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謝選駿:史達林的亡靈也能控制毛澤東

作者:
毛澤東的獸行里都有史達林的影子。毛澤東唯一超過史達林的地方,是停辦了大學,並把城市青年趕到鄉下去——這是因為,城市流氓史達林雖然自慚形穢,但是自慚形穢的程度還是比不上鄉下痞子毛澤東,所以他還會假裝欣賞《天鵝湖》,不會執意亂搞《紅色娘子軍》。

不論朝鮮戰爭是否史達林的密謀,事實上沒找到都是作為史達林的僕從受到耳提面命甚至電報遙控的。這就是城裡人和鄉下人的區別。敢於在美蘇之間騎牆的狄托,雖然也是農民的孩子,但由於十幾歲就進城做工了,所以見識也就超過了毛澤東

韓戰並非「誰也不想打的戰爭」,而是史達林想打的戰爭,所以,它必須延續到史達林死亡。1953年3月5日,喬治亞匪徒史達林終於死了。然後莫洛托夫才在蘇共高層提出必須儘快結束韓戰,因為它對共產黨陣營已經得不償失了。很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朝鮮金日成、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就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正式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史達林這個城市流氓不僅生前牢牢操縱者毛澤東這個鄉下痞子,而且死後還是掌管毛澤東的「歷次政治運動」——不僅社會主義改造,而且農業集體化,以及反右運動甚至屠殺同黨,毛澤東的獸行里都有史達林的影子。毛澤東唯一超過史達林的地方,是停辦了大學,並把城市青年趕到鄉下去——這是因為,城市流氓史達林雖然自慚形穢,但是自慚形穢的程度還是比不上鄉下痞子毛澤東,所以他還會假裝欣賞《天鵝湖》,不會執意亂搞《紅色娘子軍》。

史達林的亡靈也能控制毛澤東,毛澤東的亡靈也能控制鄧小平以來的中共領導,嗚呼哀哉。

(一)

蘇聯秘檔中毛澤東出兵朝鮮內幕》(多維2018-03-26)報導:

毛澤東究竟為何做出出兵朝鮮的決定一直是史學界研究的重點,俄羅斯歷史學者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根據俄羅斯公布蘇聯時期檔案所著《毛澤東傳:真實的故事》一書給出了解釋。不過中共黨史研究者楊奎松在《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3期上發表文章指出,該書過於依靠這些檔案且作者不懂韓戰的基本事實,其提出的「新說法」很難自圓其說。

潘佐夫相信是蘇聯——確切說是史達林(Joseph Stalin)挑起了戰爭。史達林不僅要中國出兵,還試圖讓美國人捲入衝突。

他在書中寫道「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同史達林搞了一個協定。實際上正是史達林挑起了戰爭,他支持了金日成的冒險計劃,該計劃是:在至多27天內奪取南方。」毛澤東知道這個計劃並支持,在韓戰爆發的前一年,他就從來雙清別墅拜訪他的朝鮮代表那裡得知了金日成的計劃。毛明確承諾將幫助這個鄰居,包括出兵,但只能是在與蔣介石的內戰結束之後。

1950年4月,金日成在莫斯科同史達林秘密舉行了三次會談。史達林確信:「在危急的情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出兵。」誠然,他還有一個補充說明:「應當絕對相信,華盛頓不會捲入衝突。」同時,史達林向金日成建議,「你應當尋求毛的幫助,他非常善於處理亞洲事務。」

5月13日,毛在中南海接見了乘坐蘇聯飛機到北京訪問的金日成。第二天,史達林姍姍來遲地向毛通報了他同朝鮮領導人進行的秘密會談。

儘管受到怠慢,但毛仍然完全同意金和史達林的意見,支持武力統一朝鮮。金日成向毛介紹了總的作戰計劃,並得到主席的完全贊同。計劃的主要內容在莫斯科已經協調好了!但是,在分手的時候,毛告誡金:「美國人還是有可能進行軍事干涉的。」然而,他沒有對這一點表現出特別的擔心。他一方面說:「如果美國人參戰,中國將派軍隊幫助朝鮮。」另一方面,他仍然認為美國不會捲入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潘佐夫稱,毛澤東和金日成都失算了,在史達林的授意下,蘇聯駐聯合國代表缺席安理會就韓戰問題召開的會議。由於沒有蘇聯的否決票,27日,安理會批准了使用國際武裝力量來抵抗朝鮮人民軍的決定。

此後,事態一如史達林所預料的那樣發展。

9月底,韓國軍隊逼近了三八線。10月1日,他們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越過了三八線。當天,麥克阿瑟將軍要求朝鮮人民軍司令部立即無條件投降。讓毛澤東行動的時間到了,史達林期待的正是這一時刻,世界革命即將爆發。

