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維穩鎮壓臭名遠播 武警或改名整編

作者: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近通過了《關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相關法律規定的決定》,明確規定武警由原先的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管理調整為軍委管理,指揮權將直屬中央軍委,地方政府不再擁有對武警部隊兵力調動權。作為一個時代軍警不分的武裝力量,武警很有可能將走入歷史。

長期以來,武警是維穩的主力軍。圖為廣西北海市武警持長棍暴力征地,毆打村民。

據官媒報導稱,武警部隊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點,是強化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武警部隊集中統一領導,堅定貫徹中央軍委主席負責制,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則,調整武警部隊指揮管理體制,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實現領導管理和高效指揮的有機統一,同時調整職能任務、警銜制度、保障體制、部隊部署和兵力調動使用制度;「軍是軍」原則意味著武警將剝離多警種職能成為「軍」。

武警此前由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各省份公安機關分級管理、指揮,向來都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是軍是警一時也難以說清,以致地方政府及公安系統對武警事務有較大的話語權。

長期以來,武警是 大陸維穩的主力軍,無論是維護社會治安還是搶險救災,以及守衛國家重要企業、交通設施等任務,可謂功不可沒,但名聲卻與城管相近,主因是警民衝突的群體性事件,地方政府多出動武警維持秩序,十多年來地方政府強拆迫遷現場,也不時見到武警身影,而且武警還經常參與商業活動。

另外,周永康等前中共高層被指「陰謀篡黨奪權」,相信亦與周透過中央政法委間接控制接近百萬的武警有關,令武警因此蒙上「政變」陰影。所以,全國人大通過的武警改革決定,除釋放出削弱政法委權力、消除政變隱患、改變維穩模式三大信號外,也傳遞出武警將改名的訊息。

其實,武警部隊總部機關在軍改新體制編制下,已由原三大部改為五部委,即參謀部、政治工作部、後勤部、裝備部及紀委,表明武警已回歸作戰部隊序列。而各省市自治區武警總隊,兩年前已陸續由總隊長改稱總隊司令員。既然武警是作戰部隊,但在名稱上仍有「警察」字眼,這與「軍是軍,警是警」原則顯然自相矛盾。

武警部隊成立於一九八二年六月,由解放軍內衛、黃金、森林、水電、交通等部隊和公安部領導的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組成。當初鄧小平決定成立武警,主要是預料到改革開放後勢必產生社會問題,需要有一強大的維護穩定的執法力量,同時也為八十年代第一次裁軍,解決部分解放軍官兵出路。歷經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後,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作為,武警作為一個時代的執法力量,維穩使命或將結束。最解釋不清的是,只要武警名稱還在,就仍然會背負「暴力維穩」惡名。實際上,近年 大陸征地拆遷維穩,早已不再動用武警清場,但民眾在現場凡見到穿迷彩服的執法人員,仍認為是「武警」。

早前曾有傳聞指,武警改革後將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警備部隊」或「安全部隊」,進行改編,而邊防、消防及海警等公安現役部隊仍由公安部領導。更有消息指,公安消防部隊或撤銷,將設立專業消防警種,成立國家消防總局。從目前武警仍處於改革階段看,這些傳聞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上,武警前身就是解放軍公安部隊,亦曾改名為公安軍。而解放軍改名已有先例,例如由已故中共元老周恩來命名的解放軍二炮部隊,前年軍改後就改名為火箭軍;原來的十八個野戰集團軍也被取消番號,重新整編。顯然,武警改名只是時間問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21/102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