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北斗師兄:能不上技校就別去

作者:
大部分技校生畢業以後就是流轉在各個電子廠做一線工人。因為電子廠相對輕鬆工資又高。就是機械的一個動作大腦什麼都不用想,基本不會出差錯但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大企業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一線工作稍微辛苦一些但是會有上升空間但他們干不長。

我是個北方小縣城的技校老師。

學生大都來自農村。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其實有很多技校生剛入學的時候除了成績不好,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

但是為什麼技校出去的學生就很難出頭呢?或者說有沒有因為上了技校,而讓他們變得更難出頭?

是知識嗎?是學歷嗎?可是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高中應試教育和大學那點專業皮毛我覺得都不如工作的時候三個月學到的東西用的多,學歷函授或者讀電大也很簡單,而我接觸的單位和企業都認可函授的學歷。

看著一屆學生畢業以及他們畢業之後的發展,很快我就有了答案。

是因為上技校的學生和上高中大學的學生他們在人生最有爆發力的階段接觸的人和環境不同,導致他們的眼界和思維模式產生了產生了巨大差距,導致技校生很難出人才。

同樣初中畢業,成績好的去了高中,考不上高中的有兩種,一種直接去了技校,另一種父母花錢讓他們上了高中。

我們在這裡只討論沒考上高中的這兩種。

兩年以後,你把這兩類學生放在一起,你會發現,上高中的學生跟他在初中的時候沒什麼差別,說話做事還是那種簡單的學生樣子。但技校生卻很多都變得能說會道,懂得多也大方。

在這個階段,把他們放在一起聊天,你會覺得技校生懂得更多,更會說話。判斷力更強更成熟,技校生會覺得高中生啥也不知道。

但是五年之後,就會發生反轉。

五年之後再讓他們坐在一起聊天,他們就聊不到一起去了。

其實十六七歲的年紀,是一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最容易發生變化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時候。

高中生在高中即便什麼都不學,可他周圍有一大群為了高考天天持之以恆學習的人,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堅韌和上進。他每天眼睛看到的腦子裡灌輸的就是沉下心來努力上進才是王道。

技校生不同,他周圍大多是天天玩手機打遊戲,說髒話,投機取巧,早戀的人。雖然能鍛鍊出一些圓融社會的樣子,可他每天看到的就是我現在過得舒服最重要,或者應付過去就得了。在周圍人都放鬆一切的情況下再讓他們靜下心來去探索一個東西會變得很難。

這就導致二者在17.8歲的時候心性有很多差距。

在技校我能看到很多本就自制力不強的人在這裡自制力變得更差,很多自制力還不錯的孩子天天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會變得得過且過。而這樣的狀態如果不能改變環境的話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技校生畢業之後都會直接進入企業一線,接觸的人大都是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人或者和他們一樣的技校生。

第一,這兩類人生活水平都不高,當他看到的人都是這個生活狀態時,就很難刺激他的上進心,讓自己努力突破一線工人的身份。

第二,這兩類人眼界就到這了,他們每天談論的內容並不會帶給更多的機遇和更豐富的內容。導致眼界變得越來越窄。

第三,人員流動性大,很多打工者都是半年換一個地方,這樣的環境很難讓他們形成只有在一個地方堅持力求上進才能走的更高。

這就導致大部分技校生畢業以後就是流轉在各個電子廠做一線工人。因為電子廠相對輕鬆工資又高。就是機械的一個動作大腦什麼都不用想,基本不會出差錯但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大企業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一線工作稍微辛苦一些但是會有上升空間但他們干不長。

但是上了高中的不同,現在考個大學並不難,實在不濟也能上個大專。雖然大學生活無拘無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墮落。可是他們周圍的人都是經過高中的辛苦過來的,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很有上進心的,都有不同的經歷和想法,能夠讓你看到更好的生活和階層同時嚮往更好的生活,有向上爬的動力支撐。把這樣的一群年輕人放在一起,眼界和能力的提升會很迅速。即便把他們放在企業一線,他們也有爬上去的想法和動力。

所以同樣出身農村,上了技校可能就意味著他的眼界永遠停在社會底層人那裡。而如果上了高中哪怕是去混個大專,他的眼界也會開闊一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技校生都很難出頭,也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比技校生優秀。只是成功率大學生要多的多。

所以我在帶班主任的時候一直在努力的告訴我的學生這個社會的五彩斑斕,盡力的幫他們分析深層次的東西,希望他們作為技校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將來要面對的一切,保持上進。但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而且選擇技校的學生大都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有很大的問題。他們在這樣的年紀和環境下,很難意識到這些。

讓16.7歲的小孩子學會自省,太難了。

其實對任何人都一樣,你所接觸的圈子,所處的環境和接觸的人,就決定了你的眼界和高度。想要去更高的階層,你就必須時不時的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接觸更強的人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這樣你才能下意識的去自省,保持上進的動力。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0/128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