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咖」撤離天津、大連 中國城市格局再次深度洗牌

天津和大連這兩座港口城市的命運本月遭到重大打擊: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兩大央企航運巨頭重組後,將業務總部撤出天津和大連,轉向了上海和廣州。這意味著,長江以北已經沒有一級航運巨頭!

央企航運巨頭是港口經濟的抓手,失去了抓手,北方港口城市前景堪憂,而中國航運業務重心整體南移這一歷史性變化的出現,對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則是巨大的利多。中國地域格局正經歷一番深度洗牌,央企航運巨頭南遷是耐人尋味的註腳。

對於一個港口城市而言,經濟下滑、航運公司遠走,是不是就意味著衰落已經襲來?

這個問題,正困擾著我國北方的這兩個出海門戶城市——天津和大連。

一、大咖撤離

近日,央企航運巨頭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整合落地,重組後的公司「中海運」卻將貨櫃、油運業務的總部設籍到了上海,散貨業務的總部設籍到了廣州。而在散貨業務和油運業務上,相對具有優勢的天津和大連,卻錯失了機會。

要知道,中國遠洋下屬企業中遠散貨業務大本營在天津,油運業務總部在大連,業務體系和港口設施無需重新搭建和建設。

更嚴重的是,中國航運業務最大的四家公司中國海運、中國遠洋、招商局和中國外運在完成此輪央企重組之後,總部分別設在了上海和香港。長江以北已經沒有一級航運巨頭!

二、天津為何不再是巨頭?

航運公司走了,意味著船走了,意味著需要服務的人走了,首要還是貨物環節出了問題。

貨物來源是對港口依託城市和其腹地經濟特別是工業最直觀的反映。而來自天津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月-2016年5月,天津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港口活躍度,整體處在低谷。

這影響可就大了,要知道航運早已不是這幾條船、幾個人的概念,海上航運中心至少具備兩個條件:

一:貨來了,有船能去目的地,這需要航線稠密的貨櫃樞紐港、深水航道、集疏運網路等硬體設施;

二:能為船、船員、對外的貿易提供服務,港口依託的城市需擁有強大的金融、貿易、信息等軟體功能。

可見,航運產業體系相當複雜,其中每一個業務都可以延伸成一個行業,而這背後涉及的就是就業和稅收。

所以,港口貨物吞吐量不再活躍,極大影響港口的經濟。

同時,由於航運是資金密集性產業,它會影響一個城市的資金量,而資金量對城市的科技創新等產業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三、大連為何深受拖累?

大連曾是東北經濟的佼佼者,大連港依託大連,輻射東北。如今的大連經濟報告,滿屏的下滑字樣。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側面看到大連,甚至是東北的經濟狀況。

(2010年和2015年大連經濟數據對比)

6年,大連對外貿易幾近停滯,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或高科技品的進出口額均是權限下滑。

大連的低端工業成了經濟的拖累,占GDP46.31%的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了10.6%。

港口對工業具有依賴性,但大連的工業仍過度依賴煤炭等傳統重工業,高附加值的工業鮮有出現,僅有的幾個仍處於上漲階段的品類和高附加值、高科技相關性並不大。這就是大連經濟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

航運央企重組,上海、廣州為什麼贏了天津、大連?

作者:孫不熟,來源:城市戰爭

一、央企搬家,上海、深圳可能是最大贏家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區功能、央企總部搬離北京並非只是口號。

重組之前,中國遠洋的總部在北京,中國海運的總部在上海,重組後的新總部選址上海,證明上海在承接央企總部上的優勢。北京無港,上海是中國最大的航運中心城市,承接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也是對市場規律的一種順應。

除了中國遠洋,另一央企巨頭——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據稱也將把總部搬到深圳。深圳是中國電子資訊產業最發達的城市,中國電子搬至深圳,也可以看成是對市場規律的一種順應。

除了北京,上海與深圳也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在基礎設施、融資渠道、政策優惠、人才儲備、國際化水平都具備很大的優勢,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城市將央企搬家的最大贏家。

二、上海、廣州為什麼贏了天津、大連?

重組之前,中遠散貨業務大本營在天津,貨櫃業務總部在上海,其油運業務總部在大連,特種船業務放在廣州。對中海來說,註冊總部與貨櫃業務均在上海,散貨業務則放在廣州。所以重組之後,上海與廣州是最大贏家,天津與大連則不免顯得有些失落。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同為港口城市的天津與廣州在競標貨運總部時競爭激烈。天津一直屬於中遠的「大本營」,具備大型干散貨港口,碼頭設施齊全。此外,天津在用優惠條件招商引資的方面表現得十分積極,希望這些公司都能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落腳」。

這也是天津一直更被看好的原因。但報導還透露,廣州方面的策略更為積極,「他們僅僅告訴中遠,廣州會滿足其他城市所提供的任何條件。」毫無疑問,在這一輪爭奪央企總部方面,廣州展現出以往罕見的那種勢在必得的決心與執行力。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天津濱海新區去年的爆炸事件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次競標,重組後的新總部可能對天津在公共安全上的管理水平存在些許質疑。

三、中國航運業務的重心正在南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航運業務基本被四家公司壟斷,分別是中國遠洋、中國海運、招商局、中國外運。前二者被整合到中遠海運,總部放在上海,中國外運則被招商局整合,其總部在香港。

這意味著,整個長江以北已經沒有航運業的一級公司。航運央企的業務不僅僅是船隊,還有規模龐大的港口業務,例如,中遠與招商局兩大巨頭基本上參股了國內所有港口城市的投資與營運。所以,航運央企的南遷,對南方港口城市的營運也是一個利多。

這可能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中國航運業務重心的整體南移。

過去十多年裡,憑藉能源工業與重工業的紅火,北方港口城市的吞吐量強勁增長,但這兩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北方城市普遍出現傳統製造業下滑與產能過剩的困境,而南方城市的能源產業與傳統製造業比重較低,輕工業與先進位造業的比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去產能、調結構的陣痛。

這可能也是航運央企業務南遷的一個重要考量。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鳳凰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702/76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