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孟晚舟事件為何讓加拿大華裔心生恐懼?

去年聖誕假期,對於幾名在中國被扣押的加拿大公民來說,不是那麼好過。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其中一名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因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而被關押在24小時開燈的秘密地點。在那裡,他每天不僅要面對調查人員從早到晚的審訊,到聖誕節為止,也不許與律師見面。每個月只能見到一次加拿大方面的領事官員。不過,他還是比另外一名加拿大公民好過一些——羅伯特·勞埃德·謝倫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因走私毒品,11月判處有期徒刑15年,在其上訴後,法庭又認為一審量刑過輕,上周對他進行了一天的重審後,當庭判其死刑。

去年12月,溫哥華的卑詩省最高法院外,呼籲釋放孟晚舟的標語。

這起正在升級的中加外交風波被稱為「孟晚舟事件」,它一下子成為了加拿大華裔網友在2018年最關注的新聞事件。在孟晚舟12月初被逮捕後,中共外交部的反應十分激烈,威脅稱加拿大如果不釋放孟晚舟,將會面臨「嚴重後果」。雖然中方否認這些加拿大人的案子與孟晚舟案有任何關係,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便是中國方面曾說過的「嚴重後果」。

但是與幾名被關押的加拿大公民不同的是,到了聖誕假期,孟晚舟早就獲得了保釋,目前正和家人一起住在溫哥華自家的別墅內,等待下一次關於引渡的庭審。在加拿大,她不僅可以與律師交談,並且被允許參與庭審,在網上她還發帖感謝所有支持她的人。同時,在溫哥華的法庭周圍,支持孟晚舟的華裔人群也得到了充分表達他們觀點的權利。根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有人在法庭的旁聽席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還有在法庭門外的老者高聲譴責加拿大沒有法制,孟晚舟的人權沒有得到保障。

這些受加拿大憲法賦予保護的基本權利,都是這些華裔移民在原籍國內,不曾享受過的奢望。他們雖然生活在加拿大,卻與中國政府在事件的看法上如出一轍。這也是他們享有的基本權利,但如果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關係繼續惡化的話,他們的言論無疑會讓西方對華裔有更大的負面偏見,會讓華裔移民處於更加邊緣化,乃至被排斥的境地。在尊重言論自由的西方國家,很多加拿大人會認為這些為更好的生活而離開專制政權的移民會表達自己對原生國家批判的一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給人民的印象是,有不少華人移民似乎在利用言論自由的權利,向西方世界宣揚中國政府的那一套價值觀。

這次事件當中,不論你支持哪個國家的立場和政治價值觀,加拿大所有的華人都有可能受到中加外交風波的影響。《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的一篇評論文章提到,華為事件使得加拿大的華裔感到恐懼,如果西方與中國的價值觀差距拉大,那麼華裔加拿大人的生存空間將被打壓。(註:據該文末的介紹,作者受僱的事務所接受了中國領事館的委託。)該文對事件的立場與我的很不一樣,但那種恐懼的情緒是共享的。雖然加拿大沒有任何針對華裔的政策,但我對媒體、政府,以及其他公共事務方面的發展感到擔心。

記得在四年前,我有一名同學曾經想要競選多倫多大學學生會主席,競爭對手指責他是來自中國的間諜。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什麼都沒有做,他只不過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我們認為,這是無端指責。不知是否這樣的間諜指控對他造成了影響,但是在那一年的選舉中,他沒有當選。我悲觀地認為,這樣的情況將會在生活的各方各面越來越常見。

在崇尚多元化的加拿大,這部分華裔同胞的政治立場與價值觀與加拿大社會中的多數人有巨大的分歧。而這些分歧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是他們對這種多元文化的不認同。特別是這些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代,中國的教育體制沒有向他們教授過任何關於包容、理解,以及面對不同觀點的訓練。

