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的經濟增速,實際已跌破4%?

2015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速(剔除物價變動因素)為6.9%,實現了政府提出的「7%左右」的目標,估計各位對這條新聞還記憶猶新。

但根據筆者的推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低於這一數字。下面就運用其他標準來探討一下中國經濟的現狀。

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及消費結構的變化,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長顯著。估計2015年第三產業在GDP總體中所占的比例達到50.5%,遠遠高於包括農業和漁業在內的第一產業(9.0%),包括採礦和機械設備製造在內的第二產業(40.5%)。雖然比不上第三產業占比極高的美國(2014年為80.2%)和日本(2013年為74.5%),但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的確在逐年提高。

雖說占比升高,但從經濟分析上來說,有時並不一定重要。中國的製造業起步早於非製造業,而且波及效果大,因此製造業的重要性不變。打個比方,在日常飲食中,菜餚的滿意度要比白米高,就草莓奶油蛋糕而言,上面的草莓能比下面的海綿蛋糕提供更高的滿意度。與卡路里較高的食品(非製造業)相比,花色豐富而引人注目的食品(製造業)更能通過滿意度來產生影響。

即便如此,占比很大的話,在計算上就不可忽略。因此,筆者在分析中國經濟時用運用了「電力消耗量」指標。2015年以後,第二產業的耗電量同比增長率在-5%~0之間。而第三產業卻高達5~10%左右,可以說第三產業的經濟活動相對活躍。

推算耗電量增長率

不過,在第二產業中,有很多企業擁有大規模生產設備,從產業中產生的附加值單位金額對應的耗電量來看,第二產業比第三產業大得多。從單位GDP的耗電量來看,第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的7倍以上。因此,即便第三產業的活動比第二產業活躍,耗電量增長率也會低於經濟活動的總體增速。

根據這一點,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耗電量的基礎上,再考慮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計算出「電力經濟活動指數」(圖)。

2_201602240413171325i

該指數顯示的2015年的增長率為3.28%。這一數值高於工業總體耗電量增長率(1%左右),感覺與實際經濟情況接近。不過,仍不到中國全年的GDP增速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就算把能源效率的改善效果考慮進去,該指數的增長率從2014年開始已經先於GDP增速出現放緩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3%,2017年為6%,但從目前的情況來考慮,今後這些預期有可能會下調。如果基於電力經濟活動指數來預測,即便把技術革新帶來的節能效果考慮進去,經濟增速也會下滑到3%的程度。

當然,中國政府不會袖手旁觀。從政策動向來看,金融政策好像對實際經濟活動(剛才提到的「電力經濟活動指數」及製造業的代表性指數——工業生產指數)而不是GDP作出了反應。問題是,儘管政府把政策利率下調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但仍然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因此,雖然中國政府已不得不開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但最初的幾年裡,恐怕改革會使得經濟進一步減速。

很多日本企業樂觀地認為,中國擁有13多億人口,只要成功向消費主導型經濟過渡,就能使中國經濟避免直接受到不利影響,但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日本企業必須為今後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風險做好充分準備。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24/69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