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林海:反思五四百年風雨 間接導致共產主義肆虐中國

作者:
比之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更能顯示到五四的激進是走上了某種歪路。西方文明並非由始至終都領先中國,甚至可以說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落後於中國。當中國平民自隋唐即能憑知識和努力晉身精英階層之時,歐洲卻長時間處於貴族和平民階級森嚴的神權封建社會。西方之現代化在於打破神權政治後,漸進地發現、改善自身的缺點之餘,也保留著固有良好文化的傳承,而沒有不分優劣地全盤否定過去。

1919年5月4日,數千名北京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列強在一戰結束的巴黎和會上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移給日本,出賣了同屬戰勝國的盟友中國,示威拉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又一波救亡自強運動的帷幕。適逢五四運動將在周六迎來百周年之日,不妨藉機回望下這一世紀前的風雨,能給今人什麼啟示。

出於救亡而走上盲目激進

五四運動源於因國家積弱而受到列強欺侮,因此知識分子們提出的連串主張無不與振興國家有關。然而五四並非中國近代第一次的圖強嘗試,它實際上是承接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一連串現代化浪潮的其中一波。因為在戰爭中見識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而出現的洋務運動,志在建立中國自身的現代工業與國防。甲午敗後,知識分子認識到光靠新式軍隊不足以救亡,於是有了革新體制的戊戌變法和立憲運動,兩者之失敗又導致了顛覆體制的辛亥革命。中國現代化進程可說是每失敗一次就會迎來更深入更激烈的變革主張,而到了五四運動,知識分子更將革新的內容推進到思想、文化層面。

五四運動提倡的民主與科學精神,從今天回望無疑仍是正確的路向,歷經百年仍未能實現目標更教人不勝欷歔。然而五四運動誕生於上述的救亡背景,國人的焦躁不安也導致了運動出現急進和極端化的趨勢,容易對事物作出誤判。當時的知識分子有感西方之先進、中國之落後,便提倡全盤西化,並對中國傳統展開激烈批判,甚至不分優劣地將中國數千年文明總以「封建黑暗」四字,事後看來無疑是過於簡單狹隘的。比如當時不少人將國人知識低下歸咎於漢字過於複雜難學,提出了簡化漢字主張,胡適魯迅等大家甚至倡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但今日看來,漢字與教育水平卻沒有必然關係,擁有完善教育體系的繁體字地區,識字率要比教育體系未完善的簡體字地區高,但在五四運動激烈求變的背景下,焦急令到不少有識之士作出了此類過於盲目的判斷。

比之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更能顯示到五四的激進是走上了某種歪路。西方文明並非由始至終都領先中國,甚至可以說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落後於中國。當中國平民自隋唐即能憑知識和努力晉身精英階層之時,歐洲卻長時間處於貴族和平民階級森嚴的神權封建社會。西方之現代化在於打破神權政治後,漸進地發現、改善自身的缺點之餘,也保留著固有良好文化的傳承,而沒有不分優劣地全盤否定過去。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更是在大幅向西方學習的情況下保留了自身文化中良性的部份,通過在東西方文明中去蕪存菁而邁入現代社會。

中國之傳統固然有其腐化落後的一面,但也有諸如仁義禮智信等良善的一面,然而五四運動中不少知識分子未能將之加以識辨便主張全盤否定,無疑是過於武斷的。從來好習慣比壞習慣更難養成、更易拋棄,五四運動未能在中國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便先主張拋棄既有價值觀,結果使傳統文化中良好的一面通通被拋棄、壞的卻全留了下來。五四盲目急進的「反封建」思潮,更間接導致了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崛起,及為文革對傳統的繼續破壞埋下了伏線。

五四運動是知識分子出於救亡而發起的革新風潮,其提倡的民主與科學路向到今天仍然值得肯定,然而出於救亡的焦躁不安,也令運動走上了盲目和極端。在今天同樣焦躁求變的社會氛圍下再看五四,或許可以給予推動社會變革者一種歷史警示。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03/128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