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武漢開始斷網 習近平下4字令 英報告日增2萬例 病死率18%

—超市員工被感染 市民困守吃醬菜 美媒專欄作家覺醒

2月12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最新評估報告指,武漢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可超過2萬,病死率高達18%。從10日夜晚開始,武漢各小區開始局部斷網。現在困在家中的武漢市民只能吃醬菜。雖然習近平下令對患者「應收盡收」卻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目前武漢的醫療系統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在自我隔離中覺醒,原來一直活在中共的欺騙中。

帝國理工報告:武漢日增感染病例超2萬病死率達18%

據《醫學影像診斷與介入》編譯報導,當地時間2月10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在它的新冠肺炎專欄更新了對此次疫情的第四波評估報告。該報告中指出,它估算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不到1%,但是現有上報數據算得湖北當地的病死率高達18%。

報告解釋,這主要是由於武漢當地實際感染者數量是已發現病例的19-26倍,至1月31日,武漢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可超過2萬,而實際上報病例遠小於此數。

負責出具報告的機構是該英國高校的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MRC Centre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這一感染病分析機構同時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夥伴。

它出具的前三份報告分別是:在1月17日第一份報告評估稱武漢當時已有新冠肺炎感染者超過1700例,1月22日第二份報告評估武漢感染者中位數為4000例,1月25日第三份報告評估疾病R0為2.6。

18%的病死率是怎麼來的?本次報告公布了幾種不同的病死率,其中中國湖北省高達18%的病死率十分駭人。

這一估算中,研究者採取的疫情樣本為截止2月5日為止中共官方公布的湖北病例數量和死亡病例數量,假設疾病指數增殖率為每天0.14。對死亡患者病情的評估樣本來自截至1月21日湖北的26例病情公布較為完整的病例(用於估測發病、死亡和上報之間的時間差)。在這一前提下估算出湖北省的病死率為18%。詳細報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武漢日增2萬感染者 湖北死亡率18%

武漢開始局部斷網,超市員工被感染,市民困守家中吃醬菜

據當地民眾提供消息說,從10日夜晚開始,武漢各小區廣播通知,近兩天開始局部斷網,理由是網上負面消息過多,會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對疫情的判斷。這做法無疑給市民的困難處境雪上加霜,求救管道越加困難了。

傳武漢多家超市關門,超市員工感染武漢肺炎。(網路圖片)

張先生對大紀元表示,現在的武漢市民哀鴻遍野。甚至到現在,武漢東西湖區的常青花園小區都沒有通告小區的居民,哪些人確診了,哪些人感染了,哪些人在家隔離。

武漢的陳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所在小區封門了,天天關在家裡。他連日來困守家中,只能就著醬菜充飢。

還有武漢網友表示,「已有幾個超市關閉了,因為超市收銀員們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了。」

武漢網友發信息說:「超市全部被搶空,菜市場不讓開門。上門送菜特別貴,只能接受套餐訂購,青菜套餐99元,青菜加雞和雞蛋199元,要買雞蛋必須買只雞,一隻雞搭配24個雞蛋打包賣給你,沒有選擇。」

還有網友表示,很多老舊小區根本沒有送菜服務,快遞根本收不了,外賣早就停了,超市人多物少……「家裡的菜越吃越少,每天兩餐也撐不了幾天,已經吃3天稀飯胡蘿蔔了,救救湖北人民!」

習近平下令「應收盡收」

中央政法委官方公號「長安劍」引述陳一新指出,習近平就湖北疫情下了一道「死命令」,對新冠肺炎感染者要「應收盡收,刻不容緩」。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習近平這道「應收盡收,刻不容緩」的死命令,卻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武漢官員因害怕被問責,在當地徵用體育館、校園等設施,設置「方艙醫院」隔離大批人群。

群友Alyssa表示,「武漢1000多萬人口,醫院和病床肯定不夠,而染病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一定會拖死的。病毒傳染力強,所以現在其它城市才嚴得不得了,武漢人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了其它城市的人。」

專欄作家覺醒,一直活在中共的欺騙中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蘭基·黃(Frankie Huang)一家目前在上海進行自我隔離,沒有返美。

她日前撰文細數她近期的思想轉變,一段從痳痺到驚醒的過程。她說,考慮到中共當局的糟糕記錄,它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信任的。

她表示,人人深知不要信黨的喉舌在人命關天大事上卻無人質疑黨媒。但當14億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根本沒有人會想到去質疑中共媒體的報導半真半假。

為何如此?她的結論是:源於人對死亡的畏懼以及自我選擇逃避。「此刻,我也感受到了其他所有中國人感受到的那種對死亡的原始恐懼,它讓我們麻痹。我曾一度說服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但這種幻覺遲早會被什麼東西打破。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馬晏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12/140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