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震驚:北京錘擊小學生事發後老師竟這麼做

中國北京一所小學發生校工暴力襲擊學生事件,造成20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較重。事發後,部分家長關注傷害孩子的具體情況,以及該校是否加強安全措施,卻被老師質問「這與你們有什麼關係」。

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批評該老師「缺乏同理心」、「漠視生命」。但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

為何面對學生家長正常的關切,該老師不僅未告知實情,還自覺扮演起「公關人」的角色,竭力迴避問題,只想著消除負面影響?

自覺的「公關人」

從曝光的聊天記錄看,該名老師對於家長的關切主要回應了三點:一是你們的孩子是安全的,所以事故和你們無關;二是事件有官方通報,其餘的你們沒必要知道,知道了對孩子影響不好;三是考試臨近,你們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這是典型的「公關思維」,而不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做法。

所謂「關注孩子學習」的說詞,在這裡缺乏說服力。因為如果學生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學習的重要性又從何談起?

其中透露出的問題是,老師對學生家長的擔憂缺乏充分理解,對公眾的知情權則完全漠視。

這些讓人「噤聲」的做法,與中國網絡平台上針對有關事件的刪帖彼此呼應。不僅是這次襲擊學生的事件,許多負面新聞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比如不久前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爆炸導致3名學生死亡後,入校採訪的記者遭到部分學生阻攔和驅逐。這樣的情形似乎說明,

越來越多中國民眾從被動接受輿論管控,變為主動參與。

「噤聲」保護了誰

這些自覺為事故責任方「公關」的普通人,是否意識到他們是在掩蓋問題,迴避責任?更重要的,他們是否意識到自己可能也是事件中的受害者?

媒體和公眾對事故的追問,無非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問題出在哪裡?有什麼解決的措施?

但是,在這些自覺不自覺的「公關人」那裡,事情則變得很「敏感」。發生了負面事件,首先想的不是公開透明,而是「低調處理」,「家醜不可外揚」。

且不說這種處理輿情的方式在資訊時代是否已落伍,這種面對問題的態度也值得商榷。

許多時候,正是讓人「噤聲」的欲望勝過了解決問題的動機,才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讓輿情紛爭模糊了焦點。

等到一個熱點事件過去後,另一個熱點事件發生,輿論才想起,原來這個問題之前出現過,但並未解決。

類似的事情重複上演,最後承擔後果的,又是誰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10/123043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