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陳志武:中國經濟的扭曲仍然在加深

問題堆積,經濟回暖只是短暫現象

搜狐財經:現在也有一些學者判斷經濟已經回暖了,宋國青老師也在說,有六成把握可以說經濟回暖。3月份投資確實也是增長,現在鋼材這些東西價格又起來了,您覺得現在是回暖了嗎?

陳志武:短暫的回暖可能會有一些,至於是不是可持續,我是蠻擔心的,也是蠻懷疑的。這個裡面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去年從年初一直到年末,都是在不斷的通過貨幣政策,同時也通過財政兩個方式來刺激,去年降准降息那麼多次,到最後實在要去製造短暫的繁榮也是可以的,比如財政方面,財政部去年年初顯然是非常強硬的,對於地方政府貸款換債券,置換決心很大,年初的時候金額是很小的,開始的時候是1萬億,後來改為2萬億,到年末的時候3萬多億置換的規模。財政的積極程度從去年1月到去年年底總體上一直在上升,也是看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很明顯的超出他們原來的預估,沒有他們原來想像那麼高,所以就不斷的加碼。到最後是不管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長期的禍患,只想製造出來一點短期的效果。不靠投資,尤其不靠房地產投資來刺激、來帶動的話,最後這些地方政府沒錢去做新的投資。他們又開始看到了必須通過刺激房價的上漲、房產市場交易量的提升,讓地方政府賣出的土地可以更多一些,賣的價格也可以更高一些,這樣讓他們預算外的收入可以多一些,這樣的話讓地方政府可以做更多的投資。

實際上去年我也看到不同投行的分析報告,去年暑假的時候,它們預估可能第三季度末期中國經濟短期的回暖就會出現,但是不僅僅第三季度末期沒有發生,一直到去年第四季度還是沒有看到回暖的跡象。那些投行分析師預估、經濟學專家的預估沒有成為現實,使得決策層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到了年末更加加碼,今年年初也是更加加碼。1月份2萬多億的新增貸款,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太高了。儘管那2萬多億新增貸款有一部分是企業外債換成內債,跟這個置換有一些關係,但是外債換內債的置換,可以解釋中間幾千億人民幣新增貸款,還有1萬多億新增貸款,數字還是非常大,說明貨幣政策在今年1、2月份,特別是1月份是大大高出預期的。中國國內貨幣政策、貸款政策和財政政策不斷被加碼以後,短期效果會有一些的。

另外一個方面,跟國外的關係很大了。鋼材、電解鋁等等這些大宗商品和建築材料的價格上漲,使最近一段時間經濟好像出現回暖的局面。因為道理蠻簡單的,本來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鋼鐵價格跌的很低很低,電解鋁價格也是這樣的。後來,中國央行和其他機構跟國際市場的溝通增加了,讓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風險產品交易市場的人,看到中國政府經濟官員跟媒體做的那些溝通,跟全球金融市場做的那些溝通,讓他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有一些提升,這些對中國經濟信心的提升,儘管基本面沒有太多明顯的變化,但是溝通增加了以後,讓他們原來好多的擔憂給排除掉了一些,這樣以來,就造成從1月以後鋼材的價格、電解鋁的價格、鐵礦石的價格等等,大宗商品都開始有一些回升。這樣一來,使得國內某一些製造業,特別是包括鋼鐵行業、電解鋁行業,有一些原來停產的工廠,有一些在逐步的恢復生產。這個裡面有一些是預期管理造成短暫回暖的局面。

但是我們都知道,回暖也許可以有幾個月。去年下半年之前,大家都擔心的結構性問題,資本本來要外流的,但是為了讓人民幣不至於貶值太多,對於資本外出嚴格進行管制等等,這些堵、塞、管制可以有一點短暫的效果。但是只要經濟基本面、結構性問題沒有太大的得到糾正,這些問題很快又會出現的。我是覺得大家都應該做好準備,有這個心理準備,過幾個月之前我們看到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可能會再次出現。

財政刺激只是換了種扭曲

搜狐財經:您覺得今年貨幣政策還會繼續加碼嗎?

