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下等人經營「事」 中等人經營「勢」 上等人經營「氣」

作者:

什麼可稱入世的機要?非要處於根本的位置,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不可。

以此觀之,參照世間眾生和諸事,人在這機要上的把握和表現,由淺到深、由下到上,可以分為事、勢、氣三等。

下等人經營「事」

經營「事」之所以是下等,如芸芸眾生,常把一事的得失作為人生戰場上的爭奪,在每件事上斤斤計較,目光放在此處,其實是最不得利甚至得不償失的。因為萬事萬物的道理和規律,越在細微處越不可靠,波動性越大,可把握和可遵循程度都太弱,得與失其實都很偶然。

量子力學中微觀狀態下一切都趨向偶然性,就是證明。股市的K線圖更是這種偶然性與確定性區別的絕佳模型——越是個股變數越大,越是大盤穩定性越高;越短期越波動,越長期越呈現出一種確定性和趨勢。

而且長遠看,眼前所得究竟是利是弊、是福是禍,也未可知。眼前小利,可能埋下的是日後大禍。

更致命的,是經營事不能在方向統一下不斷累積勢能——做事如果朝著一個方向使力,是有著滾雪球效應的,勢能會越來越大,能量會越來越強。反之,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散碎凌亂,使出的力道終究化於各處的虛空,長遠來看基本等於做了無用功,只能得些小實惠,況且還不一定是實惠。

人選專業、擇行業、做事業,都要尤其注意這點。

中等人經營「勢」

能夠解決事上經營這些弊端和缺陷的,便是經營「勢」。

勢就是形勢和趨勢。唯有眼光放到更宏觀、更長遠上,方能談得上去體勢、用勢甚至造勢。宏觀和長遠就會有確定性和方向性,所以是既規避了不可把握性、也規避了不可累積性的弊端的。古往今來那些成大事者,基本都是這類善於經營勢的人。

經營勢之所以更高一層,當然是因為更有難度。難在明白什麼是勢,目前的勢又是什麼。要做到這些,一是要有更高、更大、更遠的理性思考能力,二是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兩者熔鑄一體方能將勢揪出來並抓住。

所謂經營勢,就是通過充分掌握信息,進行深度思考,看清大形勢和大趨勢是什麼,然後依據大形勢和大趨勢制定戰略和目標,遵照而行,而不在意一時一事得失成敗的模式。

但經營勢也有致命的缺陷——一是看勢上的準確度往往不夠,因為思維難免有局限,人性難免有弱點,所獲得的信息難免不周全,這些都可能對判斷造成干擾。

二是在把握勢上的靈活性不夠。大勢雖然穩定性很高,但把握勢是要落到對一件件具體的事的落實上的,中間需要及時、準確地發現和處理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變故,一旦出現紕漏,大勢雖然還在那裡,你跟大勢的緊密關係就鬆動、疏遠甚至脫落了。

之所以會存在這種缺陷,是因為這種靈活性不是靠理性和思考就可以實現的,一來反應可能不夠快速及時,二來思考能力對確定性很弱的小事常常是無能為力的,這裡需要的是反應能力而不是現去思考。

古往今來很多成大事者,最終卻遭受失敗,最後的結局不好,說到根子上,往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真正的成就,是做得成,還要保得住。

上等人經營「氣」

經營氣,就是既具備經營勢的優勢、又解決了其弊端的方式。什麼是經營氣?先要知道氣是什麼。

氣,其實就是勢的內在能量。氣在道家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常常等同於道。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實是最精到的論道之語,因為既看到了萬事萬物的根本要素陰陽,又看到了陰陽合一併沖和運行的「一氣」所在。

道家還有專門的「氣一元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氣,比如有陰氣、陽氣,正氣、邪氣,大氣、小氣……根本的那個氣便是「元氣」;元氣,就是道。

所以「氣」根本上就是陰陽的和合與運行,靜則呈現一種混沌一體的狀態,動則呈現一種貫通的勢能,而無論動靜其性都是「一」,以歸一為方向。所謂的勢其實就是氣的外顯,所以能夠被觀察、思考和把握;氣則是勢的內里,是無法靠理性和思維去把握的。

要靠什麼把握?洞察和領悟。這靠的是直覺力和感悟力。

直覺的特點是透過現象直達本質,所實現的就是經營勢那樣的優勢。感悟的特點是在小事上起反應,唯有細微和細節能形成感受,反之就是抽象。感悟就是那超越性的感受,見微而知著,不會受制於思維盲點、信息多寡的限制;隨細微處的變化而變化,也不會產生偏離和脫軌的問題,就如同呼吸和肚皮的起伏,不是誰依賴誰,而是本來就是一體的。

在這種狀態下,也正是實現了與勢的一體。這與站在勢外去把握勢是根本不同的,因為可能被勢拋棄,而與勢合一則勢就是我、我就是勢。

經營氣是這樣一種狀態:我們心中知道並且能感受到天道是什麼、會怎麼走,然後在做具體細微的事情時,以內心的感應貼合著這天道走,在不斷積累中逐漸使我們所做的事形成一股內在的氣,這氣與天道之氣相合,我們所做的事也就是順天道而行,最終也就能得天道之果。這才是做事最高的智慧,獲得最高成就的不二法門。

總結起來也就是一句話:明天道,受天意,依之而行,且待果熟蒂落。能夠如此,不僅成就事情的過程和結果都有保證,而且因為心中踏實有底,所以不會患得患失,心是從容而安寧的。

如何才能達到這種狀態呢?這就又回到了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修身、修養、修行,以成就更空靈的心性,獲得更精微的敏感度。

而絕不老生常談的是,很多人以為修養就是修養,修為就是修為,與入世成就功業毫無關係,其實全錯了。真相是,要想成就和擔得起更大的功業,就越需要強大的心性和高度的修為。否則,或許可能得到,但很難守得住,也容易遭受反噬,甚至九死一生。此點翻開歷史,例證無數。

有境界而不入世的高人,不是不能入世,而是不願。建立世間功業而無修為的能人,不是不想成就境界,而是無能。

據說賈伯斯在決策時,就是通過靜坐來實現的。他會把不同的產品設計放在坐墊周圍,然後通過靜坐所獲得的直覺來做最後的判斷,所以是他成就了蘋果。更大的證明來自王陽明曾國藩以及他們那些傑出的信徒們。是建立了43天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奇功的王陽明,實質上創立了千古心學;是畢生以修身為要的曾國藩,建立了整個清朝唯一以漢人身份封侯、不但全身而退而且死後獲清廷國葬最高待遇的不世功業。

經營「氣」,最好和最高的解說其實正是作為陽明心學根本宗旨的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其實每個人在這三種層次上都不是絕對的哪種,都是混合的,差別只在以哪層為主導。而決定了經營事、經營勢、經營氣這三種不同主導的,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個詞——無意識、有意識和下意識。也就是你到了運用哪一層次意識的水平,你在判斷和行事時,是沒腦子、動腦子,還是將大道化入自己的潛意識而與道同在,隨時隨地取用。在這裡,氣,也就是氣質、氣場、氣韻。

最高這一層,就是所謂的「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入世越深,出世越遠。而絕大多數人,還淪陷在出世入世是一組矛盾、不可兼得的陷阱之中,東碰西撞,不可自拔。

這是一種三段式的人生大修行,通往那個最高的境界。當你知道了這一點,需要你自己決定是去往第幾層。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305/89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