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叛逆 根本無法溝通怎麼辦?這三個方法 比打罵孩子更有效

作者:

阿姨家的表哥,在新疆做汽車配件生意十幾年了。年前,表哥在市區購買了一套房產,把留在農村老家的父母和兒子移居到了城裡。生意漸漸穩定,生活品質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兒子的教育問題,卻成了表哥的心頭大病。

為了孩子在外拼搏,結果孩子卻越來越叛逆

開始外出做生意並沒有保障,所以,唯一的兒子就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後來,考慮到新疆的教育水平不高,孩子在老家上學就一直到初中畢業。

過年回家,媽媽看到孩子一直拿著平板電腦玩遊戲,作業一點也不做,就說:「霖霖,你現在上高中了,應該好好學習,天天玩遊戲可不行。」哪知孩子並不聽媽媽的勸告,還和媽媽頂嘴:「你憑什麼管我?」爸爸上前搶下電腦,孩子就跑出去,一連幾天住在網咖,不肯回家。

像表哥這樣情況的家庭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在外打拼,就是想要多賺點錢,讓孩子過好一點的生活,給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很多孩子好像霖霖一樣,他們對父母的付出視而不見。

面對父母的管教,他們越來越叛逆。父母累死累活,孩子卻乖張叛逆、不求上進,相信這樣的結果,是所有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叛逆、無法溝通,這樣的情況呢?

1、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生理現象。

孩子小的時候,對爸爸媽媽的話總是言聽計從,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自主意識或者說自主意識不強。很多家長對於孩子開始叛逆,不聽自己的話,表示很頭疼。我想跟大家說的是,每個正常的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有叛逆期。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萌發、增強,如果孩子總是對家長的話唯命是從,那才是不正常的。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表現為三個階段。

1)一個是寶寶叛逆期,一般會出現在孩子2~3歲的時候。

鄰居家的孩子,三歲多了。媽媽最近總是抱怨說,被孩子氣得頭疼。你不讓他用手吃飯,他就非要用手抓著吃。你不讓孩子在地上爬,他就非要在地上爬來爬去。出去玩,看到喜歡的東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就想帶回家。目的達不到,孩子就開始哇哇大哭。孩子這種故意不聽話的行為,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孩子2歲以後,自我意識不斷萌發,就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事情。當自己的意願被拒絕,就會採取簡單的哭鬧的形式來表達不滿。還有的時候,孩子表達意思不清楚,被家長曲解,孩子也表現出大哭大鬧的行為。

2)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大概是在孩子6~9歲期間,被稱為兒童叛逆期。

孩子進入兒童叛逆期,大多表現為,爸爸媽媽說什麼,孩子都是說「不」。有些時候孩子會表現得特別倔強,有一個媽媽抱怨說,輔導二年級的兒子寫作業,他明明自己不會做。

你教他,他還有好多理由挑剔你的答案。什麼你造的這句子不好聽,你說得不對,老師不是這樣講的等等,一到寫作業,家裡就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3)孩子在12歲~18歲期間,會經歷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春叛逆期。

一般來說,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會最明顯,處理不當的話,後果也比較嚴重。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有非常強烈的擺脫父母管教的意願。他們往往用背離父母意願的言行,來證明自己的成熟和獨立。

15歲的雯雯升入初三了,媽媽發現,已經快到中考的女兒,卻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她開始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而且總是打扮得特令獨行,讓人難以接受。

面對媽媽的勸說,她嗤之以鼻:「你這麼老土,我才不要聽你的」。媽媽覺得很苦惱,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說輕了,把你的話當耳旁風。說重了吧,就橫眉立眼,跟你犟。

2、孩子叛逆嚴重,可能是因為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當前由黃磊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熱播中,這是一部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倫理劇。劇中屬於「官二代」的季楊楊,就是非常明顯的,無法溝通的「叛逆孩子」。

