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學獲全球聚焦 建校大師曾留下驚人預言

中大此後成為香港史源最久遠高等學府、獲諾貝爾獎等級學者67%是中大人。中大成立之初名為新亞書院,榮獲多名當代大儒雲集教學,每人都足以成為一代宗師。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 建校之父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諸位大師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己任,一生反共,奉中華民國為正朔。

近日,香港警察強攻中文大學,學生死守,震驚國際社會,引發全球關注。中共鎮壓學生運動與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介石對待抗議學生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中大學生還升起中華民國國旗。中大學者呼籲,永遠記得暴政對中大的鎮壓。

中共篡政後遷往香港的國學大師錢穆,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他說,中共最多是一個有骨骼有血肉的行屍;對中共絲毫不抱幻想。錢穆親定校名為「香港中文大學」,以發揚中國文化為最高教育宗旨。在英國屬地香港,有了第一所中文教學的大學。

新亞書院校徽

中大此後成為香港史源最久遠高等學府、獲諾貝爾獎等級學者67%是中大人。中大成立之初名為新亞書院,榮獲多名當代大儒雲集教學,每人都足以成為一代宗師。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

建校之父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諸位大師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己任,一生反共,奉中華民國為正朔。

錢穆曾預言:「此下世界文化之歸趣,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

圖說:位於新亞書院學生宿舍學思樓與知行樓之間的合一亭,被前任校長金耀基教授譽之為「香港第二景」

學者:永遠記得暴政對中大的鎮壓,堅持抗爭

自由亞洲14日報導,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裴毅然表示,民國時期,蔣介石對待抗議學生問題的處理相當克制。「是親自把這些學生請到他的住處,跟他們懇談,而且儘量是軟化的狀態、對話的狀態。中共,現在是不對話,不理你。沒有任何緩和,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

前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主任、前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13日在立場新聞發表標題為《永遠記得暴政對中大的鎮壓》的文章說,歷史上從來沒有政權入侵大學,二次大戰時盟軍不轟炸海徳堡大學,納粹徳軍也不攻擊牛津劍橋。而今天香港多所高等學府被暴警武力鎮壓,是人類文化的恥辱。我們永記今天暴政反文明的野蠻行徑。

張燦輝呼籲,堅持抗爭,守護母校香港中文大學!

預感赤色大陸無容身之地,大師錢穆遷港建中文大學

圖:錢穆

國學大師錢穆,曾構想全球廣設「中文大學」傳播中國文化的遠景。

屬名秦順天的文章說,1949年,當一些知識分子紛紛從香港北上去迎接所謂「新中國的誕生」時,錢穆遷往香港。

那年中共軍隊越過天塹長江進入江南。錢穆在出自毛澤東之手的文告中,讀出世路英雄不能涵容萬有之氣。預感在赤色中國大陸難有容身之地,便移居香港。

在錢穆看來,中共得天下,就意味著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斷。

文章說,錢穆在香港見到許多彷徨的流亡青年走投無路,他認為:「自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怎忍眼看他們失學。雖然沒有一點把握,但始終認定這是一件應當做的事。」

文章說,自認流亡知識分子的錢穆,一邊在《民主評論》上發表文章,一邊與謝幼偉、唐君毅、崔書琴等學者,在九龍偉晴街借用華南中學的三間課室,籌辦「亞洲文商學院」,也就是新亞書院的前身。

圖:1955年,時任新亞學院院長的錢穆。(公有領域)

學生幾乎全部是來自大陸的流亡青年,很多露宿在學校天台、樓梯上。師生不到百人,學費收入每月虧空多達三千多港幣。後來蔣介石一直幫助了四年。數年後,學校獲得美國耶魯、哈佛的援助,蔣介石才停止撥款。

圖:錢穆故居展示的新亞書院校歌歌詞手稿

1963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三校合併為大學,68歲的錢穆親定校名為「香港中文大學」,以發揚中國文化為最高教育宗旨。在英國屬地香港,有了第一所中文教學的大學。

