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相繼出現了不少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城。
它們見證了中華文明從弱小到走向強盛、見證了王朝的興衰和榮辱。
而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有些城市被黃沙掩埋、成為了後世人們嚮往的神秘之地,比如樓蘭。
有些則是在戰爭中被破壞殆盡、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比如曾經的鄴城。
在中國古代,能夠被稱為古都的城市屈指可數。
北京、南京、洛陽、開封、杭州,它們都是有著上千年歷史底蘊,在中國曆朝歷代多次成為大一統王朝或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都城。
但是它們若是和西安相比,就更難分伯仲。
從周朝開始,西安這裡長期作為封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所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強盛的唐朝,前後近三千多年。
可是打從唐朝以後,這座曾經無比繁華的城市就突然無人問津了。
五代、兩宋、甚至之後的元、明、清,再也沒有將西安定為國都,這是為什麼呢?
一、古都最強帝都
有人說「一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一千年看西安(長安)」。
西安,這座有著三千多年城史、一千多年國都史的城市有著太多的故事,它曾是十三個王朝的都城,見證了十三個王朝的興盛與覆滅。
它與羅馬、雅典、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漢、唐這兩個歷史上最強盛王朝的國都。
從西周開始,西安就開始了它作為國都的使命,這一做就是一千多年。
從西周開始,之後的幾個大一統王朝秦、西漢、隋、唐都不約而同地將這座的城市作為自己的都城。
為什麼這些王朝都如此熱衷於將都城建在西安呢?這裡面大有講究。
先來看看地理因素,西安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坐落在關中盆地中心位置、北臨渭水、南有秦嶺。
有山、有水,這就使得這片區域有了很便利的環境優勢,可以提供大量豐富的物產以及水資源。
一旦糧食充足、水源豐富,這在古代就是人口增長的必要條件,因此比起其他地方,西安的生活條件一直都要比其他地方好很多,人口自然增長的很快。
比如在西周時期,當時被稱作鎬京的西安人口就有十多萬,西漢初期增長到了近五十萬。
到了唐朝中期,西安不僅有了一個讓後世之人魂牽夢繞的名字「長安」,其人口規模更是突破了百萬。
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及史書上記載的關於唐朝時期長安城那令人嘆為觀止的規模,讓這座城市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
除了能夠為人口增長提供豐富的物產和水源,西安之所以獲得諸多王朝開創者的青睞還體現在了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它被統治者們視為「天下中心」,是皇權的象徵。
此外,西安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它成為了眾多王朝開創者們的首選。它南有秦嶺,北靠黃土高原、可以阻隔匈奴鐵騎,西邊緊鄰散關,東邊則是函谷關,東西南北都有天然屏障,絕對的易守難攻。
由此可見,西安從古至今便利的交通位置、不輸巴蜀地區沃野千里的肥沃土地、以及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等因素,都讓這座城市具備了成為千年國都的條件,而它也的確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千年古都的衰落
西安作為漢唐這兩個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占據極高地位的朝代的國都,見證了它們的興衰和榮辱、也經歷了血雨腥風。
它曾像帝王一般坐在當時「世界第一城」的寶座上,俯視著那些向它仰望、並投去羨慕目光的城市。
它既見證了「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樣的盛世局面,也經歷過「玄武門之變」這種血腥的奪位之爭。
更是親眼目睹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文武大臣和無辜百姓的悲劇。
然而這麼一個有著厚重歷史沉澱、號稱隨便一鏟子都能挖到古董的城市,卻在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直至新中國成立,都沒能重塑曾經的輝煌、成為國都。
這到底是為何?原因當然很複雜,這就跟中國整體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格局有關。
當初長安這一片兒被選中,是因為具有兩個優勢,一是農業、二是地勢。
中國領土面積大,但是地形複雜,從西到東,從北到南,不是綿延不絕的山脈、就是一個接一個的丘陵。
別看我們有所謂的四大平原,但實際上都不大,一共加起來還不到九十萬平方公里。
