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田云:大唐盛世與今日中國

—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二)(「弘揚傳統文化」徵文大賽比賽作品)

作者:

歷史一頁頁展開,提示我們,未來的方向何在。*

唐朝,是一個輝煌的傳奇。疆土廣闊,國泰民安,海納百川,八方臣服。唐朝的詩歌、書法、繪畫、音樂、建築等文化藝術傑作,無不展現出清明之治的絢麗、氣度、自由與自信。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幾代明君勤政愛民,禮賢下士,虛心納諫,杜絕奢華。歷史一頁頁展開,提示我們,未來的方向何在。

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盛世的締造者,濟蒼生,平海內,威德顯赫。史料記載了太宗的治國言行與成就。

唐太宗曾對侍臣說:「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資治通鑑·唐紀·貞觀治道》)

《貞觀政要》卷一《政體》載:「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山東發生旱災與饑荒,唐太宗下令開倉濟民,並拿出皇家倉庫中的金銀,為賣掉子女的災民贖回孩子。太宗在詔書中說:「如果能讓年成豐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災禍移到我的身上也甘心情願。」不久天降大雨,緩解了旱情。

太宗積極推行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廣招天下賢士。他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名臣魏徵在廷上進諫了200多次,直陳太宗的過失,曾多次觸怒龍顏而不改耿直本色。

公元643年元月,魏徵病逝。太宗親至魏徵靈前祭奠痛哭,並罷朝五日為魏徵舉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太宗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在民族政策方面,太宗一方面擴張疆土,另一方面對蕃漢一視同仁。李世民曾說:「自古帝王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視朕如父母。」太宗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道不拾遺。所史料記載,貞觀六年(632年)歲末,太宗准許390名死刑犯回家辦理後事,次年秋天再回來就死。貞觀七年(633年)九月,390名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

唐太宗任命書法家褚遂良擔任起居郎,記載皇帝的言行起居。在一次與太宗的對話中,褚遂良說:「如今設立起居郎的職務,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錯。」

唐朝也是文化極大興盛時期,南北文化融合,對外交流頻繁。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數十萬外國人僑居。貞觀時期,王朝對宗教信仰和外來文化持開放與包容的態度,儒、釋、道三教兼容並蓄,其它宗教也得以自由傳播和發展。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

《貞觀政要》明成化九年內府刊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在位初期以永徽為年號。高宗登基後勤勉執政,繼承其父唐太宗的各項政治措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

李治關心民生疾苦,即位時便告知群臣:「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高宗每天都要接見刺史,詢問民生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政策。他崇尚簡樸、以身作則。

軍事方面,高宗成功開疆擴土。使唐朝的疆域達到最大。另外,高宗任用多位外族國王、貴族或平民為官,充分體現了唐朝的國勢影響力。

永徽三年(652年),長孫無忌等19人編成《永徽疏議》(後稱《唐律疏議》),這部法典將禮與法完美地結合,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開元盛世

開元王朝近三十年,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玄宗勵精圖治,以道家的清淨無為思想治國,重用賢臣,改革吏治,大力發展農業,減輕人民負擔,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使得內外安定,國家進一步統一。

玄宗也提倡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及內宮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繡,如有違者,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者,一律貶官。

通過這些措施,唐朝稅收增長,經濟穩定發展,全國糧倉充實,物價下調,人民豐衣足食。商業和對外貿易也十分發達,國內城市更加繁華,人口增長,國力空前強盛。

玄宗重視撰拔人才,對儒生十分優厚,並下令群臣訪求歷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推動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頂峰。他親自為《孝經》作注,在序文中寫道:「朕聞上古,其風朴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聖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

以古為鏡

唐朝的繁盛,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制、文化、藝術、宗教等諸多方面。皇帝順應天道,心懷仁、義、禮,因此得民心,得天下。歷史的成功經驗,值得後人借鑑和反思。

看當今中國,烏煙瘴氣,經濟低迷,社會動盪。中共一黨獨大,實施苛政,以暴力維穩,嚴控媒體,封鎖真相。新聞報導無自由,良心記者,良心律師受打壓。基督教堂被搗毀,善良修煉人被迫害。宗教場所升五星旗,宗教信眾唱紅歌。貪腐驚人,官匪一家,見利忘義,是非顛倒,整個社會充滿了浮躁、暴戾和冷漠,民怨沸騰如即將噴發的火山岩漿。

唐朝天子體恤黎民,中共處處以民為敵,國保、城管、網管、攝影頭、防火牆、實名制,布下天網。唐朝君主開放包容,令四夷臣服,而中共對外輸出腐敗、竊密滲透,受到國際圍堵。如此政權,無論喊出多麼動聽的口號,也無法為中國和中國人帶來尊重和榮譽。

馬列的鬥爭哲學,加上共產黨的無神論,與普世價值相悖,註定與仁愛、真誠、正義為敵。在中共的統治下,全民道德墮落,惡性事件頻發,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難以保障,倫理被顛覆,政治、經濟、法制、教育、商業、文化、傳媒的從業原則和秩序全部失守。

當今世上,沒有哪個政黨,如中共那般高唱「為人民服務」,卻肆意荼毒生靈、禍國殃民。中共當道,社會焉得安定,人民焉得幸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28/126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