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芳華》:"荒誕歲月"里"被忘掉的戰爭"

馮小剛把作家嚴歌苓的小說長篇小說《芳華》搬上銀幕,重現「荒誕歲月」勾起一代人的回憶,但電影觸及了當局不願提及的一場「荒誕的戰爭」,增加了電影的敏感度。

電影《芳華》重現「荒誕歲月」,勾起一代人的回憶,但也觸及了當局不願提及的一場「荒誕的戰爭」

電影講述西南城市一個大院裡軍隊文工團的生活,其中貫穿了打上那個時代烙印的懵懂激情,衝突和懊悔,還有一段好萊塢史匹柏(《拯救大兵雷恩》)式的血腥戰鬥場面。

有影評說《芳華》陷入過去傷痕文學的套路,並沒有對那個「荒唐年代」作深入解讀。還有評論說馮小剛照搬好萊塢反戰影片的套路,用戰爭殘酷血腥表達戰爭的荒誕。但許多評論對影片短暫觸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欲言又止。

雖然《芳華》重現那場「被忘掉的戰爭」場面只有短短几分鐘,卻吸引了許多老兵前去觀看。報導說,雲南昆明有數百參戰退伍老兵自發身穿舊軍裝,「全副武裝」舉紅旗去電影院看《芳華》首映。電影上映日令當局大為緊張,要公安部門密切注視「涉敏感觀影群體」。

反目成仇

1979年發生短暫的中越邊界戰爭在西方被一般稱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是二戰後越南反法殖民抵抗運動同法國軍隊進行的戰爭,到1950年代中期結束。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也被稱做越南戰爭,是美國支持南越政權同北越的越南人民解放軍和南越的「民族解放陣線」(美國人稱之為「越共」)之間進行的戰爭,從六十年代初一直持續到1975年西貢(現胡志明市)淪陷。

越南戰爭進行的同時,戰爭也在美國支持的柬埔寨政府和共產黨支持的「紅色高棉」,美國支持的寮國政府和共產黨支持的巴特寮之間進行。在越戰中南北越,柬埔寨和寮國的共產黨武裝都從中國和蘇聯得到大量的武器和資金支持。

1978年越軍進入柬埔寨推翻了中國的盟友紅色高棉政權,成為後來中國出兵越南的導火線(越南軍人在柬埔寨)

越軍進入柬埔寨

在越南戰爭期間中蘇分裂,越南領導層中就開始有親蘇和親中的分歧。從1960年掌握越南共產黨實際權力的黎筍黎筍被人稱作越南的史達林,由於他反對同南越分治共處,擴大對南方的戰爭,導致了美軍全面捲入越南戰爭。戰爭的巨大傷亡另黎筍受到詬病,但也有評論說,沒有黎筍就沒有統一的越南。

1972年尼克森 訪問中國大陸,中美關係緩和越南領導人開始對中國不滿。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越南開始大量排斥華僑,中越邊界開始出現武力衝突。1978年曾經有見過鄧小平的外交官說:只要一提到越南,鄧小平就不由自主地發怒。

當時的越南高官中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如果華國鋒繼續執政,中越間不會發生戰爭。但是中越關係惡化最終在1979年發展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1978年越南入侵並占領柬埔寨,推翻了中國支持的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扶植了洪森政權。據澳大利亞國防學院越南問題專家卡爾•塞耶說,中國本來打算在1978年出兵教訓越南,但是到1979年2月中旬才作了出兵的決定。

「教訓越南」

據鄧小平在戰後的總結講話中說,「下(出兵教訓越南)這個決心是不容易的,差不多經過兩個月的考慮」。他給出三個出兵的理由是:國際反霸和鍛鍊30年沒有打過仗的解放軍。當時中國反霸主要指聯合美國和西方陣營共同反對蘇聯。鄧小平在講話中反覆提到要懲罰「東方古巴」越南。

戰前中國宣布對越作戰只動用陸軍,而且明確規定了對越戰爭的範圍和時間,希望減少越南的北方盟友蘇聯干涉的可能。中國本來希望出兵幾天後就能達到目標完成軍事行動。中國軍隊越界進攻越南的首要目標是迫使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緩解盟友紅色高棉的壓力。

