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基因編輯是精心策劃的宣傳 他想做中國的馬斯克

去年2月初,賀建奎在他科學網博客上分享了一篇伯克利基因編輯研討閉門會上他自己的報告記錄。當天參會的有基因專家、社會學家、倫理專家和政府代表,「很多尖銳的問題,引發了現場激烈的爭辯,火藥味十足」。

賀建奎提出了五個安全性問題,包括後來讓他飽受批評的「脫靶」問題,最後下結論的時候,他說:「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學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的。」

參會的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極其不負責的行為」可能那個時候已經在起草申請了。僅僅一個月後,根據今天網上廣泛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所示,名稱為「CCR5基因編輯」的實驗於去年3月份批准通過。

結果就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立刻被各大媒體轉載。

然而,輿論在極短的時間從讚揚轉為一致的批判,基因編輯技術造福患病嬰兒的說法也迅速被人體實驗的指控取代。

對賀建奎的主要指控有兩點。一是明知道手術存在技術風險,卻還是不經過業內探討評審,僅靠一個疑點十足的倫理委員會批准就突破了倫理底線進行實驗。二則是其所用技術本身並非重大突破。

在剛剛發布的百名學者聯署聲明中,學者們發出了強烈譴責。他們表示實驗裡所採用的技術早就成熟,「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生物醫學科學家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跟重要的倫理」,更多的是不敢做而不是不能做。

手術本身對受改造嬰兒的影響也存在極大的未知性。在賀建奎實驗挑選的對象中,母嬰阻斷是更安全便捷的方式。而且目前有美聯社的消息稱,這位母親本身不是愛滋病毒攜帶者。

一些科學家在審視過美聯社獲得的材料後發現目前的測試並不能說明賀建奎所進行的基因編輯完全排除了兩個嬰兒的患病風險。

哈佛教授 GeorgeChurch,同時也是賀建奎博客里提到的參會人員和其所用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者之一就表示,在其中一個嬰兒身上「完全沒有得到任何針對HIV的免疫,反而要暴露在了基因改造帶來的所有風險下」,而使用胚胎進行實驗「重點反而是測試編輯技術而不是避免疾病」。

但是,身為千人計劃又是經常參與國外論壇的賀建奎不可能不知道這項實驗將在業內招來如何的批判。上一秒還在博客上提醒風險,一回頭就立即對嬰兒進行基因改造,這種背叛換來的知名度轉化名譽是不可能的,換取利益倒是更符合邏輯一點。

一名曾和賀建奎合作的業內人士對界面說「他就是馬斯克」。

馬斯克是個營銷狂人,而這次消息的宣布時機也是耐人尋味。選在了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向美聯社獨家透露,賀建奎成功把自己推進了次日輿論的聚光燈下,各大媒體迅速跟進,社交網絡輿論沸騰。

根據麻省科技評論的報導,輿論造勢和民意塑造其實從幾周前就開始了。「他展開了積極的拓展活動」,尋求倫理建議、發起調查報告,甚至聘用了一名美國公關教授。

在一份由中山大學於本月初發布的名為「中國公眾對基因改造的態度」的調查報告中。4196名受訪者都對基因改造表示出歡迎態度,其中兩大決定性問題,「是否接受給有基因疾病風險的子女做基因改造」以及「基因檢測發現患病風險後是否接受基因改造」都獲得了約九成受訪者的贊同。

然而,這份看似獨立的問卷卻在設計上和賀建奎的實驗有著迷之關聯。例如,受訪者中有575名HIV攜帶者,兩大核心問題與賀建奎公司的業務高度重合,HIV群體的挑選也與其兩周後公布的實驗遙相呼應。而在三年前,中山大學學者就因利用基因編輯修飾人類胚胎而引起全球關注。

一名同樣要參加基因編輯峰會的生物倫理學專家像麻省科技評論表示這是為了給以後自證合理性而打基礎。

而在消息宣布的前一天,一個名為TheHeLab的油管帳號註冊,目前共有四段宣傳視頻,分別用英文解釋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的原則和對「設計嬰兒」的誤解等話題。對應的,優酷上也出現了一個賀建奎實驗室,掛著相同的內容。

這兩個頁面的連結都可以回溯到賀建奎實驗室位於南方科技大學下的子網頁。這一套熟悉的操作不禁讓人想起當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熟練運用的PR邏輯。

賀建奎創辦的瀚海基因於今年早期剛獲得一筆價值2.18億元的A輪融資,共六家機構參投。瀚海科技的主要即是第三代基因測序儀GenoCare和配套試劑,而這輪融資據稱將被用戶建設亞洲第一條三代測序儀生產線。

去年八月份,瀚海產品發布時曾在業內引起過不小的反響。然而業內對其應用前景仍屬觀望狀態,在21世紀經濟報導中,一名從業人員就告訴記者,瀚海所專注的早期篩查目前市場有限,而「二代測序也很早就在做了,樣本和數據更多」。

並且,瀚海所用的三代技術離理想狀態還有較大距離。興業證券醫藥研報說「第三代基因測序單讀常錯誤率依然偏高」。廣發證券也指出雖然部分儀器以及數實現商業化,但尚有通量不高、和插入確實錯誤等不足。

而在知乎上,一名匿名網友也披露,瀚海的策略是先融資再招人研發,其所用的由加州理工大學授權的專利沒有「任何優勢」,原來的母公司更是已經破產。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華大基因買來的技術「比這成熟不知道多少都沒法降低成本市場化」,而這個「技術已經被淘汰了,是偽三代」。

賀建奎的這波操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剛剛倒閉的矽谷獨角獸Theranos。

同樣是醫療初創的Theranos曾經也有一個低成本疾病診斷的願景。一度被稱為女版賈伯斯的創始人也是風光無限,公司估值在巔峰時達到900億美元。但在名聲鼎沸之後,一篇關於造假爆料文章迅速讓其倒下。

雖然這次事件與造假無關,但是涉嫌因商業利益罔顧科研精神,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謀取私利的行為與欺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消息發布初期,對此類科技突破正常情況下熱衷於報導的人民日報新華社都異常冷靜,就在剛剛卻相繼發布了對涉事醫院啟動調查的報告,而南科大和相關合作方也紛紛在官方渠道發布甩鍋聲明。

所以,這不是一個瘋狂科學家失去理智進行實驗的故事,更像是初創公司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失敗公關。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叄里河IDSanlihe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28/12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