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吃不起」傷經濟 各國央行請看看人民的餐桌

《華爾街日報》報導,聖嬰現象引發的乾旱與高溫等極端氣候傷害作物生長,正促使亞洲國家食品價格飆漲,隨著一般民眾為了填飽肚子而節制非必要消費,將對亞洲地區經濟成長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

CEIC資料顯示,過去12個月中國蔬菜價格累計上漲22.6%、印尼漲了將近18%,南韓也漲近19%。另據滙豐控股(HSBC),去年亞洲(日本除外)整體食品價格平均上漲4.8%,薪資水準卻未同步增長,已迫使人們不得不改變消費習慣以應付多出來的飲食花費。

HSBC經濟學家范立民(Frederic Neumann)說:「在先進經濟體,民眾儲蓄率較高,有能力應付飲食費用暫時升高。但在人們較為貧窮的地區,這將立即導致經濟成長減緩。」

生活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卡米拉(Mila Karmila)為添補丈夫微薄的收入及養育子女,平時替人當保母帶2個小孩。卡米拉表示,去年她用2.2美元購買的花椰菜辣椒與芥菜可供全家食用2~3天,如今相等份量的相同食物卻要3.7美元─等於漲價達68%─每次當她走向市場菜販時,總是在心裡祈禱菜價不要變得更貴。

然而亞洲地區大部分央行其實不太留心食品漲價現象,因為許多亞洲國家整體通貨膨脹情勢疲軟,其中一些甚至面臨通貨緊縮威脅。印度則是極少數例外,過去1年當地蠶豆、豌豆、扁豆價格飆漲36%,而印度央行正企圖使通膨降溫。

IMF(國際貨幣基金)去年曾發布報告指出,亞洲國家在歷史上即有因聖嬰現象而發生經濟活動段時間驟減的前例。食品價格高漲對較貧窮的國家而言格外痛苦,因那些國家的人民3分之1收入已用於日常飲食,農夫收入也會因作物產量減少而下降。

近年台灣民眾早已飽受食物漲價「超有感」之苦,特別是外食族。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去年1~10月統計,去年前10個月食物價格已較2011年漲了12%,漲勢為整體物價的4倍,相較下調薪幅度完全追不上飲食漲價速度。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518/74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