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婚姻里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故事驚醒無數家庭

人生之中大部份時間都要和自己的另一半度過,有的幸福,有的不幸,怎麼能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可能會對你有啟發。

我的母親是個很好的人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

晚上,她蹲在地上擦地板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

然而在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了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好男人,他不抽菸、不喝酒工作認真。他喜歡下棋、練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他是個盡責的父親、在孩子們眼中、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我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角落、暗暗地無聲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而我一直在困惑中成長,我問自己:"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呢?″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地板、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也不快樂、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於是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我不悅地說:"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嗎?″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

"你要的是什麼呢?″我停下手邊的工作,問著先生,想到我父親,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你需要什麼呢?″

"我需要你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等。″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我最希望你陪陪我。″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我們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有些專案比較容易做到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有些專案比較難,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需要。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專案做、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專案、共同需求、每次我們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問對方:"你要什麼呢?″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條幸福之路,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只要方法用對、做"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GigaCircl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826/79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