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將出現本世紀以來最大一波下崗潮

專家估計,未來二至三年,中國實際上將至少有逾千萬工人在『去產能』過程中丟失飯碗,出現本世紀以來中國最大一波下崗潮。由於工人下崗勢必帶給他們在醫療、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沉重負擔,從而引發各地風起雲湧的抗議示威。如何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下,既不停步改革,又確保社會不發生大動盪,將是中共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形勢嚴峻,各地不斷出現工潮,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近期中國經濟情勢的分析評論。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中國『兩會』(人大、政協)一落幕,當局就啟動去掉過剩產能的計劃。官方已鎖定煤炭和鋼鐵兩大行業,勒令一大批嚴重虧損的『殭屍企業』關閉,初估近期180萬工人將被迫下崗。但專家估計,未來二至三年,中國實際上將至少有逾千萬工人在『去產能』過程中丟失飯碗,出現本世紀以來中國最大一波下崗潮。由於工人下崗勢必帶給他們在醫療、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沉重負擔,從而引發各地風起雲湧的抗議示威。如何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下,既不停步改革,又確保社會不發生大動盪,將是中共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上世紀90年代在朱鎔基時代推動的國企改革中,中國曾發生過一波大規模工人下崗潮。當時有『鐵血宰相』之稱的朱鎔基以『抓大放小』的政策,讓2440萬國企職工瞬間丟了飯碗。這次下崗潮由於發生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新行業創造出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因此大部分下崗職工後來都已重回就業市場。但對少數至今仍處於失業狀態的人來說,卻是難以抹去的慘痛回憶。新一波下崗潮儘管規模不如上世紀90年代大,卻趕上中國經濟下滑,增速為25年來最慢,下崗工人再就業的可能性就小得多;加上欠薪問題嚴重,工人維權意識提高,以及社交媒體的普及化,使工人之間串聯、集結更加容易,因此更容易發生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導致社會動盪不安。」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事實上,工運頻發是當前中國工人命運的一個折射。去年GDP增長率,黑龍江排名全國倒數第三,吉林省倒數第四,遼寧省倒數第一,幾乎都是『硬著陸』;至於河北、內蒙、山西等煤炭、鋼鐵、化工高度聚集的省市亦成為去產能大戶,失業率陡然急升,很多人一邊失去工作,一邊面對高不可攀的物價,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從過去的經驗看,工人下崗失業後,當地社會治安就會面臨巨大危機。當年東北三省大量國企工人下崗,各大城市遍布失業人口,『男為盜,女為娼』相當普遍,工潮更是此起彼伏。如今網際網路發達,訊息溝通便利,組織與動員能力更強,加上工人的維權意識高漲,往往一個地方爆發工運,其它地域就會遙相呼應,令當局強力鎮壓的成本愈來愈高。」「經濟問題已成為第五代當前最大的政治難題,一方面,通過反腐整風與民眾形成的政治蜜月期已逐漸消退,民意希望收穫真正的實惠,可惜反腐紅利卻不見蹤影;另一方面,隨著經濟下滑,許多普通家庭都感受到寒意,生原生質素開始下降。」

香港《明報》署名何亦文的評論稱:「官方稱今次去產能涉及工人180萬,相信其中絕大多數是國企,特別是大型國企;小型國企在10幾年前朱鎔基主持的『抓大放小』改革中基本消失。但是如果加上未列入官方數字、同樣受波及的私人企業,以及這些國企的下游產業,相信涉及工人總數遠遠不止180萬。」「國企改革過去有兩派意見:第一種是國家主義或學院馬克思主義派。即在堅持國有制的前提下,借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經驗,」「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旗幟,強化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絕對所有權、支配權和管理權。第二種是自由市場主義,」「認為只要釐清國有資產,逐步讓位給市場,讓有能力的個人逐步分割壟斷資源,獨立管理就能激發技術改革,提高生產效率。兩種方案各自的問題在於,前者可能在強調國家所有的同時造成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形成兩極分化和貪腐,無法保障職工的利益;後者可能將產權和社會資源轉移至資本方。其共同問題,則在於對普通勞動者權益的忽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15/72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