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二胎大省」也不想生了:新生兒數量下滑明顯!房價是罪魁禍首?

被稱為「最敢生的省份」山東,2018年數個地級市的人口數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專家認為,這背後離不開育兒負擔重、房價居高不下等原因......

人口大省山東,正迎來新的人口變局。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曾經被冠以「中國最愛生孩子省份」的山東省,生育意願正在下降。近期,山東數個地級市衛計委或市政府公布了2018年部分月份的出生人口數量,數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前,社科院發布《人口與勞動綠皮書》顯示: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總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2030年起進入持續的負成長,而如果總和生育率(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一直保持在1.6,人口負成長將提前到2027年。

01

「二胎大省」也不敢生了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孔孟之鄉,貌似也不敢生了。

圖/圖蟲

據青島市政府發布的數據,預計2018年青島戶籍人口出生在9萬人左右,降幅明顯,其中1-11月出生人口下降21.1%,二孩出生數下降29%。

據聊城市衛計委的數據,從2018年1月起截至11月份,聊城市上報出生64753人,其中二孩出生40782人,占出生總量的62.98%,減幅為35.83%。出生人口數量較2016、2017兩年呈現下降趨勢。

煙臺市衛計委公告顯示,煙臺2018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左右;德州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份出生人數35564,同比下降約22%。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樹義表示,山東符合二孩生育條件的育齡婦女人數較多。但近兩年的補償性生育已基本完成,山東也像其他省份一樣,隨著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的減少,出生人口自然下降。

此外,濰坊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為64428人,其中二孩占2/3。記者注意到,2017年濰坊全年出生人口為157391人,若按照2018年上半年的趨勢,全年濰坊出生人口數將不及2017年。

而在淄博市衛計委召開的2018年媒體座談會上,有關官員表示,今年前5個月,淄博市共出生1.82萬人,其中二孩出生占62.2%;人口出生率4.2‰,同比下降1.7個千分點。21世紀經濟報導計算後發現,若按照前5個月的速度,2018年全年淄博新生兒數量或遠低於2017年的6.9萬人。

目前已公布出生人口數據的城市,都是山東省內常住人口排名靠前的大市。

崔樹義表示:

「山東的生育情況是全國的晴雨表,很有代表性。山東2018年出生人口數比2017年少是肯定的了,而且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下降幅度還不小。」

而在前兩年,山東還被稱為「最敢生的省份」。根據各地統計和衛生部門公布的數字,2017年山東常住人口生育率居全國前列,且山東生育的二孩數約占全國的13%。

02

中國人口負成長時代即將到來?

近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專家們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成長。

該報告設想了兩種情況:

如果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總和生育率有所回升,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並在2065年回落至1996年的人口規模。

而如果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成長將提前到2027年出現,2065年人口減少到11.72億,相當於1990年的規模。

人口學者、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稱,拐點的出現可能要早於2027年。2027年的判斷是基於由出生人口反推出的1.6的總和生育率,但1.6的水平可能難以維持,因為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二孩放開政策的堆積反彈,若去掉這個因素,總和生育率可能會下降至1.2左右。

「假設近幾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是準確的,再把堆積生育的因素去掉的話,我預計大概在2023、2024年左右人口就要進入負成長。」黃文政說。

任澤平團隊的研究則預計,中國人口將於2024-2031年前後見頂,具體時間取決於未來鼓勵生育政策力度。

從2009年到2019年,十年時間在很多人看來就像「彈指一揮」,而如今距離2029年也只是另一個「彈指一揮」,可以說近在眼前。

03

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

房價惹的禍?

這一數據背後,是更加嚴峻的現實——很多年輕人連一孩都不生了。

究竟是什麼成為了他們的「避孕藥」?

