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老牌手機商紛紛倒下:夏新無人接盤 天語垂死掙

如果說中國是全球手機製造中心,那麼東莞無疑是中心的中心。然而在這個號稱「全球每八部手機就有一部在東莞製造」的地方,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在寒冬中安然無恙。繼微軟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後,12月18日,深圳手機代工企業中天信電子老闆跑路,留下4000名員工和欠下的巨額債務。

回顧2015年的國產手機戰場,華為小米稱霸戰打得難解難分,牢牢占住出貨量前二的位置。而在他們身後,一個個曾經輝煌的老品牌紛紛倒下消失。

天語垂死掙扎

在非智慧型手機時代,一度湧現出很多耳熟能詳的國內品牌,熊貓、波導、夏新等等,不過在智慧型手機時代,這些品牌逐漸離我們而去。這些曾代表第一代國產手機輝煌的品牌,目前只有歷盡波折的波導仍還健在,但也已淪為三線小品牌。

2015年年末,一則關於天語手機員工放假、工資暫時停發,強制成立合資公司變相裁員的報導引發了廣泛關注。

天語手機崛起於我國山寨機時代,而後成功轉為「正規軍」。作為彼時的「山寨之王」,天語手機曾盛極一時,在2007年,天語手機的銷量一度達到高峰,1700萬部的年出貨量直逼當時在中國市場稱雄的諾基亞,成為國產手機銷量冠軍。

但進入智能機時代,靠銷售起家的天語,由於技術先天不足、沒有拿出一款熱賣產品而逐漸被邊緣化。

天語過去做入門級的手機尚有價格優勢,但如今這種優勢已蕩然無存。自小米開創了「網際網路手機」銷售模式的先河之後,以超低的價格造成了一大批山寨企業的消亡。隨後,其他國產手機企業紛紛加入千元機的戰局,拼高配的同時,價格卻不斷下探。此時,由於缺乏比較有競爭力的產品,天語在國內市場排名早已退出前十。

2015年底,天語欲進行渠道改革,成立合資公司,引入「代理商、省級合伙人、員工」,從而將各方的利益捆綁。之前vivo、oppo也都是這種模式,廠商和渠道參股,再拓展到各個省,後來很多公司開始學習這種模式。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天語能否憑藉此次改革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仍然是個未知數。

夏新無人接盤

與尚在泥潭中掙扎的天語相比,國內最早進入手機生產領域的老牌企業之一——夏新手機的消失來得更徹底。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夏新手機官網的全部產品已下架,客服電話無人接聽,官方微博荒蕪,官方網站2014年就停止了更新。

據媒體引用的一份夏新內部文件稱,公司正逐步進入全面停產,現進入尋求股權轉讓階段,預計放假時間為三個月左右。周期結束後,如股權轉讓成功,將通知所有放假員工復工,由股權接收方確定最終崗位名單。

該公司有關人士否認了公司關門歇業的說法,但其表示,當前夏新科技正在尋找新的接盤人。而據知情人士近日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目前應該尚沒有人接盤,「現在誰敢捕手,又掙不到錢。」

夏新科技2002年曾經拿下單款手機盈利8億元的輝煌成績,在2005年曾經達到鼎盛時期。曾位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前列,在2012年與360推出的「夏新大V」特供機曾名噪一時,成為當時的熱門暢銷手機品牌。

不過2009年由於連續三年虧損被象嶼股份借殼上市。同年,夏新科技成立,繼續從事通信手機領域,但回天乏術。

之後,夏新曾嘗試跟360手機、阿里雲手機等合作,並推動電商渠道,但現在看來,夏新雖然繼續經營,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苦苦支撐。在隨後幾年智慧型手機全面普及的浪潮中,換了東家的夏新手機仍然鮮有作為,最終跟上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的「離場」步伐,告別了手機市場。

有分析指出,在國內以小米、魅族、樂視等新興網際網路手機公司新模式的出現,以及華為、中興等傳統廠商的成功轉型,都讓在智能時代掉隊的夏新等沒有跟上智能機潮流的廠商被時代所淘汰。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年初時,中國的手機品牌有540多家,到2014年末,140家已經消失。2015年,夏新、天語又被曝狀況堪憂。

夏新手機的倒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隨著行業的變化和中國科技產業的轉型,未來還會有倒下的傳統企業同時也會有新興力量崛起。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證券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16/69308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