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媽」和「財爹」互懟中 居然說出了很多經濟真相

—「央媽」和「財爹」互懟究竟誰有理?

作者:
我覺得,這場掐架雖然吃相難看,但在雙方互撕的過程中,居然說出了很多中國經濟的真相。所以,這是一場品相雖然難看,拳擊手的水平一般,但每一拳下去都能砸出幾個含金量相當不錯的料出來。

很多人給我發信息,希望我寫文章評論一下最近央媽和財爹掐架的事。中國人喜歡看熱鬧,這是骨子裡的。特別是,像央行和財政部門這種百年難遇的掐架,大家更是不願意放過。一些媒體看熱鬧不怕事大,在入口網站為這場掐架設置了專題,甚至「徵文」歡迎大家圍觀。

我也愛看熱鬧,不過我對這場熱鬧興趣一開始並不大。名義上是「央媽」和「財爹」掐架,其實不過是央行研究局的和財政部研究院的對掐而已。偷空圍觀了一下雙方你來我往,總體感覺雙方的格局都不太高,屁股決定腦袋的傾向明顯到讓人不好意思。挺央行的基本都是金融系統的人,而挺「財爹」的幾乎都是財政系統的專家。

韓寒說,小孩子才論是非,成年人只有立場。為這場互懟基本定了調。我後來對這場掐架興趣高了起來,不是大家勸我寫文章,而是看到「財爹」這一方的豬隊友的表現實在讓人著急。

同時,我覺得,這場掐架雖然吃相難看,但在雙方互撕的過程中,居然說出了很多中國經濟的真相。所以,這是一場品相雖然難看,拳擊手的水平一般,但每一拳下去都能砸出幾個含金量相當不錯的料出來。

央行研究局的局長在他的文章裡面指責財政政策不積極,理由是「財政收入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今年預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與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緊縮的。」然後用了他一位同事的話,「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在文章里,徐忠其實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比如,財政系統的預算報表很多人看不懂,對企業的減稅沒有落到實處,提出在控制新增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的同時,中央財政的赤字率要高於去年而不是低於去年。

同時呼籲在金融去槓桿面臨資本不足的約束的情況下,必須以財政資金充實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並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保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被削弱。

我估計,財政系統被這篇文章刺激最大的並非徐忠以上這些觀點,而是被央行的研究局局長指責「耍流氓」。

於是,財政系統的專家開始猛烈對徐忠開炮。

比如,對於減稅問題,「多位財稅專家認為,目前的確存在稅收征管強化等原因造成部分企業繳稅額上升,但不能因此否定近些年政府持續減稅帶來的大部分企業稅負下降事實。上半年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給下半年減稅以更大空間,事實上減稅政策也集中在下半年發力。」

這個答辯可以說讓我對財政系統專家水平感到極度震驚。「上半年財政收入較快是為了給下半年減稅更大的空間」,這是把收稅當成了「耍猴」?玩起了朝三暮四的遊戲?「減稅政策也集中在下半年發力」,哪個文件規定減稅政策是在下半年發力而在上半年失效?

稍微有點專業的某專家的言論:

「對減稅與稅收快速增長迷惑不解,主要還是對減稅的政策含義理解有誤。

可從如下公式來分析:稅收=稅基x稅率。

減稅主要是針對稅率的操作,各種優惠、降法定稅率、擴大扣除抵免等。而稅基取決於經濟發展狀況,增值稅的稅基是增加值,企業所得稅的稅基是利潤,個稅稅基是居民收入,等等。

當稅率下降速度小於稅基擴展速度時,就會出現減稅的同時,稅收也在增長。但這並不表明減稅是假的。以稅收增長批評不是真減稅,顯然錯了。」

這段話里有拉佛曲線的意思,翻譯過來說,稅率降了,但稅收收入不一定下降,因為稅基擴大了。

可是,看看上半年財政收入的情況,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首超10萬億,.國內增值稅33600億元,同比增長16.6%,國內消費稅6869億元,同比增長17.4%,企業所得稅23928億元,同比增長12.8%,個人所得稅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城市維護建設稅2542億元,同比增長16.2%,資源稅840億元,同比增長20.2%。這些動輒增速在15%甚至20%以上的稅收真的都是因為稅基擴大了嗎?

很顯然不是,只要稍微和稅務系統的聊聊天,就知道,上半年征管有多嚴格過去企業避免重稅可以通過各種避稅手段,今年不行了,等於稅沒有減而是增加了。稅收的增速遠遠高於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進一步惡化了國民所得分配格局,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財政系統也有對央行徐忠的文章懟得很有水平的表現。

比如,對徐忠抱怨財政系統將將財政風險轉嫁金融部門,金融系統儼然一副受害者的姿態。

財政系統的專家們進行了猛攻,指出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著「共謀」或「從犯」的角色,絕不是只會產生幻覺和弱勢的「傻白甜」。

而且,進一步揭露,地方政府不規範舉債的各類形式、各個環節,幾乎都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參與,其包裝操作之複雜,遠超出基層財政部門的工作水平。

在地方政府債務野蠻生長時期,金融市場產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扭曲了市場定價,擠占了投向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在「自首」的同時,把金融系統的各種玩法揭露的體無完膚。

財政系統的專家賈康更是直接指責「央行去槓桿的節奏掌握欠佳,銀、證、保三家齊步走所帶來的同頻共振效應,把防風險和中央實質性要求的「防範系統性風險」畫等號等因素對此難辭其咎,有反思調整的必要。」

當然,除了看熱鬧,有必要交代一下這場互撕的背景,那就是上半年中國經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行的壓力非常大。

這麼多年我對宏觀政策的觀察,中國經濟走到今天,不管是高增長,還是高槓桿,高債務,背後其實都是發改委、財政和央行合力作為的結果。發改委審批項目,財政負責給錢,而央行提供流動性。

中國經濟的成績也好,挑戰也好,基本都是這三駕馬車搞出來的。但是,這三家的關係比較有意思,在經濟預期好的時候,三方都會很賣力,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銀行系統不願意再放水,擴大資產負債表,而財政系統不願意提高赤字和減稅。

但事實上,這兩個部門其實都沒有獨立性,該怎麼幹還不得聽高層的總體部署!所以,只是嘴上撕撕而已。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種赤裸裸的互撕,這讓我們距離經濟的真相更近。

至少,沒有站在金融和財政任何一方的我等獨立人士,可以作為解說員點評這場並不精彩的球賽。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光遠看經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721/114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