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關於貝多芬 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

貝多芬是怎樣變聾的?他是否如坊間盛傳的那樣壞脾氣?關於這位音樂大師的傳記很多,然而傳說和謎團同樣不少。在波恩貝多芬音樂節之際,我們在這裡幫您破解一些謎團。

第一件事:貝多芬的一生

貝多芬的出生日期首先就是個謎。確定的是他於1770年12月17日在波恩受洗禮。他自幼學習鋼琴、管風琴、小提琴,7歲那年辦了第一場個人演奏會,12歲開始作曲。1792年他搬到了維也納,一直生活到1827年3月26日去世,享年56歲。

第二件事:《獻給愛麗絲》——貝多芬的女人們

貝多芬一生未婚,他舉世聞名的鋼琴曲《獻給愛麗絲》是為歌劇演唱家伊莉莎白·羅克爾(愛麗絲是伊莉莎白的簡稱)寫的。據傳,他還曾向這位女歌手求婚。而他的好友這樣評價這位音樂大師:「貝多芬在維也納一直處於戀愛中。」而他的遺物中也包括也給一位女性的多封情書,這段歷史也被傳為佳話。

第三件事:貝多芬其人

貝多芬被描繪為矮小敦實、臉上布滿雀斑,另外還非常邋遢——不愛倒夜壺、樂譜旁邊就是剩菜剩飯。另外,他年輕時性格活潑,上了年紀則變得性情乖戾,這或許與他的耳聾有關——貝多芬在其「哈利根施塔特小屋遺囑」中回顧了失聰的經歷。而他的嚴厲甚至讓受他撫養的侄子卡爾嘗試自殺。

第四件事:貝多芬與古典主義

貝多芬為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時代畫上了句點。他被看作是音樂界的革命者和浪漫主義的開路人。他在第九交響曲中運用了人聲合唱,這是那些古典主義交響曲所沒有的。他的音樂風格熱情奔放、對比強烈,辨識度非常高。他一生留下了240部作品。

第五件事:天才同時也是完美主義者

貝多芬是一名完美主義者。他不僅為其所在的時代作曲,而為後代留下藝術瑰寶。他對其作品反覆修改,常常工作至深夜。他成功了:他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作品傳承至今。

第六件事:唯一的歌劇

維也納歌劇院院長邀請貝多芬為其劇院寫一部歌劇,這成就了貝多芬一生唯一一部歌劇《費德里奧》。這部歌劇在1805年首演時漏洞百出,貝多芬之後對其進行了反覆修改,將兩幕劇改為三幕劇,其最後版本很成功。歌劇是基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第七件事:貝多芬與法國大革命

貝多芬不僅對音樂著迷,也涉獵哲學、文學和政治。他早期音樂作品中的英雄主義元素非常鮮明。他為法國大革命所吸引,並曾將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獻給了他所欽佩的拿破崙。然而在拿破崙1804年稱帝後,貝多芬憤怒地收回了這一饋贈。

第八件事:短-短-短-長——貝多芬的交響曲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是世界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人們都很熟悉其特別的四音符「短-短-短-長」主題開頭。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9部交響曲,雖然不及莫扎特的41部,但也算非常高產。而且9部交響曲似乎成為了作曲界的魔咒,後世的著名作曲家馬勒、布魯克納等,無人能出其右。

第九件事:成為標杆的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著名的是其末樂章——由詩人席勒同名詩改編的《歡樂頌》。這是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在譜曲時他已經失聰。該交響樂的首演在1824年5月7日,當時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已經無法聽到台下雷鳴般的掌聲了。時至今日,這部交響曲仍在音樂界占據重要的地位,給予了後世很多創作靈感。

第十件事:聽不見的作曲家

貝多芬在27歲時就開始耳背,在48歲時完全失聰,並受耳鳴折磨。最新研究顯示,造成他失聰的原因是由東方鼠蚤所傳播的斑疹傷寒症。如今人們知道,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治療手法非常折磨人(圖為貝多芬的助聽器),而且導致耳內進一步感染。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因此變得特立獨行而古怪。儘管如此,貝多芬仍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偉大的作品。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13/108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