對比一下,南亞一個恆河平原就有七十多萬平方公里,而美國一個大平原就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歐洲更是誇張,光一個東歐平原就有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的地理條件跟他相比並不占優勢,所以雖然古代中國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可耕地面積是相當的稀缺。
尤其是文明早期,誰占領了農業區,誰就有明顯的優勢、誰就可以讓腰板硬起來。
比如3000多年前,商就占據了華北平原的中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一帶,然後肆意擴張把周邊的部落一個個全都征服。
而唯一能跟商相抗衡的就是周,因為周占據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雖然面積不大,不到4萬平方公里,但是有渭水和黃河兩條河流經過,這就使得這裡農耕非常發達、糧食產量很高。
所以,周在後來積攢了足夠的實力,最後幹掉東部的商、取而代之。
秦國也是如此,這個國家的崛起依靠著福澤的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以及兩個偉大的水利工程,鄭國渠和都江堰。
地理因素和人為開鑿水利工程使得秦國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這也成為了秦國能夠從戰國時期實力極具增長、一直保持大規模的對外攻勢的原因所在。
要知道,秦國每一次出兵與列國打仗出動的軍隊動則大幾十萬,這麼龐大的隊伍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供應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在戰場上打勝仗的。
三、輝煌不再,其中有個致命原因
長安地區能在唐朝之前長期作為國都,就是因為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別的地方都沒有、或是遠遠趕不上的水利設施等等,這些因素讓西安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
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就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人口,不論是在今天還是在古代,人口都是統治者階級最為看重的。
尤其是在古代,有了足夠的人口,就意味著能夠獲得兵源、賦稅、等等。
根據史書記載,西漢時長安人口在三十萬左右,而到了唐朝中期,長安人口突破了一百萬,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的城市。
這還僅僅是長安一座城市的人口,整個關中地區的人口翻了三倍都不止。
人口激增,使得關中地區的糧食變得捉襟見肘,久而久之,就連統治階級都感受到了缺糧產生的巨大壓力。
朝廷不得不考慮從外地運糧,來緩解因為人口暴增所帶來的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是統治者們很快發現,這種從外地調集糧食運往長安的做法特別的麻煩,而且耗費巨大。
這種局面在隋唐時期變得非常嚴重,嚴重到就連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等乾脆直接跑到洛陽去居住、辦公,尤其是在武則天建立武周之後,直接將曾經的東都洛陽作為國都。
而在後來李氏重新奪回大唐江山後,出於政治目的雖然又將國都遷回到長安,但是糧食不夠吃這件事依舊解決不了。
而到了唐朝中後期,長安的人口還在急劇膨脹,擁擠的人口帶來的已經不僅是糧食問題,還有對長安周邊樹木的砍伐、草場的消耗。
這使得原本綠樹成蔭、沃野千里的長安周邊土地貧瘠、氣候也變得惡劣。
再加上唐朝晚期那場由黃巢引發的驚天動地的農民起義,使得這座千年古城幾乎被毀於一旦,曾經的輝煌頃刻間灰飛煙滅,這是個致命原因。
自從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之後,長安這座千年古都就再也無人問津,從此再也沒能成為任何一個朝代的國都,不得不令人唏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朝之後,經濟逐漸由北向南轉移。
隋煬帝楊廣在位時修建的京杭大運河,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開始發揮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兩宋時期直接讓南方經濟實現了騰飛。
河運的暢通直接溝通了南北,這就進一步使得西安的地位變得更加尷尬,而距離大運河不遠的洛陽和開封則逐漸取代了西安的地位,成為了隋唐之後中國歷代王朝的選擇。
結語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古都,西安雖然在唐朝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都沒有再成為王朝的國都,但其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依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無人能替。
跨越千年,如今的西安正散發著迷人的魅力,用燦爛的文化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向全世界的人民伸出手臂、迎接他們的到來。
在這座古城中,現代與歷史遙相輝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