這個新說法遭到了楊奎松的反駁。楊認為,俄羅斯國家社會和政治歷史檔案館藏檔對研究毛澤東生平思想的局限,潘書有近1/3的內容無法從該館的藏檔中得到幫助,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影響到作者在此書中論證和貫徹自己對毛澤東與莫斯科關係「新說法」的效力。在缺乏新史料的情況下,作者只能大量轉引轉述前人用過的史料和史實,這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完整形成自己的「新說法」時還不免會捉襟露肘,甚至不易自圓其說。

對於史達林挑起韓戰的說法,楊奎松認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外學界從俄國聯邦總統檔案館和俄國聯邦外交政策檔案館發掘了大量檔案文獻,對戰爭爆發原因、經過及過程,早就有了較為一致的了解和判斷。多數研究者都相信,以往西方關於韓戰的發動是蘇聯的戰爭計劃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這一「進攻的策動者不是莫斯科而是平壤」。潘書作者實際上是反其道而行之,基本認為過去的說法沒錯,韓戰從發動到進行,始終都在史達林的計劃與密謀之中。但是,這一併不新的「新說法」有哪些可靠的文獻依據呢?

楊奎松稱潘書用來證明這一切都是史達林的精心設計的兩本著作都傾向於相信韓戰的爆發與金日成的努力分不開,潘書得出相反的結論無法令人信服。此外,楊奎松稱潘佐夫明顯不熟悉冷戰史學界在這方面已經取得的研究進展,甚至不知道朝鮮在1949年春和1950年春實際上有過兩度分別與蘇、中兩黨就此商談的情況。在他的敘述與論證中,1949年春和1950年春三方兩度商談交涉的資料竟被混為了一談。作者把1949年春朝鮮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赴華密訪,當成了1950年春金日成訪蘇以後的事情;把1949年春毛澤東對金一講的話,當成了史達林1950年春對金日成講的話;把1949年朝鮮幾度提出的希望得到人民解放軍三個朝鮮族師(1950年年初已大部交給朝鮮)這件事,當成了金日成1950年春訪蘇後才派金一去向毛提出的,等等。這一連串史料的誤植和誤讀,首先就動搖了其「新說法」的可信度。

楊奎松在文章中就潘書所使用的資料以及推論進行了批駁,並給出了史學界的公論以及自己的理解。

潘書談到了1950年10月1日史達林要求毛澤東出兵後發生的波折,按照作者此前對史達林與毛澤東關係性質的理解,中國出兵早就在史達林的計劃之中,依照中共官方20世紀90年代初公布的毛1950年10月2日決心出兵的電報,這一說法很容易成立。不巧的是,90年代中期在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發現了10月2日另一封同樣由毛簽署的拒絕出兵的電報。這就給研究者造成了麻煩。坦率地說,對於這兩封內容完全不同的電報的由來,中外學者已經形成了共識。但作者卻別具一格地提出了一種新說法。

潘佐夫寫道,在出兵問題上毛本來一直信誓旦旦,但真的到了蘇、朝都要求中國出兵的「這個關鍵時刻,(毛)主席突然退縮了」。原因是「10月1日和2日,毛同他的親密同事們討論了朝鮮局勢」。「在權衡了所有的贊成出兵和反對出兵的意見之後,他意識到,自己低估了美國人。中國還沒有做好與美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準備。」據此,毛只好通過羅申大使(Nikola Roszczin)給史達林去電,借中共中央之口,說我們決定「目前最好還是克制一下,暫不出兵」。但是,出於對史達林的畏懼,「就在當天,他又向『偉大導師』寫了一封完全不同的電報」,表示準備派兵去朝鮮。作者的解釋是,因為毛澤東知道,「同史達林爭論當然是危險的」。既然如此,毛又為什麼會違拗史達林的想法,發去一封不同意出兵的電報呢?作者的解釋是,「他決定,還是先『探一探』史達林的口風再說,誰敢說史達林就一定不會接受他(不出兵)的意見呢」?(第583—585頁)

無須說,這樣一種解讀既不合常理,也不合邏輯。在這裡,作者至少是有意無意地弄錯了,或沒有弄明白這兩封電報稿形成的時間順序。

實際情況是,10月1日夜,毛收到史達林請求中國出兵的電報後,即與另外三位書記處書記進行了緊急磋商,基本取得一致後,便於2日凌晨起草了決心出兵的電報稿。第二天白天,政治局會議上與會者否定了毛的出兵主張,會後毛只好通過羅申大使向史達林轉達了中共中央的初步決定,壓下了原來的電報稿。但毛並未放棄出兵的意見,因而將在外地的彭德懷等重要軍事領導人召來北京,於4日、5日又接連開會討論,最終促使中共中央改變了2日會議的決定。

