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阜興事件不僅隱含次貸危機一樣的屬性,恐爆發擠兌潮,甚至市場萎縮消失。
7月26日,網上廣傳一篇標題為「高層關注!『阜興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劉士余任組長」的報導,這也是上海阜興集團實際控制人朱一棟「跑路」後至今傳出的最新消息。
據《華夏時報》7月26日報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法律部負責人今日上午在京與受害者代表溝通時透露,中央層面已就阜興事件作出批示,有關部門聯合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工作小組內有銀保監會、公安部、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等各方面人員,將統籌應對處置阜興事件。
目前,阜興集團實際控制人朱一棟失聯已有一個月。此前報導,阜興控制上海意隆、上海西尚、上海郁泰和易財行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共發行了上百隻私募基金產品,規模可能達到270億元人民幣。隨著集團實際控制人朱一棟的失聯,百億人民幣規模的阜興集團可能將失控,而這與理財平台跑路事件不同,這次的來源,是正規備案、擁有合法金融牌照的私募基金。
表面上,阜興系私募基金爆雷涉及的受害人數、金額都不算很突出,而且正規合法機構違法操作的事情以往比比皆是,那為什麼阜興事件這次會讓高層以證監會主席為首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應對處置?
在阜興系負責人跑路後,投資人曾到上海銀行門口集結維權「要錢」,這次包括上海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在阜興事件中是私募基金的託管銀行,而中國基金業協會要求,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
據報導,阜興系所設私募基金融資方都是阜興集團的公司或關聯公司,就是自融,自融的風險之高,無需贅言。除此,實控人將私募資金用於炒股,炒的還是自家股票大連電磁。
阜興系私募基金所募非所用,而負責存管資金的託管銀行,正是作為除私募基金管理人外、最為了解資金去向的人。
據報導,阜興事件牽涉的基金託管人包括上海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國信證券、招商銀行、恆豐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等近10家金融機構。法規上有責,道義上有責,但現在銀行們都不願擔責。
銀行業協會與基金業協會各執一詞,這無疑是在昭告全國私募基金投資人:金融監管不能保證正規備案的私募基金不出事,基金的錢託管在銀行也是沒有保證,基金經理人隨時可以從銀行拿走後失聯,不想步阜興事件後塵的投資人趕快去贖回,而且最好以後不要購買私募基金,否則求償無門。
就如財經人士置評託管銀行不承擔連帶責任,會發生擠兌,如果發生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擠兌,單這個影響力就絕對不亞於整個P2P行業的崩盤。
上海阜興事件不僅隱含次貸危機一樣的屬性,一旦處理不好,爆發擠兌潮,甚至市場萎縮消失,據估計,那摧毀的是一個幾萬億體量的行業,如果說這個行業還是屬於類似銀行向眾多大中小型企業輸血的行業,其乘數效應可以按幾十萬億人民幣來計算。這或許是北京高層最擔心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