陳志武:利率的下調空間越來越小了,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5%,所以只有1個多百分點下調的空間,不管怎麼樣去用,空間是越來越小了,當然降准可以有一些。另一方面,現在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越來越嚴重,從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一些二線城市,房價猛漲,交易量也猛增,這些風風火火的資產泡沫,實際上跟貨幣政策、資本帳戶資金外流受到嚴格的管制有非常強的直接關係。正因為這些因素,因為人民幣該貶值沒往下貶值,資本帳戶受到管制,再加上由此引發的資產泡沫,這些都會讓人民幣的貨幣政策空間非常小。因為他們放水太多,資產泡沫會更嚴重。因為匯率政策沒有靈活性,更多的貶值使得貨幣政策的空間受到很大的抑制。這就是為什麼政府更多強調財政政策、未來匯率政策、資產市場的原因。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所以沒有別的辦法,只好通過財政。

但是這樣又會引出來另外一些問題。跟去年相比,今年財政赤字明顯是上調了很多,可能按照這樣一個趨勢,2017年也會上升很多。中國經濟很明顯,總體社會負債水平是非常高的,現在唯一可能表面上看還有一點增加負債空間的地方,就是政府正式顯性的債務。按照不同人的估算,大概4GDP的45%左右的政府負債,還有相當於GDP20%、30%繼續負債的空間,也就是15萬億到18萬億左右規模的政府負債的空間,一旦這個用完,所有可以用的負債槓桿的空間都用到極致了,甚至都用過頭了,由此帶來金融風險、經濟風險會真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搜狐財經:我看有一些學者說,去年實際上的赤字是超過了3.5%,今年定3%的赤字目標,很有可能最後實際赤字會遠高於3%,您覺得貨幣刺激和財政刺激有優劣之分嗎?財政刺激和貨幣刺激具體有什麼區別?

陳志武:用貨幣政策來刺激,相對於財政刺激,看怎麼看吧。最終都是要老百姓來買單。

不管用財政去刺激還是用貨幣政策去刺激,都是把老百姓的財產以某一種方式轉移到政府手裡邊去花了。比如說用貨幣刺激,這樣大家銀行卡裡面、口袋裡面,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特別是金融資產,就被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一部分轉移到了政府手裡邊,由政府去花掉。通過財政刺激也是這樣的。財政用的錢,不管是發債,還是國有資產帶來的收益,去支持新的投資項目、「鐵公基」項目,到最後,用這些錢要麼來自於當下的公民,要麼就來自於未來公民的權益。這兩種方式,一個是長期的負面影響。財政政策,老百姓也許短期不一定是那麼直接感受到自己付出代價、為這個在買單。有一些是靠未來一代一代新的公民作出犧牲支持今天財政開支項目。貨幣政策是當下通過通貨膨脹反映出來,這個又變成長痛和短痛的問題。

搜狐財經:不同的扭曲方式?

陳志武:對,不同的扭曲方式。對於決策層來說,可能用財政刺激可能空間會更大一些。

搜狐財經:感覺心理壓力沒那麼大。

陳志武:感覺心理壓力要小一點,負面效果持續時間會長一些。

不減政府開支減稅就是空話

搜狐財經:一般說,財政赤字就是把未來的稅收拿到現在來用,是不是相當於現在就在加稅?

陳志武:不一定的。這個裡邊用了金融槓桿,用了債券把未來老百姓的收入、企業的收入,未來所要交的稅,提前一些時間拿到今天來花。當然對於今天貨幣供應也會產生一些放水的效果,只不過比直接貨幣政策會更有限一些。

搜狐財經:既然赤字增加了,是不是真的會減稅?看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裡面說,因為準備減稅所以政府支出需要赤字來彌補,赤字增加之後,減稅真的會實現嗎?