同樣,接下來談到毛澤東在出兵朝鮮之後的態度變化時,作者也明顯缺乏對已有的關於戰爭過程中毛澤東、史達林、金日成複雜關係的研究成果的深入閱讀。在他看來,一切照舊都在史達林個人意志的支配下。他寫道,出兵之初,考慮到與現代化美軍作戰的困難,中方請求史達林提供空中掩護,遭到了史達林的拒絕,「毛仍然無力與史達林對抗」,只得勉強派部隊入朝作戰。出兵後,中國軍隊很快推進到了三八線一帶,說毛這才開始有了將戰爭「拖延下去」的信心。想不到不久戰況就陷入僵局,史達林卻不給中國人提供重大援助,上百萬中國軍人每天都在流血犧牲,「毛終於不得不開始考慮把他們撤出朝鮮的問題了」。「從1951年春季開始,他就不停地向史達林灌輸這一想法」。但毛的話講得再委婉,史達林也不接受,因為史達林「仍然需要這場戰爭」,結果是毛澤東和金日成花了兩年時間都沒有能夠說服史達林同意停戰。直至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周恩來受命到莫斯科參加葬禮,才得以向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轉達了中國政府關於加速停戰談判的迫切要求」,並得到了蘇聯領導人的同意。(第587—590頁)

在這裡,作者明顯不了解韓戰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史實。

首先,史達林並沒有拒絕為中國軍隊提供空中掩護,他只是相信時間上要延遲一兩個月。中國軍隊出兵後不久,蘇聯空軍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中國東北,之後並跟進到朝鮮境內,為中國軍隊在提供空中掩護了。

其次,中國軍隊推進到三八線一帶時,中、蘇、朝三方根本不存在想要將戰爭「拖延下去」的想法或計劃。除了前線指揮官彭德懷希望暫時停下來休整外,三方政治領導人都堅持要立即突破三八線,並爭取把美國人趕下海去。

再次,正是由於打過三八線後的戰役失利,帶來了一個導致中國方面兩年多難以與美國通過談判實現停戰的麻煩問題,即美國拒絕無條件遣返2.1萬名志願軍戰俘。因此,毛澤東這期間沒有也不可能有「撤出朝鮮」的考慮。不僅如此,為了迫使美國遣返中國戰俘,毛顯然想要和美國較量下去。因此在和與戰的問題上,反而是中、朝之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能形成一致的意見,史達林卻支持了毛。說毛澤東想和,史達林想戰,中、朝不得不在史達林的壓力下勉強繼續作戰,顯然不準確。

針對這些質疑,潘佐夫同樣在《近代史研究》中做出了回應。潘佐夫堅持自己的看法,同時指出楊奎松英語能力有限,而他的俄語能力則完全沒有,這可能是他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潘佐夫稱楊奎松沒有注意到2005年首次披露的一份電報,這封電報在安德雷·葛羅米柯(Andrei Gromyko)的回憶錄第二版中提到,由史達林在1950年8月27日發給蘇聯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潘佐夫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中也找到了它,這份文件清晰地解釋了史達林在韓戰中的計劃。

針對楊奎松的其他指責,潘佐夫也不認同,並稱「如果楊教授不同意我的推斷或這些文件,請他與上述著作的作者繼續探討」。

謝選駿指出:不論韓戰是否史達林的密謀,事實上沒找到都是作為史達林的僕從受到耳提面命甚至電報遙控的。這就是城裡人和鄉下人的區別。敢於在美蘇之間騎牆的狄托,雖然也是農民的孩子,但由於十幾歲就進城做工了,所以見識也就超過了毛澤東。

(二)

《中國如何失去提前停止韓戰的機會》(搜狐2013-06-25)報導:

導言:今天是韓戰爆發六十三周年紀念日。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3年7月27日,參戰各方簽署韓戰停戰協議,這場戰爭進入「停戰」而非「結束」狀態。而今年3月5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發言人宣布這份停戰協議於2013年3月11日失效。為什麼韓戰如此陰雲不散?鮮為人知的是,韓戰爆發後半年的1950年底,新中國曾經有機會結束戰爭,甚至加入聯合國,收復台灣······

(1950年中國軍隊入朝後,攻勢猛烈,迫使聯合國軍撤出北韓)與此同時,美國在聯合國也幾乎頂不住了······11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的代表沃倫·奧斯丁向英法兩國代表建議,應該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一項措辭更加嚴厲的譴責中國侵略的決議案。但美國的建議並沒有能幫多大忙。英法兩國對此反應都很謹慎。他們不願意提出一項讓聯合國捲入與中國的直接對抗,而可能使歐洲受到蘇聯進攻的決議案。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也表示,公眾輿論不會支持與共產黨中國打一場戰爭。美國正在面臨危險的孤立局面。