在1979年中國在同美國建交後一個月發動了對越戰爭

但事與願違,戰爭拖了好幾周,而且付出了超出預期的代價,中國並沒有實現預定目標。解放軍越境作戰三周攻克越南北部的諒山,鄧小平藉此機會宣布勝利,單方面撤軍。在中越邊界戰爭期間,越南部隊仍然持續進攻紅色高棉,並沒有從柬埔寨撤軍支援北方。

中國出兵消滅邊界附近越軍師一級主力的目標也沒有實現。當時越南並沒有在戰鬥中投入主力部隊,只投入了地方部隊和民兵同中國軍隊作戰,使中國的計劃落空。

曾擔任越共黨報《人民日報》副總編的越南戰爭老兵裴信上校回憶說,戰爭開始後裴信和越南總理范文同、越軍總參謀長文進勇一起在金邊。他說當時越軍6個精銳師都在柬埔寨,在北方抵抗中國軍隊的是省級地方部隊。在越南即將調遣精銳部隊北上的時候,鄧小平決定收兵。

戰爭期間越南總理范文同說,「僅靠我們的地方部隊,中國侵略者就被打敗了,很慘」,「過一段人們就會看到我們勝利的規模以及在中國國內和國際上看到中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失敗及其影響。」

中國軍隊占領了越南北方的老街,高平和諒山等地區,摧毀那裡的防禦工事和基礎設施,實現了戰爭中的一個目標。不過,解放軍為此目標經過了數周激戰,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馮小剛在電影《芳華》中再現了一段激戰場面和戰爭帶來的沮喪,但沒有表現出絲毫軍事勝利和歡欣鼓舞。

「被遺忘的戰爭」

中國軍隊撤出越南後,中越兩國軍事對抗仍然在邊界許多地區繼續進行,如中國人熟悉的法卡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在1988年中越還在有主權爭議的西沙群島進行過軍事衝突。兩國對抗衝突一直持續到十多年後關係實現正常化。

戰爭結束後,中國和越南都宣布自己是那場邊界戰爭的勝利者。人們只記得在1980年代這場傷亡慘重,但被鄧小平宣布為「大功告成」的戰爭。澳洲學者卡爾•塞耶說,誰都不願意紀念自己遭遇失敗的戰爭,就像朝鮮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被忽略的戰爭一樣,對越邊界戰爭在中國也成了有意「被遺忘的戰爭」。

1979年對越戰爭中的中國軍人。戰爭令 中共領導人意識到軍隊現代化的迫切性

那場戰爭首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兵戎相見的先例,中國出兵受到大部分國家反對以及跟隨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譴責。但中國在同美國建交後一個月發動了對越戰爭,從此開始了中國同美國和西方的所謂「十年蜜月期」,為10年後蘇聯解體和「蘇東波」埋下了伏筆。

卡爾•塞耶說,中越邊界戰爭令 中共領導人意識到解放軍亟需現代化和職業化改革。裴信上校認為中越邊境衝突令 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其他包括許世友和楊得志在內的軍隊領導人認識到解放軍的不足,下決心精簡軍隊並且進行軍隊現代化。

「總設計師」功過

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後,1990年9月中越在中國成都舉行秘密會談就柬埔寨戰爭的政治解決達成了協議。越南同意說服其支持的洪森政權接受和平解決方案,中國同意讓柬埔寨抵抗聯盟服從政治解決。

1990年北京舉行亞運會,當時的越南副總理武元甲和經歷過第一次,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的資深軍事領導人,前國防部長范文同率領代表團作為「貴賓」參加北京亞運會會。那是中越戰爭後第一個穿過「友誼關」北上的正式越南代表團,此那以後中越關係恢復了正常。

同中共軍方許多領導人關係密切的武元甲大將在北京逗留一周同中國高層會面。陪同武元甲訪問北京的裴信說,當時武元甲提出要會見許世友和楊得志將軍,但沒有獲得中方同意。

馮小剛的《芳華》在解放軍退伍老兵集體上訪的時候重提30多年前當局希望遺忘掉的戰爭增加了電影的敏感度,也可能引發更多對中國改開的「總設計師」功過的議論。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220/104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