我能夠理解這些華裔恐懼的心理。他們在踏上加拿大土地的那一刻,就能夠享受到在原生國家無法得到的自由、民主,以及法治社會,也能夠享受到中國的中產階級幻想得到的良好教育、沒有污染的空氣,以及不再那麼大的養老壓力。但源於語言、文化以及價值觀的隔閡,有很多移民無法進入加拿大社會更加核心的位置。

他們可以購買豪車與永久產權的別墅,能夠讓子女進入他們喜愛的學區,讓下一代成為與「本地」加拿大人一樣的加拿大國民,但他們可能不難發現,他們喪失了從前在中國可以呼風喚雨、引人羨慕的事業。他們在這裡只能成為普通的邊緣群體,並時不時會因為種種因素(如中美貿易戰)遭到其他族裔人的謾罵乃至歧視。這樣的衝突讓他們將精神寄托在了一個「強大祖國」的願景當中:他們將生活的不公歸功於原生國家的疲弱。這使得他們開始大力支持中國,不論這個國家的政府是否經過了人們的選舉,政府的權利是否時刻被監督。

他們的經濟來源與文化認同,使得他們不得不繼續混跡在加拿大的中國圈子內。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圈子根本無法擺脫中國對他們的束縛。如果他們高調地公開指責中國政府,他們害怕自己的經濟前途與回到中國後的人身安全將會受到影響。這註定意味著他們很難脫離中國的輿論圈及政治價值觀。此外,當一個人的信息來源來自於中國的社交媒體時,他身處何處,恐怕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謝倫伯格的命運似乎與中加圍繞科技巨頭華為的財務長孟晚舟的糾紛有關。去年12月,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與在海外的中文網站當中,隨處可以見到中國網友高喊著對中國政府的支持。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新浪微博也被憤怒的中國網民「攻陷」,在這裡,中國的網友咒罵「加拿大是美國的狗」。也有網友翻出了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關稅爭端:「上個月剛被美國制裁,現在又替別人把人扣下,狗都不夠資格。」「一點尊嚴都沒有,這殖民國真窩囊。」

在加拿大,還有華裔移民向加拿大總理寫公開信,指責加拿大在孟晚舟問題上「立場不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在渥太華報紙上發表的一篇觀點文章中寫道,加拿大人對這些案件採取了「雙重標準」,他說,「西方中心論」和「白人優越論」是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兩名被拘加拿大人的背後原因。

但是聲援孟晚舟的華裔移民似乎並不在意華為涉嫌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的相關事實,或者華為還可能帶來的安全顧慮,等等。對於與他們相反的觀點,他們也不願意去傾聽。誠然,他們的言論自由受到加拿大憲法的保障。不論他們的觀點如何,他們表達的權利不可侵犯。但問題是,他們的言行不僅與中國政府的官方聲音高度吻合,而且他們的高調強化了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

帶著擔憂與疑問,我採訪了身邊的華裔移民,我十分好奇,他們對目前的風波的看法,以及對華裔在加拿大,乃至西方未來的展望。

在現年29歲的Zhongjun Huang眼中,華為事件是一場美國主導的政治鬥爭。他五年前來到了加拿大攻讀碩士學位,並取得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逮捕華為CFO,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美國乾的,」他說。「從法律上來看,是針對華為,從政治上來看,是針對中國。(美國的)檢察官利用司法獨立作為掩護,名義上是正義,但美國所定下的伊朗制裁令,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跟其他採訪對象一樣,他選擇使用名字的拼音文字,以避免在未來遭遇麻煩。在談到被中國扣押的加拿大公民時,他說,「我搜索過那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的個人信息,反華言論頗多。」(我並不這麼認為。)他接著說:「凡了解中國的人都知道,你可以不支持政府,不理解政府,但是煽動民意是不被允許的,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的和諧社會主義。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在某些方面,實現平穩快速發展的原因。」

