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縣城再無清華北大 歷史令人啼笑皆非

—縣城再無清華北大

作者:
儘管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卻很少有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結果實際上,北京學生的表現整體上是比較優秀的,而且實際上名牌大學裡比較容易墮落墊底的是小縣城學霸……

我有必要開宗明義地講一下,我只是陳述我這些年的見聞。我老家在農村,初中就讀於一家小縣城中學,高中來到省會城市,大學考到北京,大學期間還輔導過學生,我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各個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

至於社會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討論範圍之內。所以如果你覺得我描述的現象不公平,那也請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說的不公平遭遇的實際經歷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還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聲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贊同我的回答等同於維護這個制度,謝謝。

作為一個外地考生,我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多,所以北京學生比起我們一定弱爆了,你們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來陝西我分分鐘考死你啊。呵呵,老子來清華了,你們就等著給我們墊底吧。

結果實際上,北京學生的表現整體上是比較優秀的,而且實際上名牌大學裡比較容易墮落墊底的是小縣城學霸……

小縣城教育條件落後,學霸為了考入名牌大學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要多於京滬大城市學生,興趣愛好、視野就遜色了。

有不少人質疑才藝的作用,並且玻璃心地認為我說大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藝,所以素質更高更應該被錄取。才藝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拿來比較考核,才藝最大的作用是豐富學生生活,讓人快樂起來。

我說小縣城學霸容易缺少發展個人才藝的機會,不是說他們素質低人一等,而是他們太容易把考第一當作自己唯一的愛好了,但是當他們到了強手如林的名牌大學,第一名離他們遠去之後,太難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了。

有種觀點很有趣,意思是說‌‌‌‌「從落後地區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天賦上自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這句話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來的實際觀察,對來自教育相對落後的地區考入名校的學生而言,這種想法帶來的負面作用遠大於正面作用。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傑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學時代神話將會延續,而是從獨立完成每一次作業、跟上每一堂課開始做起。

而他們的普通,並不是徹底的泯然眾人,而是在優秀環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確有許多人沒有完成從‌‌‌‌「英雄‌‌‌‌」到‌‌‌‌「凡人‌‌‌‌」的心態轉變而墮落。但只要堅持下來的人,最終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但是在他們所比較的環境來看,他們取得的成績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學生的優勢在哪裡?

視野、才藝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就不說了,只說學業。

北京在基礎教育上的優勢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時候難以想像的。

我曾經在北京一家教學機構長期輔導高中生參加物理競賽,也帶過多年的家教,北京優秀的中學生的水平真是好得出人意料。

而且我發現,儘管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卻很少有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經驗來講,儘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遠高於外省,但是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老北京而言,清北還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講,清華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額,多數被那些早些年通過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後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認識的北京同學,大多數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職於北京的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學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後留在北京繼續發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學生家長這個群體相比外地學生家長這個群體,在教育程度上的優勢是不斷擴大的。

清華北大純理科專業的學生,有不少因為就業的壓力選擇當中學老師。

我當年在做物理競賽的時候,老師把很多題目講得繞,而我吃透這些題目後就非常簡潔直白地做了出來。我在給我的學生講的時候,學生就會覺得這題目原來這麼簡單直接。

其他人反覆提到一個事實,就是北京高考題難度比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訓練的題目,難度絕對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較高的老師往往把難的東西講解得很簡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為自己學的東西很簡單。

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刻意教出來的,但是往往是薰陶出來的。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父母、老師薰陶出成績好的學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學習最頂尖的學生是非常強的。而且近年來的趨勢是北京最優秀的學生選擇直接出國,而不是上清華北大。

最後,我對那些即將進入清華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別是小縣城的考生說:你們的確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們多出來的努力並沒有用在學習新知識上,只是重複性的訓練以求少犯錯誤而已,而你們將來的北京同學,有不少已經在大學的課程上走了很遠很遠了。

我再補充三點:

1我只是在陳述事實,我並沒有表達‌‌‌‌「北京人考清華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這樣的觀點。

2有一些人熱衷於用開國領導人舉例。的確,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開國領導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沒上過名校,但是考慮到當時中國識字率之低,文盲數量之龐大,戰亂、饑荒之頻繁,而他們能在學校念書,並且在念書的時候能夠接觸到各種政治思想,這說明:在大學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從他們所處的時代來看,他們的起跑線真的領先絕大多數人太多了。

同理,那些認為科舉給了寒門弟子機會造就了社會公平的人都沒有認識到,古代農耕社會下,能讀書接受教育參加科舉的人,普遍來自士紳階層,他們的家庭條件比絕大多數人優越太多了。所謂的寒門弟子,也是和皇親國戚相比的。把科舉理解為現在交百十塊錢就能參加的高考,實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區別了。

3中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的確有一段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但是這段黃金年代即將成為歷史,落後地區和大城市在基礎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斷拉大的。

我的父親當年在陝西的一個農村讀書,而他的高中數學老師,是西北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為什麼?

