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震驚!二戰秘檔揭示蘇聯百姓視德軍為救星陣前倒戈

在二戰的頭兩年中,蘇聯戰俘之所以數量龐大,是由於德國在戰場上占據優勢。但是,事情不僅如此。蘇聯的許多居民,特別是不久前剛剛併入的波羅的海沿岸各國、比薩拉比亞、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居民們,從一開始就把德國軍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許多從高加索、中亞和波沃爾日等地區遷來的人民也並不是特別願意為史達林和蘇維埃政權而戰鬥。被納入紅軍的前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軍隊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投向了德國人一邊。

在戰爭的頭兩年中,蘇聯的許多居民,特別是不久前剛剛併入的波羅的海沿岸各國、比薩拉比亞、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居民們,從一開始就把德國軍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對於二戰中民族主義運動的悲慘處境,白俄羅斯的一個士官對俄羅斯解放軍曾有過準確描述:「我們根本沒有這樣做或那樣做的選擇。如果德國人獲勝,他們就會把我們全部消滅,如果蘇聯人獲勝,他們就會消滅我們的文明並使我們的民族同化……沒有第三種選擇。」

二戰時蘇聯人民夾道歡迎德軍入侵祖國

烏克蘭民眾歡迎德軍

實際上,弗拉索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正控制名義上由他指揮的俄羅斯解放軍。他們上戰場的時候,作戰非常頑強。但是這與其說是自覺的英雄主義,還不如說是岌岌自危。弗拉索夫這類人在德軍撤退時面臨的是德國人的嚴厲打壓,而俄羅斯戰俘面臨的是頻繁發生的死亡。我想起了我的一個白俄羅斯遠親講過的一件事,他在1944年7月解放布列斯特時還是一名中士。德軍撤退後不久,有兩個蘇軍上校來視察布列斯特堡壘,想看看它的防禦工事。地下工事裡藏著一個弗拉索夫排,他們打死了這兩名蘇軍上校。紅軍戰士開始尋找失蹤的上校,他們最終發現了弗拉索夫排,並用發煙罐迫使他們投降。紅軍部隊指揮員對俘虜們說:「我可以把你們送交法庭,那樣你們肯定會被槍斃,但我現在打算問問戰士們,看他們決定怎麼處理你們。」紅軍戰士用刺刀把弗拉索夫排的人一一挑死,根本不聽他們解釋為什麼效忠於德國人。

從1942年起,德軍高級將領們已經認識到,對付史達林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俄羅斯解放軍和俄羅斯傀儡政府,以及別的民族的政府和軍隊,這是在東線取得勝利的惟一辦法。但是,直到1944年初,希特勒和希姆萊一直反對這一建議,他們只是把「東方領土」看做德國的殖民地而已。然而,隨著德軍在東線和西線不斷的失敗,納粹的首領們也開始在這方面做出讓步。還在1943年時,德軍就建立起了一個東方部隊司令部,把所有的蘇聯投敵者的武裝都聚集起來。1943年4月6日,北方集群的參謀長金采利將軍批評了建立這些武裝的命令,他給東方部隊司令格爾米赫將軍寫信,說他們的主要問題已經解決。信中說,「對於這些東方部隊的戰士們,他們的將來怎麼辦,戰後他們的祖國在哪裡」,因為,如果認為他們「願意站在德國人一邊作戰,是因為他們為德國人把他們從布爾什維主義解放出來而感激」,這是大錯特錯的。「實際上,對東方部隊的戰士來說,問題就在於,是選擇從布爾什維主義的奴役之下擺脫出來後接受德國人奴役,還是應該為自己祖國的自由和獨立而戰鬥。」

類似的建議即使要得到象徵性的同意,也要等到1944年夏天德軍在法國和白俄羅斯潰敗之後。1943年9月14日,弗拉索夫被希姆萊召見。作為俄羅斯解放軍的司令,弗拉索夫被告知,要想恢復1939年9月1日前俄羅斯的疆界,必須賦予非俄羅斯族和哥薩克地區更大的自治權。希特勒和希姆萊同意組建俄羅斯解放軍第1師(第600步兵師)。1945年1月,開始組建俄羅斯解放軍第2師(第650步兵師)。1944年秋天時,德國人準備向阿登地區發起反攻,打算給西方盟國以毀滅性打擊,並迫使他們單獨媾和,然後把所有兵力調集到東線,粉碎紅軍,而在東線俄羅斯解放軍的部隊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

1944年11月14日,在布拉格成立了以弗拉索夫為首的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他把俄羅斯委員會和其他民族的委員會,以及在德國人庇護之下(除了波羅的海沿岸各國以外)建立起來的其他軍事力量聯合起來。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通過了宣言,這一宣言基本上是重複了1942年12月27日俄羅斯委員會的宣告的內容。不過,宣言中隻字未提向「英美資本家們」開戰的事,對於德國的幫助則表示歡迎,「但是帶著一個前提,即不損害我國的尊嚴和獨立」。宣言同時強調,此時德國的援助是可以同「史達林匪幫們」進行武裝鬥爭的惟一機會。在宣言中,還表示了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願意在戰後同所有的國家維持和平友好關係。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還指出,現在紅軍向東歐、中歐和巴爾幹半島進軍,戰爭已經明顯演變成蘇聯人進行的侵略戰爭。這些內容給人的印象是,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的宣言與其說是針對紅軍和蘇聯居民的,還不如說是針對西方盟國的。鑑於德國人註定很快要滅亡,俄羅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的成員們轉而希望得到西方盟國的庇護。