華為事件引發了部分中國網民號召抵制加拿大的產品,比如知名服裝品牌加拿大鵝。Zhongjun Huang在華為事件後不久便購買了華為手機與中國服裝品牌波司登的羽絨服,但他對很多同胞的行為表示不滿:「事實是,國內一二線城市穿加拿大鵝的人越來越多。看來,國內還是嘴炮多,真正把愛國、支持國產付諸行動的人,還是少。」

但對於最新的謝倫伯格案判決,從Zhongjun的話語中,我能夠感覺到他對中國法治的擔憂:「感覺在中國的法治上,還有很大的差距。愛國歸愛國,但是這些問題是現實存在的。」 Zhongjun感到很迷茫:「搞不清楚中國政府想幹嘛,是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司法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避免人為的動搖,但凡他們了解西方的司法體系,就不會用宣判死刑的方式來要挾加拿大妥協。」

在華裔移民中,也有人與我一樣持有較為悲觀的看法。「相當多的海外華人相信,一個背後強大的祖國才能抬頭做人,但我認為,當下的中國政府一定是海外華人的負資產,」約翰尼·王(Johnny Wang)說。他畢業於中國的東南大學,2009年來到了加拿大,並開始從事新能源項目的開發研究。

曾經學過無線通訊的他認為,美國對華為動手是一個合理的選擇:「我相信美國對華為的指控,有限制打壓華為發展的目的,但我也同樣相信,對華為及中興可能給西方世界帶來的安全危協,也是美國必須考慮的,」他說。「中國現有政經體制下,華為以及中興,隨時可以轉換為中國政府的工具。」據他的觀察,身邊從事通信行業的,基本是他這樣的觀點。而非本業的,基本就是支持中國的「戰狼」。

羅伯特·勞埃德·謝倫伯格上周在中國大連出庭。他的律師表示,像大連法院這樣迅速作出死刑判決的情況,在中國「非常、非常罕見。」

約翰尼·王也表示,中國網際網路審查制度對此是起到很關鍵的負面作用。「別人被刪的文章不提,就我本人在知乎上回答的關於此事的問題,只是客觀描述事情前因後果,就被禁言兩次,每次三天。」

他認為,中國這次抓人,「僅從孟和兩位加人的不同待遇看,就可見兩國文明程度、司法制度和執法程序上的重大差異和差距。」至於最近的謝倫伯格案件,在約翰尼看來,這是典型的政治報復,是中國向加拿大施加壓力的籌碼。

Darwin Xu和我一樣,在多倫多從事媒體工作,今年29歲的他來到加拿大已經有八年。在他看來,孟晚舟事件並不應該被政治化,但中國卻讓人感覺它正在把問題高度政治化。「老百姓被官媒煽動,波動情緒,他們認為是西方國家聯合起來欺負中國,」他說。

但是在華裔的未來發展上,Darwin Xu卻有比我樂觀很多的觀點。「加拿大還是一個OK的國家,不會把大事上升到民族主義的態度上。應該不至於對華裔怎麼樣。」在他的觀察里,加拿大民眾能夠把中國與中國老百姓分開。

另一名華裔移民鮑威爾·王(Powell Wang)在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一個非營利組織,從事佛教推廣。談到中國方面的行為,他提到:「如果說中國把抓捕兩名加拿大人作為對於孟晚舟事件的報復或是政治籌碼,將會使中國的法律制度公正性、國家信譽嚴重受損。」

而對於華裔在加拿大的生存,鮑威爾·王顯得更加樂觀:「加拿大是個後民族主義國家。在平等與尊重問題上甚至比美國更加優秀。近期加拿大華裔三級政要也在增多,我認為華裔在加並不會為此有太多牽連。」

在同我交談的這些移民當中,對未來的展望上,大家很難達成共識。我們的確無法明確知道,等待我們的明天,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作為熱愛這片土地的華裔,我們都不希望自己在這裡的發展前景受到與個人才能無關因素的政治影響。換言之,我們一定不要被迫感到我們華人身份是件壞事。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22/123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