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薪酬縮水券商員工鬧上街?網際網路對金融業的衝擊

在市場成交量萎縮、行情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券商業績集體滑坡,隨之而來的就是削減開支和成本,其中就包括下調職工薪酬。最近,券商經紀人裁員、降薪,甚至被拖欠薪水的報導頻頻引發關注,這一方面與行情清淡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網際網路對金融行業的衝擊。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大概就是證券行業薪酬情況的最佳寫照。

根據知名財經博主「曹山石」的微信爆料,昨天(8月29日)華泰證券的多名員工集體上街請願。事情源起於華泰證券6月24日印發,7月開始實施的經紀業務部門新版薪酬考核制度。

下圖來自微信公眾號「曹山石」:

據其稱,這項制度引發了引發經紀業務條線員工強烈反彈,並被吐槽為史上最嚴苛薪酬制度。控訴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券商在市場低迷時期提高任務指標,變相裁員。

《第一財經日報》隨後確認,其為公司在廣州的部分營銷人員,因對新的考核制度有意見而採取了極端方式。「目前公安人員已經介入處理」。

券商大幅降薪

在市場成交量萎縮、行情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券商業績集體滑坡,隨之而來的就是削減開支和成本,其中就包括下調職工薪酬。

據券商中國統計,與上年同期相比,8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下調職工薪酬總額超五成,分別是招商證券、西南證券、東方證券、安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北證券及東吳證券。

其中,招商證券今年上半年發放職工薪酬總額11.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6.67億元,下降75%,下調幅度最高。多家券商解釋稱,職工薪酬的減少,主要原因在於當期營業收入和業務量的下降。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126家券商營業收入1570億元,較去年的3305億元跌去了一大半。其中經紀業務與投資業務下滑最嚴重,2016年中證券行業代理買賣證券業淨收入56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就華泰證券而言,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73.56億,同比降幅50%。主要業務中,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同比減少了50.50億元,該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70%以上。公司半年報中稱,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股基交易量、資本仲介業務規模下降,投資收益減少。

科技改變一切

最近,券商經紀人裁員、降薪,甚至被拖欠薪水的報導頻頻引發關注,這一方面與行情清淡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網際網路對金融行業的衝擊。

上海證券報》本月報導稱,部分在網際網路轉型中領先的券商已經不再與合同到期的經紀人續簽。券商此舉並非出於成本壓力,而是借弱市之機謀求實現徹底的經紀業務戰略轉型——拋棄傳統的經紀人模式,將新增開戶的任務完全交給低成本高效率的網際網路平台來做。

網際網路導流帶來的驚艷效果,促使部分券商決定對經紀人隊伍降薪裁員。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通過網際網路金融渠道導流的券商中,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平安證券等券商的新開戶數量200萬戶以上。其中方正證券2015年新增客戶超過250萬人,同比增長4倍,總客戶規模達到600萬,位居行業前五。

儘管網上開戶能否代替傳統經紀人依然有爭論,但部分券商已經決心逐步告別傳統經紀人的模式。某網際網路轉型領先的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透露,對於合同已經到期的經紀人,該公司不再進行續簽,公司的下一步布局是將新增開戶等任務完全交給網際網路平台,公司經紀業務員工向投顧轉型,做好客戶的深度服務。

而經紀業務比重高的華泰證券一直走在探索網際網路轉型的券商前列:

華泰證券就在其2015年年報中表示,公司一方面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服務和交易方式創新,持續推進以移動網際網路平台為核心的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實現了通過網際網路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為客戶提供標準服務,移動終端用戶規模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升級傳統線下營業網點功能,集中網點資源重點針對高淨值客戶、機構客戶及企業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儘管經紀業務首當其衝,在科技改變金融業的浪潮中,其他業務也並非高枕無憂,按照一些華爾街股票分析師的判斷,未來金融行業股票分析師將越來越少。美林美銀Andrew Stimpson團隊在報告中寫到:

研報最主要的購買者——主動投資者和對沖基金正在經歷一個難熬的時段,大量資金從主動投資基金流向被動追蹤指數的ETF,對沖基金業績明顯承壓。

現在也是數據泛濫的時代。捕捉非傳統的信息來源也可以給用戶提供差異化的付費產品,這其中一個關鍵的領域是社交媒體。

在美銀美林看來,未來分析師對公司財報的分析可以部分的交給電腦來完成。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公司各項財務指標的預測理論上也可以交給機器來做,交易量、權益收入、消費者信心以及零售銷售之間的關聯性也可以由機器自動監控。

甚至連交易員,未來也可能被替代。美林美銀稱,股票交易已經基本實現了電子化,量化基金這幾年飛速發展,高頻交易公司將交易交給了程序和算法。如今的電腦正在從事著越來越多的人類交易員此前所做的工作。

BIS今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有一張圖可以清晰的看出,金融市場電子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其中黃條代表2015年電子交易的規模,藍條代表2012年電子交易的規模。

高盛報告提及,從2011年到2015年,美國公司債電子化交易的規模提升了70%。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830/79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