圖說:馬料水一帶,圖中左方是香港中文大學,右方近海建築群為香港科學園

香港史源最久遠高等學府、獲諾貝爾獎等級學者67%屬中大人

據公開資料,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歷史源流最久遠的高等學府。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也是當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

截止201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5人獲得諾貝爾獎、1人獲得菲爾茲獎、1人獲得圖靈獎,其他獎項包括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及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另外,還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內的高校校長。

圖:香港中文大學依山而建

香港中文大學是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初名為新亞書院,榮獲多名當代大儒雲集教學,每人都足以成為一代宗師,

包括中華民國國軍少將、台灣東海大學教授徐復觀;

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

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台灣學術泰斗牟宗三;

美國哲學家杜威教授門生、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次長吳俊升;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人事處副處長、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曾克端;

歷史學家、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農林部部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左舜生;

甲骨文專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前所長董作賓;

國學家饒宗頤;

小說作家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葉維廉等人的啟蒙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夏濟安;

中華民國廣東省政府委員、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推薦人羅香林;

中華民國時期央行、中銀、交銀及農民銀行四家銀行的聯合總管理處處長楊汝梅;

港督顧問趙冰大律師;

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林仰山(Frederick Seguier Drake)教授;

佛學大家羅時憲、霍韜晦;

現代哲學家李天命。

新亞書院初創時期經費不足,院長錢穆曾親自到台灣求助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於195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雷震受蔣總統之命赴港調研後報告說:「港澳有大學數所,在教育立場上是反共的,在經費方面是堅苦撐持,如錢穆等來港創辦之新亞學院」。

新亞書院為當代新儒家的重鎮。新儒學八大家中多數是新亞書院教授或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如哲學系劉述先教授。書院以中文教學,並教授官立學校所缺乏的中國文化課程,並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

錢穆、唐君毅、張丕介諸位先生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己任,一生反共,奉中華民國為正朔。1949年,把新亞書院的校慶定於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之日,並在新亞書院高掛中華民國國旗,即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早在新亞獲香港政府承認資格的初期,時任教育司高詩雅已不斷向新亞施壓,要求取消每年雙十升旗。到中大成立後,壓力俱增,錢穆被迫妥協。錢穆於此事後逐漸淡出,離港赴台,但安排了台灣背景的吳俊升博士赴港任接班人。

因吳俊升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次長和親中華民國的背景,香港教育司對此極為反對。新亞在面對日益加強的壓力,最終於1969年10月10日由張丕介主持最後一次升旗禮後停止。

大師錢穆:中共是「有骨骼有血肉的行屍」

圖:錢穆在香港新亞書院演講(網絡圖片)

錢穆公開在校刊撰文,直指「本書院創始,在一九四九年之秋,當時因有感於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刻意摧殘本國文化,故本書院特以發揚中國文化為教育之最高宗旨」;「在今日民主主義與極權鬥爭之下,中國青年在思想上應有正確的認識,以免誤入歧途,既誤其本身前途,亦遺害於國家民族以及世界和平」。

經過艱苦努力,新亞書院越辦越大,錢穆又創辦了新亞研究所。新亞書院及研究所培養了眾多人才。

同時,錢穆繼續著書立說,嚴厲批判中共政權種種倒行逆施之行徑。他在《中國思想史》中寫道:「此刻在中國蔓延猖獗的共產主義,最多將是一個有骨骼有血肉的行屍。

錢穆熱愛的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而對毀滅文化、扭曲人性的中共政權絲毫不抱幻想。

香港中大升起中華民國國旗,網民熱議

圖: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在球場上升起中華民國國旗。(視頻擷圖)

海外媒體大紀元15日報導,記者於13日晚拍攝的畫面可以看到,中大球場上有學生留守,而球場邊的旗杆上有中華民國國旗和「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黑色旗幟,在風中飄揚。

當天,中大學生在二號橋的抗爭現場,還設立了黑底白字的「天滅中共」橫幅,顯得格外醒目。

報導說,在香港反送中抗爭過程中,「天滅中共」的標語、旗幟或橫幅隨處可見,抗議者也經常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高喊這個口號。

針對中大球場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不少網民在YouTube網站上發表評論。

阿波羅網喬伊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喬伊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17/137063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