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比害金正男毒劑強5倍 俄間諜中了何毒?

俄羅斯前間諜斯克里帕爾中毒案如今愈演愈烈。英國政府3月14日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駐英外交官,成為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一次驅逐。隨後,英國還準備公布對俄羅斯的其他制裁。

俄羅斯政府則否認參與此案,稱英國的舉動完全是基於「虛假理由」,「屬於嚴重挑釁」,宣布將報復性驅逐英國駐俄外交人員。

在4日發生的中毒案中,不僅現年66歲的斯克里帕爾與33歲的女兒在英國街頭遭到毒害、生命垂危,連一名最先抵達現場的警察也中招住院。

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已經指出,兇手使用的是一種名為「諾維喬克」(Novichok)的軍用級別神經毒劑。這種毒劑最早由蘇聯研製,其毒性比殺死朝鮮籍金姓男子的VX毒劑大五到八倍。

殺傷力如此之大,諾維喬克毒劑到底是什麼來頭?

「新來者」

路透社、ABC、《獨立報》等媒體報導,諾維喬克是第四代神經毒劑,在俄語中的意思是「新來者」。

西方研究者認為,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冷戰末期,蘇聯研製了一系列被稱為諾維喬克的有機磷類神經毒劑。

1992年,曾在蘇聯化學武器項目中工作多年的科學家米爾扎亞諾夫(Vil Mirzayanov)主動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曝光了研製出諾維喬克的化武開發項目。

米爾扎亞諾夫稱,蘇聯通過該項目成功研發了新型的二元神經毒劑。

外界熟知的沙林、VX和梭曼毒劑大多為一元毒劑,也就是說在製造時,構成毒劑的化學物質已經混制好了,毒劑可即刻發揮作用。但二元毒劑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想發揮毒性必須將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這也使得這類毒劑更難被發現、運輸更方便。

有科學家指出,蘇聯之所以研製這類毒劑是因為製作毒劑的原料成分不在國際禁運名單里,這些原料可以更容易進出蘇聯;同時毒劑要兩個部分組合後才能發揮毒性,這樣承運人也不會在途中被毒害。

據米爾扎亞諾夫所述,蘇聯研發的第一批諾維喬克被稱為「諾維喬克5號」,這種毒劑的毒性比VX毒劑強五到八倍。

VX毒劑由英國人在1952年首先發現,是一種比沙林毒性更強的神經性毒劑,也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它被聯合國決議列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中也被列為化學武器。

米爾扎亞諾夫認為蘇聯當時只生產了少量的諾維喬克「試驗品」,其中大部分後來被俄羅斯軍隊銷毀,但無法確定是否全部銷毀。還有報導稱俄羅斯軍隊曾批准將諾維喬克5號的變種作為化學武器使用。

1993年,米爾扎亞諾夫被控泄露國家機密,隨後前往美國定居。

1998年,另一名蘇聯時期的科學家烏格勒烏(Vladimir Uglev)透露,新一代的諾維喬克代號為A232,這一代的毒劑可以被冰凍後再儲存,而製作原料很多是來自農用化學品。這也讓A232更難被武器檢查員發現。

總部位於美國的非盈利組織「核威脅倡議」在2014年的報告中稱,俄羅斯曾擁有數千噸武器級別的諾維喬克;但俄羅斯政府從未承認過諾維喬克的存在。

1997年生效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禁止締約方使用、生產、購買、儲存各類化學武器,美國和俄羅斯也是締約國之一。

去年9月,俄羅斯宣布銷毀最後一批庫存化武;美國計劃在2023年底前銷毀全部化武。

數分鐘就能致命

西方研究人員認為,不同類型的諾維喬克毒劑能呈液體、固體和粉末狀。

部分毒劑只需30秒到兩分鐘就能起作用,但粉末狀的諾維喬克需要更長時間。

人體皮膚接觸或者吸入諾維喬克都會導致中毒。化學武器專家溫菲爾德(Gwynn Winfield)推測,斯克里帕爾可能是碰到了放有諾維喬克的物體;也有可能是兇手站在他身後,將毒劑「噴在他的衣服上,毒劑通過衣服滲入皮膚」。

溫菲爾德認為,按照諾維喬克的毒性,斯克里帕爾應該在「5到10分鐘內就斃命」,而他和女兒居然活了下來,說明兇手「搞砸了」。

中毒症狀

和其他神經性毒劑一樣,諾維喬克通過阻礙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聯繫造成身體機能崩潰。

一旦進入身體後,毒劑便會攻擊人體的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痙攣;最終心臟和橫隔膜將停止工作。

中毒者通常會出現瞳孔收縮、多汗流涎、嘔吐腹瀉、身體抽搐甚至昏迷;嚴重情況下,中毒者會因心力衰竭或窒息而死。

研究人員稱,對於沙林和VX毒劑,如果能在24到48小時內給中毒者使用解毒劑,毒劑對身體造成的大部分破壞性影響能夠被逆轉。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毒劑對神經系統的損害會隨時間推移而增強;即便最終使用了解毒劑,其破壞性也不可逆。

由於諾維喬克毒性極大,溫菲爾德稱,在治療時需要使用「非常大劑量」、成分更複雜的解毒劑。

而部分諾維喬克毒劑經過特別設計,能抵抗常規的神經毒劑解毒劑。

BBC新聞提醒,一旦發現被暴露在此類毒劑中,路人應立刻脫下衣物,清洗眼睛和皮膚表面,有必要時還需吸氧。

此前,英國公共衛生部門官員要求到過中毒案發現場餐廳和酒吧的顧客,清洗自己的衣物和隨身物品。

神經性毒劑最早由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研製,被稱為自原子彈之後,人類製造的「最危險物體」。

此後,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紛紛進行升級改造,研製出了更具殺傷力的毒劑。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界面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17/108599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