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買什麼虧什麼 」遍地是雷的2018過去了 2019如何度過?

作者:
2018年即將過去,2019年即將到來。過去的這一年,對於中國的中產階層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資小年」。人們會產生一種感覺,似乎自己「買什麼虧什麼」,那些過去自封的「投資大神」稱號,都在2018年被打回了原形。

2018年即將過去,2019年即將到來。過去的這一年,對於中國的中產階層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資小年」。人們會產生一種感覺,似乎自己「買什麼虧什麼」,那些過去自封的「投資大神」稱號,都在2018年被打回了原形。

股票、基金、債券、P2P、保險……周圍的不少朋友投資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投資種類。大家原本都以為分散投資是一種最安全的投資策略,這種投資常識在2018年被打破了,分散投資的結果仍然是虧損。

人們把資金分散之後卻並沒有讓風險也隨之分散。相反,由於經濟的「灰犀牛」就在不遠的前方等著我們,每一個「放雞蛋的籃子」都有可能被打翻。

據統計,在2018全年投資理財中,全面虧損的占比接近七成,而賺得的收益超過10%的人僅占整體的6.17%,盈利超過五成的,只有1.52%。也就是說,今年只要你沒虧錢,你就跑贏了絕大部分人。

與投資報酬率較高的2017年相比較,2018的確是令人失望的一年。普通人的財富管理之路在這一年裡充滿了「傷痛」和「心碎」。下面就來看看各類投資是怎樣傷了我們的心。

房子成了燙手山芋

首先說說房子。房產歷來是中國人最喜歡持有的資產類別。但就連一向被認為穩賺不賠的房地產,在2018年也只有4.95%的投資回報。這是近年來最低的一個數字。

我的朋友當中有一些是在京滬有多套房產的「房姐」和「房哥」。過去很受人羨慕的他們,現在卻增添了新的煩惱。不僅是因為房價長得慢,隨著2019年修訂版個稅法的實施以及未來可能徵收的房屋稅,他們開始擔心手中的房產「目標太大」,成為徵稅的對象,因此考慮將房地產置換為其他類型的資產。

房產,逐漸成為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焦慮」。

2018年,「房住不炒」政策的延續使得房市持續冷清。雖然有多個城市為了刺激樓市採取了設籍、住房補貼等政策,但是全國房價的整體走勢已經放緩。

根據安居客的統計,2018年深圳平均房價從1月的51732元上漲到12月的53611元,漲幅不足2000元。北京房價從57532元上漲到59746元。上海房價甚至出現了下跌,從50619元下跌到49524元。其餘的城市,房價大致持平。

自從政府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實施以來,商品房的成交量和價格就一直受到抑制。由於宏觀的政策是「一二線嚴格調控」和「三四線棚改放量」並行,使得房地產這張大餅被迅速攤平,有不少新的投資去向了三四線城市。

這個趨勢導致了兩方面的不滿:核心城市的房產投資者抱怨房價不漲,甚至還需要降價賣出;而三四線的房產投資者又十分擔心這些地方存在的市場風險。雙方都不滿意。過去是房價上漲太快人們抱怨,現在是房價不漲了,人們也在抱怨。

之所以對房價如此敏感,原因在於中國的房地產承擔了太多原本應該由金融業承擔的責任,例如儲蓄、投資、退休金等等功能。這就產生了中國式的「房地產金融化」,房產取代了大部分金融產品的功能。

而在美國,卻是「金融房地產化」,證券行業承擔了在中國由房地產承擔的事情。兩國的金融發展的歷史起點不同,因此造成了這種迥異的差別。

現在,既然房地產漲不動了,那麼它原本擁有的那些金融屬性功能,現在是否可以被中國的證券行業承擔呢?很遺憾,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悲觀的二級市場投資

2018年,中國的股市走勢可以說比房地產更慘。1月2日,上證開盤3314點,12月28日,收盤2493.9。這一年到頭就基本沒怎麼漲過。

比指數的下跌更不妙的事,在於股票市場的「去散戶化」。2018年,中國的股市有兩個趨勢非常明顯:第一是國有上市公司進一步取代私營上市公司,成為市場的老大。第二,機構投資者進一步取代個人投資者,成為市場的主流。

股市正在經歷一場「集中化」的變革。在這個背景下,散戶的命運不容樂觀。據統計,中國股市有八成以上的個人帳戶市值不足十萬元,勢小力微。股市說穿了就是主力和散戶之間的零和博弈。這些人在各大投資機構的夾縫間如何生存呢?