「蘇聯的」黨衛軍

在戰爭的頭兩年中,蘇聯戰俘之所以數量龐大,是由於德國在戰場上占據優勢。但是,事情不僅如此。蘇聯的許多居民,特別是不久前剛剛併入的波羅的海沿岸各國、比薩拉比亞、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居民們,從一開始就把德國軍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

許多從高加索、中亞和波沃爾日等地區遷來的人民也並不是特別願意為史達林和蘇維埃政權而戰鬥。被納入紅軍的前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軍隊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投向了德國人一邊。

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的戰鬥機從戰爭一開始就襲擊了西烏克蘭的蘇軍,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反蘇組織甚至在德軍還沒有到來之前,已經占領了包括考納斯在內的一些城市。由於史達林多年實行恐怖政策和蘇維埃制度本身的問題,俄羅斯、東烏克蘭和東白俄羅斯部隊中的許多戰士和指揮員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戰鬥力,輕易就繳械投降了。

我已經談過德國領導人對於開展俄羅斯解放運動這一建議本身懷有敵意,這在一些部隊的地位上體現了出來(這些部隊後來被編入弗拉索夫領導的俄羅斯解放軍)。

但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部隊的情形有所不同,甚至連立陶宛的部隊或多或少也是這種情況,因為德國人最後還是准許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可以實現有限的自治。說實話,對待立陶宛的態度要差一些:與愛沙尼亞人和拉脫維亞人不同,他們不被看成是雅利安人。所以,立陶宛黨衛軍師的組建要比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晚一些。

1944年秋天以前,民族主義武裝也為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很早以前,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師就已經在前線作戰了:黨衛軍第15師(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師,但拉脫維亞人占多數)、黨衛軍第19師(拉脫維亞師)和黨衛軍第20師(愛沙尼亞師)。由烏克蘭人組建的黨衛軍第14師1944年夏天在布羅德陷入重圍,突圍出來之後,經過改編,在戰爭將要結束時再次投入東線戰場南部的戰鬥中。從1943年起,第162步兵師開始在義大利進行戰鬥,它是由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突厥人組成的。德國馮·潘維茨將軍領導的第15騎兵兵團在南斯拉夫作戰,其中第1和第2騎兵師就是由頓河、庫班、捷列克河和北高加索計程車兵組成的。當時,還組建了布羅尼斯拉夫·卡明斯基指揮的俄羅斯解放人民軍的黨衛軍第29師。卡明斯基以前坐過牢(刑事犯還是政治犯不詳),曾住在布良斯克州的洛科濟,在一個化學工廠當過工程師。德國人來了以後,他就領導了「地區自治」行政機關和同游擊隊作鬥爭的民兵組織。然後在民兵組織基礎上建立了黨衛軍旅,這個旅在德國人走了以後,被調去同白俄羅斯的游擊隊作戰,後又於1944年同華沙的起義者們作戰。

在鎮壓華沙起義的過程中,卡明斯基計程車兵們無情地屠殺平民。德國人決定逮捕卡明斯基,於是他跑到了喀爾巴阡山的塔爾諾波爾地區,企圖同反共的烏克蘭起義軍匯合,但是11月份被德國安全機關的間諜殺害。之後黨衛軍第29師被併入了俄羅斯解放軍第1師。黨衛軍第30師由西格里格中校率領的旅組成,主要由白俄羅斯自衛武裝組成(成員主要是一些以前被俘的俄羅斯民族主義分子),後來這個師被合併到俄羅斯解放軍的第1和第2師。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德國把黨衛軍第30師改編成了一個白俄羅斯民族師,成員主要是和德國人一起撤退的白俄羅斯投敵者。1945年4月,這個師被調集到了義大利戰場,但最後仍沒有參加戰鬥。

對於蘇聯大部分的非俄羅斯民族來說,與德國合作也是為了反對蘇聯損害他們的民族文化並使他們俄羅斯化的政策。對於二戰中民族主義運動的悲慘處境,白俄羅斯的一個士官對俄羅斯解放軍曾有過準確描述:「我們根本沒有這樣做或那樣做的選擇。如果德國人獲勝,他們就會把我們全部消滅,如果蘇聯人獲勝,他們就會消滅我們的文明並使我們的民族同化……沒有第三種選擇。」

由於這個原因,德國人與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運動之間的關係演變十分有趣。戰爭剛開始,以斯捷潘·班傑拉為首的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就在利沃夫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是只過了幾天,這個政權就被德國人摧毀,而班傑拉本人也被押送到扎克先豪津的「政治堡壘」。那裡關押著一些政治犯,德國人企圖與他們進行談判。

以安德烈·梅里尼克為首的另一個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毫無保留地站到德國人一方,但是在烏克蘭人中沒有什麼威信。班傑拉的人建立了烏克蘭起義軍,這個軍隊不僅同德國人作戰,而且也同蘇聯的游擊隊作戰。他們一直積聚力量,等待時機,希望將來德國人由於失敗而被迫與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簽訂政治和約,或者等到西方盟國向烏克蘭發起進攻的那一天。

1944年10月,德國人被迫放棄烏克蘭,班傑拉被釋放。雖然沒有達成和約,德國人開始給烏克蘭起義軍提供武器,並把他們的領導人派到蘇軍的後方與紅軍作戰。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二戰秘密檔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612/75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