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別輕看中國經濟增長28年最差 為何難救?

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降至6.6%,為28年以來最低,金融市場因憧憬救市政策,未見大幅調整。不過,情況恐怕未必樂觀!

【經濟增長方程式】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方程式是:消費(C)+投資(I)+政府(G)+出口(X)-進口(M)。因此,要知道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可以由這5方面著手。由於債台高築,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四萬億」救市教訓,今次救市不能再高度依賴「投資」及「政府」大水漫灌式搞基建。

再者,中美貿易戰正在談判階段,近日有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已提出未來數年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減低雙方不平衡的貿易數額,這亦是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換言之,未來也不能太倚賴「出口」。

【家庭負債不輕消費有危機】

接下來剩下「消費」,為何今次中國經濟放緩絕不簡單、與以往不同?那就要明白中國消費者的使錢習慣已轉變。

以往外國人形容中國消費者是「過度儲蓄」,因此,每當政府嘗試救市時,都會推出政策刺激開支,例如透過稅務優惠等。不過,目前情況已不同了。

被譽為美國華爾街最出色的中國經濟分析機構Autonomou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家庭負債增長已是收入增長的兩倍左右。在2014年,即中國經濟對上一次放緩時,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約40%;惟4年多之後,已升至60%,與歐洲及美國看齊。

獲認同為中國債務星級分析師的朱夏蓮(Charlene Chu)表示,假設2014至2018年所有家庭債務的平均利率為6.5%,中國家庭的利息和本金負擔已從2014年底的4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8年底的8萬億元人民幣,負債足足倍增。

更甚的是,在這倍增的債務背後,同一時期收入只增長40%。若計入通脹,這額外的4萬億元人民幣債務,相等於2018年全年零售額的11%。不少中國人開始入不敷支,足見中國要繼續刺激內需,根本是較以往艱難。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沒有消費者,中國經濟根本不能揭開新一頁,因為中國已不能再「食老本」,靠出口、靠引入外資,經濟需要徹底由依靠外國投資轉至內需。因此,中國政府除了要解決企業及金融機構的高槓桿行為外,更要想辦法確保消費者在要還債的情況下,仍然肯維持高消費。

要消費,首先就要穩就業,兩者是一致的,惟目前就業已開始走下坡。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新增職位已按年下跌,對上一次出現該情況是2015年3月,當時經濟亦是放緩。更甚的是,官方機構最新對中國家庭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第4季工資增長已由第3季的8.6%,放緩至6.8%,為2016年第3季以來最慢。

以往中國經濟下滑時,政府都會推出刺激消費政策,例如在2009年,政府大力推動家電稅務寬減;2009至2015年則刺激汽車銷售。目前問題是2018年中國汽車銷售出現逾20年以來首次倒退,政府立即研究刺激政策,尤其是推出更多減稅措施,但成效可能有限,因為中國整體稅務收入約16萬億元人民幣,惟家庭債務已達8萬億元人民幣,減稅空間有多少?當然,中國可以透過減息來刺激借貸,但要面對資金外流及人民幣貶值問題。

【中國旅客豪買不再】

事實上,有調查顯示,中國旅客最近已開始由「爆買」轉至追求旅遊體驗。

諮詢公司Oliver Wyman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旅客的總旅遊預算中,購物的占比降至32%,較2016年的41%大幅減少;去年平均購物消費亦降至5,800元人民幣,相對2016年為8,000元人民幣。該調查訪問了2,000名打算外游的中國旅客。

值得留意的是,不足一半人表示,購物是他們外游的首3位原因,為第一次出現如此低的比例;取而代之是飲食、娛樂,以及觀光。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25/123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