見《史達林、毛澤東與蔣介石》P877)

中國「志願軍」被俘人員總數是2.08萬,是美英兩國戰俘的4倍還多。在戰俘遺返時,中國戰俘有1.6萬人不願返回中國,(占被俘總數的三分之二)。(數據見《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廣西作家荊楚稱,「這完全是一場慘敗的戰爭。」【相關報導:朗朗白宮奏響上甘嶺加英雄兒女 胡錦濤一反常態】有評論認為,《志願軍戰俘》令(中共)掩蓋了60多年的謊言不攻自破,原形畢露。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王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02/68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