陳志武:我想會有一些的吧。這也提出另外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也是我不同的場合有的時候說到的。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專家和決策層、管理層的人,都是想到怎麼樣增加收入,或者通過發債增加可以花的錢,沒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減少開支上。

財政赤字也好、財政挑戰也好等等,最終由兩邊決定,一方面是收入,一方面是開支,大家現在關注都是放在收入這一邊,沒有對開支這一邊進行根本的約束,更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樣減少那些開支項目。開支這一邊如果能夠有非常實質性的壓縮、縮減,財政狀況照樣可以很好。儘管收入不增加,甚至因為減稅讓財政稅收減少一些,但是不一定有更大的財政赤字,不一定有更大的財政挑戰,就是因為同時也把開支減少了很多。

我覺得今天尤其必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減少開支這一邊。積極財政說的不是積極減少開支,更多強調的是要做更多的開支,我覺得這個習慣要改變。不斷想要去刺激,這也是那天我在博螯論壇跟一些專家爭論的焦點。為什麼決策層總是想到去刺激經濟?本來不管是基於三駕馬車的宏觀調控的思維,還是供給側改革這些思維,尤其是基於三駕馬車宏觀調控的思維,這些宏觀調控措施本來都是作為危機的應對手段,只是應急需要用的可以用,不能構成常態性的工具,但遺憾的是,現在在中國這些應急工具變成常用的,每天都在用那些工具,這也是造成整個經濟結構的扭曲不斷惡化而沒有改善的原因。

靠政府去庫存越「去」越多

搜狐財經:現在政府一直在說去庫存,按照現在這種方法,財政刺激的同時貨幣也在寬鬆,能去庫存嗎?

陳志武:我看到了那些報導和那些做法。現在去庫存實際上更多只是在轉移一下視線而已。比如說廣東一些地方政府分派任務給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的人,要他們這個單位必須從房地產開發商手裡邊,把他們賣不出去庫存的房子要買過去多少間或者多少平方米的空間,把這個任務分配下去。這個時候做這種行政干預的決策,就沒有去想一想,你把房地產開發商手裡邊賣不出去的庫存轉移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員工手裡邊和其他社會人員手裡邊,很顯然他們買過來這些房子並不是他們的自然需求,你讓他們幫助或者代替房地產開發商把那些過剩的產能給接過來,到底是讓整個經濟的庫存、經濟風險是減少了,還是增加了?

道理其實蠻簡單的,這些國有企業接過來賣不出去的房子,它們可能付的價格也是超市場的高。之所以房地產開發商的多餘房子賣不出去,就是因為他們要的價格太。如果他們願意把價格壓到更低,這些房子還是會有人去買的。讓那些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把賣不出去的高價房接過來,等於讓國有企業和其他事業單位個人送錢給房地產開發商,尤其是信貸政策也不斷的做寬鬆的調整,讓老百姓零首付或者非常低的首付,通過銀行做按揭幫助房地產開發商去庫存,實際上對於金融體系來說,對於銀行體系來說,風險並不一定有真正的下降,這樣去庫存的結果,只不過把房地產開發商的問題轉移給了國有企業和本來不需要買房子的老百姓手裡邊。

我們看一下,接下來這些房地產開發商會不會約束他們增加住房供給的衝動?我覺得不會有太大的約束。本來這些房地產開發商應該得到教訓,應該要被教訓的,他們當初做的一些項目投資,對未來市場的預估預判不是那麼認真,要被市場懲罰的,但是因為這些地方政府的幫忙,幫他們把賣不出去房子接過去以後,房地產開發商不僅僅被教訓,反而還被激勵了。接下來又買更多的地,做更多的房地產開發,反正房子賣不出去的時候,政府會通過行政的手段把這些賣不出去的房子給安排出去。這也是為什麼去庫存、去產能說了這麼多年,到最後實際的結果,產能不僅僅沒有減少,反而一直在增加,庫存也是一波一波達到新高。

這是我們在經濟學裡面講到道德風險的問題,干預太多,救得太多,結果違背了市場的規律,讓那些本該得到教訓的市場參與者和市場主體企業得不到教訓,以至於讓他們更受到鼓勵,去做一些違背經濟規律的事。

搜狐財經:您的意思是讓市場通過價格機制自動去庫存,而不是政府用貨幣政策、行政手段?

