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徐和謙:雷洋之死撞翻了人心中僥倖的天平

作者:

每一樁公共命案的背後,所兌換到的關注度其實並不平等。

深夜睡不著覺,用手臂枕著頭。

發現當軀幹的大動脈被重物壓著時,心臟的壓力會悄然上升。

我不知道同為29歲的雷洋,在生命的最後幾刻里,身體究竟經歷了什麼,以至於他有可能如昌平警方所宣稱的那樣,因心臟病發而不幸殞命。

從潘小梅到魏則西;從東海上失事的漁民,到福建山體滑坡下的水利工程人員。每一樁公共命案的背後,所兌換到的關注度其實並不平等。

屏幕背後的眼睛們一邊讀著新聞,一邊總會在心裡拿個鑷子,在命運的天平上調整籌碼,自覺或不自覺地測算自己和不幸的潛在距離。

我可以不像潘小梅那樣拼死擠地鐵,可以祈禱自己不得魏則西那樣的病;我可以不在東海上打魚,可以選擇不在有地質風險的山坡邊搞水利。

但是,不少人都想像雷洋一樣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想要在喜歡的專業里繼續讀研、在業內認可的期刊上多發幾篇文章,在興趣對口的單位里謀到職、在競爭激烈的北京站住腳跟。

我可能也想像雷洋一樣,用自己的所學來評估環境、遏制污染,一邊看著常外毒地的新聞,一邊暗下決心要為自己剛出世的女兒,在這個國度守護更多的淨土。

如果可以,我大概也會像雷洋一樣,自豪於能在影響及於體制內外的培訓班上登壇開講,啟迪公僕;書生報國,效力有方。

我的朋友圈可能也會像他一樣,關注供給側改革的解讀,轉發今年國務院莊嚴列出的立法工作重點,頗具真切地把「常懷感恩之心,永謀興盛之道」當作微信的座右銘。

我們應該都屬於願意相信,即便沉珂費解,但總的來說,行業仍在變好,國家也正在變好的那種人。在巨輪駛出歷史三峽的漫溯中,我們仍能以一己綿薄,做一個即便微小、但足下還算有著力點的縴夫。

作為同齡人、本科同級生的他,已經在北京有了一個小家,可以把自己的頭像改成未滿月女兒的小手。然後,自己的手緊緊牽著她。

我可能也會和他一樣,即便當了父親,仍然喜歡玩著手機、算著路程,掐著點才去機場接人。

他甚至還幸運地搖到了號,有了一台自己的車,不用大晚上的還擔心從機場回家的路上,叫不到一台願意載自己一程的專車。

雷洋生命的軌跡,非但不是人們避險的曲徑;他立足的位置,還是許許多多人都正奮力一躍,且還真得有可能達到的事業台基。

但他先行一步的身影突然倒下,撞翻了多少人心中僥倖的天平。

也是夜半過後,又看到魏則西案中的武警北京二院被上級責令整改、深刻檢討,還要求要舉一反三,如同山東疫苗大案後整改疫苗流通體系之陳例。

但是,如果自己不巧就成了那擊發撞針的「一」,那該怎麼辦?

為了此案忙了徹夜的年輕同事發稿後說,一想到雷洋留下的年輕妻兒以後該怎麼辦,便怎麼也睡不著覺。

編輯台前前後後,還有很多人也都沒睡著。

此時,由丑入寅的夜空已漸顯曙光。

而我比此前在京的任何一夜,都更期待天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511/73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