如果實在是無法求生存,散戶們銷戶退市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從去年到今年,一些小散戶已經退出股市。

根據一份投資者研究:社會信任程度和對信任關係的感受,對個人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概率具有顯著影響。這個理論很好的解釋了為何中國的散戶不願意繼續留在股市的原因。

如今誰都不可信。公司不可信、機構不可信、消息不可信、專家不可信。在誰也不可相信的情況下,散戶只好信自己,結果發現還是虧損,最後只能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如果人們退出股市、樓市,轉向其他各類投資方式,情況如何呢?2018年市場給我們的回饋依然是悲觀的。

一般來說,經濟行情不好時,作為保守的「避險投資」的債券行情會變好。2018年,債市確實比股市要更能盈利。中證全債指數年內漲幅為8.61%,中證國債指數的年內漲幅為8.31%。

看上去,行情尚可。但是,評級較低的信用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18年債券違約數量達到歷史高峰。因此,就算是投資「安全」的債市,現在也需要依靠一定的「運氣」。

如果我們從債券再往後退到更具有「避險屬性」的資產——黃金,會發現金價也十分疲軟。雖然去年的黃金價格上漲頗多,但截至今年的聖誕節,COMEX黃金的年內跌幅為2.5%。在美國的加息周期之下,資金回流美國債券市場,黃金價格也受此影響,變得疲軟了。

由於股市行情不好,2018年基金的收益也普遍偏低甚至虧損。至於高風險的P2P和比特幣就更不要提了,那簡直是投資者們的最大傷痛。

總之,對於中國的投資者而言,2018年是一個很難找到良好投資機會的時間點,在今年的大部分時候,空倉反而成了一種炫富。

度過2019年的正確姿勢

何以至此?我們需要往前追溯線索。相信不少人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的新聞《202萬條招聘廣告消失了》。招聘職位的下降,代表中國企業的崗位需求急遽下跌。而在消失的就業崗位中,有65%是來自中小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指望經濟和投資市場有較大的增長,無疑是不現實的。

我們還注意到,政府在2018年提出經濟總目標方面,已由2017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口號變成了「防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從政策的變化也可見,國家戰略層面現在考慮的已經不是增長和改革了,而是防止風險和財富再分配的議題。

換言之,經濟的增量已經沒有了,存量的重新分配迫在眉睫。

不過,也有人認為,2019年美國會放緩加息步伐,這意味著市場可能會來一次反彈。話雖如此,但我仍然建議此時大家不要對未來過於樂觀。

畢竟,中美貿易摩擦的陰雲仍未散去,明年可能持續發酵。中國經濟明年的預期增速已經低於今年。

此外,來年中國的債務問題、地緣政治風險、縮表政策的延續等等因素都將持續影響投資市場的表現。那種認為市場「一年壞,一年好」的人,恐怕未來要被打臉——市場或許會持續多年疲軟。

走筆至此,我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記得投資大神彼得林奇曾說,不要投資自己太過熟悉的事物,這樣可以分散風險。另一個大神巴菲特說過,一定要投資自己熟悉的東西,從而避免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我們該不該投資自己熟悉的東西呢?在即將來臨的2019年,巨大的不確定性也讓我們面臨著類似的選擇困難。

或許,解決之道在於調整我們投資的思路——不要僅以報酬率作為標準,而要以安全係數作為重要的指標。

打個比方,在寒冬時節,你最需要做的是在雪地里挖一個深坑,把自己嚴嚴實實藏好,躲過暴風雪。

相反,在這個時候如果選擇來到地面野蠻生長,被凍成冰棍的概率就比較高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驥觀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31/122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