······在美國總統杜魯門與英國首相艾德禮的會談中,英國一改來美時的立場,不再同意把台灣作為和平的代價拱手讓給紅色中國,但卻繼續支持聯合國接納紅色中國。在有關核武器的使用問題上,英國要求美國做到未經與英磋商決不使用核武器。最後雙方決定在《聯合公報》中發表一項聲明,其中提到杜魯門總統希望「世界永遠不需使用原子彈,」並希望英國首相隨時「了解可能會導致局勢發生變化的發展情況」。

······此次會議的最重要的一點則是美英同意按過去的分界線——三八線來結束戰爭。以武力統一朝鮮的這場征伐就此告終。這一決定立即在聯合國引起了一次有組織的行動。印度代表貝納格爾·N.勞爵士在英美的支持下,率領亞洲和阿拉伯的十三個國家,極力要求中國和北韓人不要越過三八線。北京和平壤方面對此均未做出直接反應。但數日來各國進行了多次外交磋商以及秘密會議。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曾就停火的可能性試探了北京。12月8日的《紐約時報》上報導,華盛頓的「要員們」保證,如果共產黨軍隊停在三八線上,聯合國部隊將不會再侵入北韓。

12月11日,十三個阿拉伯和亞洲國家開始在聯合國展開行動,要將一項停火提案交三人委員會處理。杜魯門政府在華盛頓經過一番商討後,同意了停火條件。這些條件基本上保持了原參謀長聯席會議所提出的內容:該協議僅限於朝鮮;建立一個32公里寬的非軍事區,大體沿三八線劃出該區的南部分界線;禁止任何一方進一步增兵;並按以一對一的原則交換戰俘。

十三國提出的停火提案於12月13日由聯合國政治和安全委員會(第一委員會)通過。次日,又由聯合國大會通過。兩次美國都給予了支持。十三國集團隨即要求北京將其特使伍修權將軍留在聯合國。伍修權曾出席了早些時候的聯合國會議,參與討論蘇聯譴責美國的決議。十三國集團同時向中國保證:一旦達成停火,即可立即開始遠東問題(即台灣問題)的談判。

此時的北京政府處於勝利的興奮狀態,因為它已實現了在美國人和鴨綠江之間重建一個緩衝國的基本目標。此時,北京政府犯了一個代價高昂的嚴重錯誤。12月21日,紅色中國拒絕了聯合國的停火提案。其理由是,凡沒有共產黨中國參加的一切聯合國行動均是非法的。12月23日,外交部長周恩來致電十三國集團,電文亦由北京電台播放。他在電文中指責美國的行動,聲稱由於聯合國軍入侵北韓,三八線已不復存在。他宣稱除非就外國軍隊撤離朝鮮、朝鮮事務「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美國侵略軍」從台灣撤走,以及確立紅色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也達成一項協議,否則紅色中國將不考慮停火。

很顯然,中共政府認定它在朝鮮的軍事勝利足以迫使美國接受以上所有要求。但它錯了。不僅因為這使美國再次下決心保護自己在朝鮮的地位,而且因為假如中國接受停火,它在聯合國的身價會由此倍增,而美國以後也將很難阻止紅色中國進入這一世界機構。同樣,世界輿論也會使美國感到,長期支持台灣的蔣介石在政治上並不明智。因此,紅色中國由於要價太高,最終一無所獲。而這場誰也不想打的戰爭又血腥地進行下去了。

謝選駿指出:錯了,韓戰並非「誰也不想打的戰爭」,而是史達林想打的戰爭,所以,它必須延續到史達林死亡。1953年3月5日,喬治亞匪徒史達林終於死了。然後莫洛托夫才在蘇共高層提出必須儘快結束韓戰,因為它對共產黨陣營已經得不償失了。很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朝鮮金日成、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就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正式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三)

史達林這個城市流氓不僅生前牢牢操縱者毛澤東這個鄉下痞子,而且死後還是掌管毛澤東的「歷次政治運動」——不僅社會主義改造,而且農業集體化,以及反右運動甚至屠殺同黨,毛澤東的獸行里都有史達林的影子。毛澤東唯一超過史達林的地方,是停辦了大學,並把城市青年趕到鄉下去——這是因為,城市流氓史達林雖然自慚形穢,但是自慚形穢的程度還是比不上鄉下痞子毛澤東,所以他還會假裝欣賞《天鵝湖》,不會執意亂搞《紅色娘子軍》。

史達林的亡靈也能控制毛澤東,毛澤東的亡靈也能控制鄧小平以來的中共領導,嗚呼哀哉。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BOXU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512/111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