從《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提供的數據來看,2015年中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後,在全部出生嬰兒中,二孩的比例明顯提高,並且超過了50%。二孩生育率超過50%,說明一孩生育率低於二孩生育率。

目前,我國生育人口的年齡中,生育二孩的以80後一代為主,生育一孩的則以90後居多。二孩生育率高於一孩生育率,說明90後一代存在不願生、不想生或者不敢生的情況。

可以說,這一數據基本符合當前我國人口年齡的認知水平和文化素質。也就是說,90後一代人接受了更高的文化教育,生活在城市,他們的生育觀念與傳統文化「多子多福」的觀念明顯不同,更加注重個人生活品質的享受,某種程度上不願生、不想生。

當然,由於城市教育、住房成本居高不下,90後更多存在不敢生的情況。可以預見的是,如果90後都不願生,那麼00後一代甚至更年輕的一代可能更不願生。這一趨勢如果發展下去,必將影響到我國未來的人口結構和增長情況。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發布的《中國生育報告2019》,生育基礎的削弱及生育成本的約束,阻礙了年輕人生育。

報告認為,現代社會生育率的進一步下降不是因為意願生育的減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導致人們的生育意願不能完全實現,實際生育水平與意願生育水平的差距決定於成本的高低。

晚婚晚育、單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礎,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也抑制了生育行為,生得起卻養不起。

報告稱:

房價快速攀升,2004-2017年房貸收入比從17%增至44%;

教育成本明顯提高,特別是公立幼兒園供給不足,1997-2017年中國公立幼兒園在讀人數比例從95%降至44%;

醫療費用持續上升;

中國獨生子女約1.8億,『四二一』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重擠壓生育意願;

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導致生育的機會成本高。

04

養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

我們不妨簡單算一筆經濟帳,看看養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花銷:

上圖較為清晰地展示了從懷孕到孩子上大學的各個階段,父母所需要付出的開支明細。然而,這份總計近50萬元的帳目單,充其量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基本水平。事實上,還有很多可能的環節沒有計算在內,比如以下三點:

(1)大學畢業後,不少孩子並不急著參加工作,而是通過考研或出國留學來繼續深造,預計花費10萬~80萬元;

(2)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會購買學區房,預計花費300萬元起,上不封頂;

(3)如果考慮到生二胎……

可能有人會說,各個家庭養娃的方式不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被「富養」。

此言不假!但不知各位讀者是否注意到,以上各種開銷中,教育支出占據了「半壁江山」。對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來說,房貸還款、保險支出、投資理財及退休儲備等財務需求,都沒有子女教育支出來得剛性。根據滙豐發布的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未來的基礎》所述,中國 大陸父母對子女教育經費的重視程度名列全球第一,這也側面證實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難有壓縮空間。正所謂「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試問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

這樣看來,以教育支出為核心的養娃成本居高不下已是既定事實,如果沒有積攢足夠的家底,人們還真不敢隨便生孩子。

05

人口負成長有哪些影響

憑藉人口紅利而實現高速發展的中國,一旦人口負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在黃文政看來,人口負成長在一開始是緩慢的,拐點晚一年或早一年到來影響並不大,可能會對人們帶來一些心理衝擊。但從長遠來看,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黃文政認為,負面效應並不會因為人口負成長而立刻體現出來,但隨著人口減少越來越多,對所有行業都會造成影響。

首先年輕人的消費會萎縮,市場信心會下降,創新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此外,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國家財政負擔加重,許多錢要投入養老,影響整個基礎設施投資,因為需求和財力的不足,對整個國家來講,活力也會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表示,真正值得擔憂和警惕的是人口下降過快。

「近幾年人口加速老齡化,為個人、家庭帶來沉重的醫療和養老負擔,還涉及到產業、經濟結構,老年人的紅利並沒有那麼容易開發。」王廣州說。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目前已經有部分省份養老金入不敷出。醫保也在通過支付方式改革、限制輔助用藥等實現控費。

06

如何對沖負面影響

人口負成長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單靠某一個方面很難扭轉這個趨勢。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發布的《中國生育報告2019》建議,應多舉並措解決人口問題。

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

二是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托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並對隔代照料實行經濟鼓勵。

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

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

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不難發現,其他國家無論採用何種措施,其核心都是減輕家庭負擔,並幫助分擔一部分養娃成本。

除了生育政策以外,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其他方面的措施都應該進一步完善與跟進,以便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21世紀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09/122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