陳志武:對。通過價格機制逼著市場去庫存,減少未來的產能。通過價格機制,讓他們只能以很低的價格賣出去,這樣讓他們利潤就不會很高,甚至於讓他們有虧損,有一些做不下去殭屍企業關門,以這個方式逼著產能自然下調,而不是通過政府解救的方式把他們給救出來。

搜狐財經:不要保他們的價格。

陳志武:對。

房價危險!京滬永遠漲不成立

搜狐財經:今年一線城市,尤其上海、深圳房價漲的這麼厲害,2009年的時候,其實房價漲的比現在還厲害,但是那個時候大家也沒有覺得很危險,今年我就看到很多朋友說,房價這麼漲很危險,您覺得現在房價這麼漲危險嗎?

陳志武:我覺得現在很多聰明人都看到了這個危險到底有多高。我看在有一些朋友圈裡面流傳的一個說法,現在金融行業的高管很多都在最近幾個月把自己手頭的好多套的房子(除了自己必需的一兩套要住的以外),開始拋出變現,也在同時想辦法把那些變現得到的資金往國外投資市場做一些配置。現在因為資本管制很嚴,要把那些錢轉移出去,有一點挑戰。但是這些做法是非常理智的,也是更多的中高收入家庭都應該考慮的一件事。道理蠻簡單的,這些年,利用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和經濟增長帶來賺錢的機會,好不容易積累的這些財富,就應該在保值增值、風險配置上面作相應的調整,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行業很多高管都在做資產置換、重新配置的運作。這個時候,尤其是很多老百姓,不應該那麼盲目的去跟風,因為畢竟不管是從中國自己過去的歷史,還是那麼多其他國家歷史看,沒有泡沫不破滅,最後都回歸到理性,回歸到常態,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當然我講這個時間問題,如果說你今年這個時候或者前兩個月把房子賣掉了,你賣的價格是不是最高的,這個是誰都沒辦法跟你說的。不一定未來幾個月也可以再漲一些,關鍵也看貨幣政策的走向,看資本帳戶管制的程度,這些最終會決定房價是不是還會有上漲的空間、漲多久。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做投資和經濟金融決策的時候,你指望正好選擇到頂點出來,就像炒股一樣,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只要你覺得從現在向未來看,繼續上漲一年兩年的概率超過下跌的概率,你可以再留,如果繼續上漲概率遠遠大於下跌的概率,那麼從概率、風險規避的角度來講,還是應該做些調整。

搜狐財經:現在有很多人相信京滬永遠漲這句話,他們說就算有泡沫,北京、上海的泡沫也不會破,因為人口不斷在湧入,三四城市可能會破,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陳志武: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是違背經濟規律的。

我知道這些人說的意思,講到京滬沒有泡沫,就不會下跌,這個更多是一個相對的表述,不是一個絕對的表述。意思就是說,如果將來房地產市場泡沫崩塌、破滅,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房價跌的可能會比北京、上海、深圳房價跌的程度要高。但是北京、上海房產會不會下跌?如果其他地方都跌很多,北京、上海也會跟著跌,只不過跌的程度可能要低一些。一旦發生扭轉、復甦,有可能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復甦時間會早一點,速度可能會快一點。相對的意義來說,這些一線城市的抗跌能力強一些。抗跌的能力不是百分之百,如果二三線城市跌50%,北京、上海房價還往上漲,我覺得會非常違背經濟規律的。這個道理蠻簡單的,二線城市也不錯,二線城市房價低到一定程度,很多人都來自於二線城市,老家房價那麼便宜,他們也會想在一線城市裡面賣掉一些房子,把其中一部分錢拿到他老家二線城市買一些房子。從相對的意義上來說是有區別的,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市場抗跌的能力會有區別,但是一旦發生房地產泡沫全線出現問題的話,一線城市也擋不住。

搜狐財經:現在一線城市這種猛漲,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人口湧入而是其他的原因嗎?

陳志武:人口湧入只是一部分原因。比如今年一月份,一線城市交易量,特別是深圳交易量和房價同比增長了50%多,1月份和去年1月份相比,深圳市人口突然猛增了很多個百分點?沒有的。這就說明人口的流動不是最近房價猛烈上漲的原因,而是跟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匯率政策、資本帳戶管制政策等等有很大的關係,同時跟股市讓人非常失望也有很大的關係。

股市成了宏觀調控工具是最大誤區

搜狐財經:股市註冊制又沒有下文了,戰略新興板也被刪除了,您覺得股市這樣子還有戲嗎?