Wenge。

Wenge的確傷害了很多優秀的知識分子。很多本來大有可為的知識分子,不得已勞動改造,但是頗為黑色幽默的是,這又讓很多偏遠落後地區的孩子誤打誤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親。

在那個政治運動如火如荼的年代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學生在政治運動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親這樣落後地區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讀書的時間,並且在被下放的知識分子的教導下,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父親這代人,在高考之後很快就嶄露頭角。

而我父親這代人在考學的時候,城鄉二元制是很森嚴的,農民是農民,幹部是幹部,許多來自農村的優秀的孩子,因為急於擺脫農民身份,加之信息閉塞,報考的志願往往嚴重低於他們的水平。很多本來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誤打誤撞成了小縣城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憑藉紮實的功底,創造了落後地區基礎教育的第二波奇蹟。我清楚地記得,我初中的時候一個中年化學老師,做初中數學競賽題,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輕的數學老師都要熟練。

但是這第二波奇蹟,也在逐漸離我們遠去。因為小縣城出現這樣優秀的老師會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學挖走,而且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陝西為例,曾經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各個城市、縣城是比較平均的。但是這些年,清華北大在陝西的招生名額日趨被幾所超級中學壟斷,而周邊的小縣城,年級第一能考個西安交大就謝天謝地了。

而那個小縣城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是以無數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紮根在基層從事基礎教育為代價換來的。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發生了,所以,奇蹟之後,再無奇蹟。

延伸閱讀:Sven回答

謝邀。我不喜歡在網上和人起爭執,所以雖說收到了很多邀請,但是依舊沒有來答這道題。

但是收到幾條私信之後,覺得還是應該來講講我的看法。

我的觀點很明確,白如冰的高票答案從敘述的因果關係上來看,是錯誤的。

請各位能夠耐心的看一下我的回答之後再對我點反對+沒有幫助,或者評論。我在這裡謝謝各位了。

開始的時候我想舉一個小例子,會計師。這個詞最近幾年真的非常熱門

假設兩個學生都在大學中接受會計專業的教育,而後畢業後順利的通過會計師考試,成了一名註冊會計師。一個人大學裡面的分數是95,另一個100。誰更優秀?

其實是差不多的。他們進入工作崗位工作一年之後,我相信都能夠順利的完成一個會計師的本職工作。

但是,一般來說,這兩人家庭中,家庭條件更好的,更容易在工作中做的更好。

為什麼呢?

我在這裡可不是說,因為他爸是李剛,所以他走到哪裡都能順順利利,大家都給他開綠燈。

因為會計師是要和人交流的啊。這時候‌‌「綜合素質‌‌」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家庭條件好的,大城市出來的,總是更加長袖善舞一點。

所以,作為老闆,一樣兩個註冊會計師,你會選誰呢?

家庭出身在這個時候自然就起作用了。

看到這裡,你或許只是發現我敘事的邏輯和白如冰雖說有點不同,但講出來的結果似乎是一樣的。那就請你在接著往下看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在公立大學中,小城市的學生應該在大學裡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取得和大城市小孩相同的成績嗎?

這個問題,在美國,就是黑人和白人,在歐洲就是開發中國家的學生和已開發國家的學生。

你現在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應該啊。怎麼不應該。

但是答案恰恰就是不應該。這不是政治正確的話。是一旦你覺得應該,那就是教育制度錯了。我們要改他。

為什麼呢?

學生進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在系統學習之後,擁有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非常簡單。

我在這裡想舉個大學英語的例子。每個中國學生都要學習大學英語。這個,大家都逃不掉,不管你的專業是德語還是漢字文學。四六級對很多大學生都是個折磨。

可是我到了德國念大學之後,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英語竟然不是必修的。每個大學都有一個語言中心,所有的課程全部免費。你在裡面可以學英語,法語,德語,中文,日語……想學什麼學什麼。比如我想學英語,那我就必須參加一個分級考試,分級之後我就會進入適合我程度的班級學習。想學的話一級一級按部就班往上走就可以。

我這人好奇心很重,覺得英語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能不計入大學成績呢?很多德國人的英語我看看分完級之後還沒我好啊。然後我就跑去語言中心說出了我的疑惑。老師的回答讓我記憶尤新。

他問我,要是英語算入總成績,那些難民出生的小孩,怎麼能和從小讀雙語學校出來的德國人比?在德國的大學裡,專業上那些並沒有受過太好教育的人可以適當的把他們的學習時間延長,通過專門的小班化的教育補習來通過考試。只要他們肯努力,畢業之後一定可以勝任將來的工作。但是,英語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說太難太難了。而且,其實和專業也沒什麼關係。學個法語也不錯啊,你要是去德法邊境工作,其實法語還更有用啊。

現在你再回過頭去看我上面的那個問題,我想你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01/95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