孩子青春期很叛逆,根本不聽父母的話,很大程度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季楊楊的爸爸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早年把孩子寄養在岳父岳母家裡,夫妻倆到外地工作。等孩子高三了,回到孩子身邊發現,孩子對自己如同陌生人。父子倆只要一見面,兩句話不到就會吵起來。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指出,孩子出現說謊、曠課、和父母頂嘴、動輒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等等叛逆行為,一般都在12~18歲之間。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家長想要管孩子,孩子就是不聽。用李玫瑾教授的話來說,「你管晚了」。

孩子在幼年期,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陪伴,等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父母再想管,孩子根本就聽不進父母的話,甚至會產生叛逆心理,你憑什麼管我?孩子長大以後聽我們的話,是源於我們從小對他的心理撫養,或者是孩子對我們的依賴。如果孩子對父母沒有感情,那父母的教育就一定會失敗。

3、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

孩子叛逆的原因,還有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呼百應。孩子等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再想對孩子說「不」,孩子就會很難接受。所以,就會出現,媽媽批評孩子總是上網,孩子就跳樓自殺,老師批評孩子曠課,孩子乾脆離家出走的現象。

如果孩子的行為都是正確的,我們作為家長肯定會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大力支持。但是,孩子人生閱歷尚淺,有很多做法,是需要家長引導改正的。

為了避免孩子到了青春期特別叛逆,家長束手無策,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對孩子多一些陪伴。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剛剛出生不久的小猩猩,單獨放進一個房間。房間裡,給小猩猩放置食物、玩具,還有一隻毛絨的假的母猩猩。人們驚奇地發現,小猩猩除了吃食物的時間以外,大多數的時候,它都依偎在母猩猩的身邊。心理學家以此證明,幼小的動物,除了需要食物,還需要對撫養者的心理依戀。

孩子也是一樣的。很多父母會因為各種原因,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等到孩子大了,可以不用那麼費心費力地撫養了,孩子不耽誤自己工作掙錢了,把孩子就接到了自己的身邊。

這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很叛逆,根本聽不進父母的管教。孩子做錯了事情,媽媽很生氣,但是孩子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感受。所以,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減少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心理問題,不管多忙,也要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

2、寬嚴並濟的教育方式。

王先生38歲,兒子上初三了。孩子整個一個叛逆的「小青年」,學會了吸菸、打架、曠課等等,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塗。王先生只有這一個孩子,小時候,全家都對孩子非常疼愛。現在,孩子身上出現各種的毛病,全家人決定,一定要對孩子嚴加管教。王先生因為兒子玩手機,把家裡的網斷掉了,兒子先是和爸爸大吵,後來乾脆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肯吃飯,也不去上學。

孩子的管教,很多教育家都曾經指出,管教孩子是一個從嚴到寬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小的時候,應該管教孩子嚴一點,等孩子長大了,就要適當放寬。孩子6歲以前,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堅決說「不」。在孩子6歲前,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拒絕,他可能會痛苦會大哭。父母不要妥協,可以在孩子哭完以後,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家長堅決的態度,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父母都會答應。

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心裡自然會有做事情的標準,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這時候,父母要做的是在一旁引導孩子,而不是和孩子進行「較量」了。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到青春期就特別地難管,那是因為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正好相反。孩子小時候,百依百順,疏於管教。等到孩子長大了,出現問題了,開始嚴加管教跟孩子「較勁」。這樣怎麼會有好的教育效果呢?

3、跟孩子溝通,講究方式和藝術。

小宇17歲了,他和爸爸媽媽的溝通越來越少。每次回到家,除了吃飯,幾乎都不離開自己的房間。他說,和爸爸媽媽只要一說話,就會三句話不離學習,我好像是爸爸媽媽的學習機器一樣。

溝通是一門藝術,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更要講究方法和藝術。很多家長會對孩子嘮叨很多,孩子很不耐煩,教育效果很差。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傾聽。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基本的方法,家長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一定不要把每次溝通,都變成父母單方面的說教。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說再多,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揮,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做爸爸媽媽的也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啞鈴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15/138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