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面臨解除限制壓力 全球供應鏈能否撐過新冠疫情

許多地方官員擔心,這麼做可能令疫情再次抬頭,導致疫情持續時間延長,並危及他們的烏紗帽。許多人私下抱怨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把他們置於一個兩難境地,要求他們既要讓經濟增長處於正軌,還要確保疫情不擴散。

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已經全球化!主要經濟大國要麼已經暴發嚴重疫情,要麼疫情正在迅速升級,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域的東北亞國家更是無一倖免。

而且,疫情對國際經濟政治的衝擊遠遠大於已經暴發疫情國家數量占全球國家數量的比重。華爾街日報27日發文表示,習近平面臨解除限制措施壓力!隨著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日漸加重,中國領導層目前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何時放鬆正抑制經濟增長的隔離措施,即便這些措施有助於遏制疫情擴散。

文章提到,企業高管和一些地方領導日益呼籲有必要簡化復產復工規定,以使供應能夠恢復。目前中國許多地區這方面的活動仍處於停滯狀態。

但許多地方官員擔心,這麼做可能令疫情再次抬頭,導致疫情持續時間延長,並危及他們的烏紗帽。許多人私下抱怨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把他們置於一個兩難境地,要求他們既要讓經濟增長處於正軌,還要確保疫情不擴散。

有跡象顯示武漢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可能已經見頂,但官員們面臨的壓力卻在近幾日加劇。文章認為,新增確診病例的減少在中國帶來了疫情可能正得到控制的希望,但也給官員們帶來巨大壓力,他們需要在經濟受到的衝擊惡化前宣布抗擊疫情取得勝利並放鬆隔離措施。武漢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確診感染病例超過4.7萬例,約占全國總數的60%。

同一天,華爾街日報另一篇報導進一步提問:全球供應鏈能否撐過新冠疫情?並且稱全球汽車和電子產品行業的專用零部件等高風險、難以替代產品的供應主要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的新冠疫情發展可能最終成為對全球供應鏈真正嚴峻的考驗。

該報導說,這場疫情的蔓延已經導致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封閉狀態。蘋果公司、現代汽車公司和印度製藥商等各行各業的公司都突然發現,他們無法獲得來自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零部件,而且疫情正繼續在韓國、日本甚至義大利迅速蔓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備受跨國公司青睞的複雜全球供應鏈正面臨首次危機的大考。

報導續稱,此前發生的災難曾對亞洲供應鏈造成過干擾,但還沒有真正與目前在世界範圍傳播的新冠病毒疫情類似的情況。2003年中國爆發嚴重SARS疫情時全球感染人數僅為此次疫情截至目前感染人數的10%,而中國當前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是2003年時的兩倍。如今錯綜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也是在相對較近的時期才發展形成的,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疫情時期當然還不存在。

在全球製造業面臨各種未知因素之際,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時間點很重要。如果中國不能在未來幾周內控制住疫情並讓企業復工,對當地供應商造成嚴重損害的風險會急劇上升,中國產零部件在海外短缺的風險也會加劇。近期的一項調查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中國中小企業手頭的現金只能維持不到三個月,近40%的企業只能維持一個月甚至更短。

報導認為,迄今為止,韓國和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汽車等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嚴重!因為這些國家的製造商習慣了較短的交貨時間和較低的庫存,而不是花一個月的時間跨越太平洋來採購零部件。但如果中國企業的停工時間從一個月延長到兩個月,則會對海外客戶造成更加普遍的影響。

據了解,在華跨國公司正採取觀望態度。上海美國商會2月初對跨國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半的受訪企業沒有考慮改變他們的中國戰略,40%的受訪企業稱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幾周前還在樂觀預期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的投資者,現在也持觀望立場。

另外,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所針對目前的新冠疫情做出了一系列情景預測。該研究所指出,在其對全球經濟基線的預測中,推定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經濟產生巨大但短暫的影響:疫情的暴發將使今年一季度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幅降至1.9%。

不過,牛津經濟研究所謹慎地表示,目前情況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在研究了更長遠的經濟數據時間表後,該研究所的結論是,至少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清楚地看到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 夏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28/141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