陳志武:股市的註冊制推出會減少一些尋租的空間,但我覺得中國股市的本質問題不是在於註冊制還是審批制。審批制改為註冊制肯定是更好的,但問題最核心不在這裡。戰略新興產業板,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不推出來是更好的。我注意到了,在中國過去股票市場20幾年發展史裡面,這些專業的從業者,包括監管者,因為沒辦法改變大的體制問題,所以總在技術層面去找一些所謂的創新來改變局面,甚至於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在轉移視線。坦率講,中國的股票市場,上海和深圳加在一起,這個板那個板已經太多了,普通的老百姓本來就搞不太懂,一會兒又是創業板、中小板、戰略新興產業板,這個主板、那個主板,普通老百姓股民,有幾個人搞得清楚?這樣一弄,把中國資本市場本來就非常有限的資金給分散到那麼多不同的板塊上面,分散在不同的交易場所上面,這樣讓單一的板塊、單一的股票交易場所流動性越來越低,價格發現的能力越來越弱。如果按照目前很多人的想法走下去,以後我們就有桌子板塊的股票交易市場、沙發板塊的股票交易場所、板凳板塊的股票交易場所、汽車、汽車配件板塊的股票交易場所,這是很糟糕的。對於資本市場的發展來說,各個國家的趨勢是越來越整合,而不是越來越分成為這個地方一小塊,那個地方一小塊,因為那樣的話產生的必然的結果是老百姓被操縱、被玩弄的空間反而會大大的增加。

中國A股市場的主要問題不是在於板塊是不是夠細,是不是夠多,不是這個問題;關鍵的問題還是政府在股市中間定位、角色,政府在股市裡面的利益太高,這是核心所在。

這次在博螯論壇,有一個場合,我也說到了,政府在股市發展中,應該是中立的,不能夠站邊。

從1990年推出股票市場,一直到現在,每次說到為什麼發展資本市場的時候,都是說股票市場可以幫助經濟發展,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的問題,這樣一來政府要發展經濟,股票市場就理所當然作為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具體的工具,幫助政府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這些表態實際上就意味著參與股市的利益方,就是投資者,以犧牲他們的利益幫助實現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這種給股票市場發展做的定位,就會嚴重扭曲監管者的立場。監管者肯定是要為了把股市建設成為政府的工具,而不是給投資者和需要資金的兩方提供一個公平交易的平台,這就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我前幾天說,在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定位的環境下,坦率講,不管誰做證監會主席,我們都不能指望太多。不管誰做證監會主席,他都被扭曲的資本市場的定位所制約,他做得再好,到最後繞不開證監會的定位,就是非常強地偏向偏向股票發行方。

我知道證監會官員大多數都是非常專業、非常稱職,也是真心想為這個社會服務,很遺憾,他們每天所作所為,到最終都以股市漲了多少、幫助實體經濟、幫助宏觀經濟政策做了多少貢獻,以這些來評估他們的業績。很遺憾,只要按照這個方式來定位的話,最終是犧牲投資者的利益來作為代價的。這

美國證監會沒有人說,我們為了美國經濟增長,為了國家發展,要把股市變成宏觀調控工具,要配合歐巴馬總統或者其他的總統。沒有人這樣說的。美國證監會很明顯的,在股票交易中間不站邊,不站在股票發行方,股票的賣方,我也不站在股票買方,我要做讓你們公平談價錢,資訊流通,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只要兩方都能做到這一點,我沒有任何其他利益在裡面。誰賺錢了、誰做好了,只要你做的合法符合規則,我都恭喜你,因為我在中間沒有利益。

但是在中國,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人,包括很多的專家,一談到股市,就是要強調你沒有股市,政府經濟增長怎麼辦、經濟增長目標怎麼實現、宏觀經濟政策怎麼實現?這些說法和提法要改變的。因為資本市場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話,它自然的就像看不見的手一樣,可以給整個國家的發展、整個經濟增長提供長久、持久、可靠的支持。現在因為政府在股市的發展中間站邊太明顯、太強、太多、太久,以至於證監會日子非常的難過,所以儘管劉士余主席非常不錯,他的能力很強,但是在大的體制和觀念的約束之下,他做起來會非常有挑戰的。

