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裔人口專家:老齡化危機 中國經濟難望追上美國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之後,早晚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有些人甚至估計2030年就會勝過美國。但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人口專家易富賢博士卻不認同這些樂觀的推測,易舉出的理由簡單不過,因為他們忽略了中國人口老化對經濟增長的負累。

易富賢2007年的著作《大國空巢》,曾經被新華網選為當年「十大好書」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很多經濟學家都相信中國遲早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系,他們大多根據亞洲其他經濟起飛的歷史作為推測的理據。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在2018年只及美國的六分之一左右,相當於1960年的日本、1978年的台灣以及1986年南韓的水平。

網媒Inkstone引述易富賢的文章進一步指出,在隨後的20年內,上述的三個亞洲經濟體系創造了年均增長7至8%。職是之故,很多享譽盛名的經濟學者都相信中國也會追隨同樣的升軌。

易富賢說,一個經濟體系的人口越年輕,其經濟創新則越旺盛,但當年齡中位數字上升,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率增加,經濟增長率則會下跌。

他的文章指出,1950年時,日本人口年齡的中位數字是22歲,而美國是30歲。日本比較美國年輕,因此其經濟增長也較為快速。但從1951年至2017年期間,日本的平均生育率是1.77,美國是2.33,因此日本的人口老化比美國更早來臨。

易富賢推論指出,正因如此,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自1992年開始(2010年除外),都比美國為低。日本的GDP從1960年的8%躍升到1995年的71%,然後到了2018年卻下跌24%。

他說,台灣和南韓也經歷同樣的情況。南韓在1960年的年齡中位數是20歲,台灣是17歲,相對於美國的30歲。但到了2018年,他們卻比美國還分別老了4年和3年。在此同時期間,台灣和南韓的GDP(國際匯率)曾首次超越美國,但隨後卻下跌,未來還可能逐步下跌。

中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在1980年是22歲,比美國年輕8年。從1980年到2011年之間,中國GDP年均增長10%,遠超美國。中國的GDP(國際匯率)規模,以美國1980年時GDP的7%計算,到2011年時飆升49%。

但易富賢指出,中國的GDP增長從2011年的9.5%下跌到2018年的6.6%。增長減速可以歸咎多個因素,第一個,或者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國開始老了,部分原因有拜北京絕不手軟的一孩政策所賜。到了2014年,中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已經是38歲,比美國還要老。

易又指出,中國大陸的文化傳統,跟台灣和南韓差不多。台灣從2001年到2018年的平均生育率是1.14,南韓是1.18。如果中國有幸能維持在1.2這個水平,人口數字將從2018年的12.8億下跌到2050年的10.8億。

但根據聯合國人口前景報告,美國的人口卻估計可望從2018年的3.28億,增加到2050年的3.7億。

易富賢說,中國正面臨一個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年齡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率,將從2018年的12%上升到2033年的22%,到了2050年更占人口的33%。相反,美國到了2050年,該年齡層的人口比率只有23%。

此外,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估計到了2033年將會是47歲,2050年時是56歲;在美國,2033年時是41歲,2050年時是44歲。中國年齡20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在2017年已開始下跌,但美國的同年齡層的工作人口要到2050年才達到巔峰。

易富賢綜合上述數據而做出的結論認為,到了2033年即中國的老年人口的比率開始多過美國時,中國的GDP增長可能開始下跌至較美國為低。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規模應該接近美國,但如要超越美國,坦白說中國實在老得太快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405/127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