搜狐財經:我們前不久做了一個盧鋒老師的讀書會,他出了一本書叫《宏調的邏輯》,研究胡溫十年宏觀調控史,他也說到這一點,中國宏觀調控部門,有十幾個部門,除了文化部、外交部不是,其他好多都算宏觀調控部門,證監會也覺得自己是宏觀調控部門,IPO都是和宏觀經濟形勢有關的。

陳志武:證券監管部門應該是獨立的,某種意義上獨立於國務院宏觀經濟政策,不能夠首先考慮國務院宏觀經濟政策和中央經濟政策的影響,道理也在這裡。在介紹我的背景的時候,很多人不能夠理解,陳志武是資產定價理論的專家——金融經濟學裡面相當多的人都是研究資產定價的,在我們看來這個道理很簡單,資產包括股票定價合理不合理,正確不正確,這是我們以往的信念核心的基礎。我們以往的信念是什麼呢?市場可以對資源配置做到更有效,甚至於最有效的安排、最有效的配置。但是退一步來想一想,要想讓市場配置資源,價格是最主要調節的工具、調節的手段,這個時候如果對於股票的定價,對於資產定價,如果不準確的話,市場來做資源配置產生的結果就非常的歪曲,非常的不合理。這個講的什麼意思呢?之所以證券監管部門應該中立、應該獨立,而不是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太多,因為如果說證監會肩負著執行宏觀經濟政策的任務,他們必然在監管行為、監管規則制定過程中間和,偏向於要發債、發股票、發證券融資的企業,他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發行證券的一方通過虛假陳述,把本來不怎麼好的說得很好,這樣讓他們發行價格更高,發行證券數量可以更多,幫助實體經濟實現更多的融資。短期效果好像是這樣幫助了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的企業能夠融到更多的資金,實現短期的發展目標,但這是矇騙了、犧牲了證券買方,也就是投資者。投資者也不是傻瓜,這一次被騙,下一次可能再被騙一次,長此以往,資本市場沒有人願意花錢買證券,沒有人願意玩了。為什麼要真正做到長期持續健康的發展,監管部門應該要中立的,應該是不站邊的?不應該肩負宏觀經濟政策的任務,一旦承擔這些任務他們就沒辦法中立。

搜狐財經:現在有一種說法是,上市企業的殼就值15億,如果殼取消掉,企業可以很自由地上市,股民也反對,因為他現在買的股票,其價格也包含著殼的價格在裡面,他們會損失很大。

陳志武:我們不只考慮到已經買到股票的股民,還有未來很多準備想要買,或者未來有意買股票做投資的這些人。股票交易總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的過程。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前兩年通過股市,不管通過改革牛這個說法去吹,還有「4000點是牛市的起點」去吹,這些監管者和官員說這些話,報紙、官媒說這些話的時候,也是讓股市給所謂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融資通道,讓更多企業面對欣欣向榮的股市融資環境,這些做法都是具體操縱股市,讓股市成為宏觀經濟政策具體工具。2015年6月份開始的股市崩盤,已經給了一個明顯的教訓,你這麼旗幟鮮明地把股市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來用了以後,讓這麼多股民血本無歸,到現在,沒有那麼多人有錢或者有意願參與、陪他玩的。你把股市作為經濟政策工具用的太多了以後,玩的結果股市就沒有未來,反而把長久的股市應該發揮的價值就都給他扼殺掉了。

現在也是一個很好時機,從更高的層面來對於去年夏天股災做一些總結,做一些思考。從更高的層面來說,說明政府對於監管部門的要求、對於監管部門的定位,必須得要做一個調整。包括對於專家,也應該要改變他們以往的說法。話說回來,中國很多專家都是不夠稱職的,這些人都是喜歡說股市應該幫助實體經濟,幫助宏觀經濟政策,配合宏觀經濟政策,他們沒想到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這個話背後包含著的道理,實際上就使得股市就不能夠真正的發展好。

責任編輯: 楚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05/71871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