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首席生化武器專家陳薇親試第一支新冠肺炎疫苗造假照中國瘋傳 假新聞被曝

一張配文為「疫苗第一針,院士先試」的圖片3月3日晚開始在大陸社交網絡瘋傳。該圖片被認為,中國工程院士、有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之稱的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疫苗已進入臨床階段,配文還稱,「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陳薇院士左臂,專家組7名黨員也一同注射。」中國微信一片稱讚陳薇為國犧牲精神是好樣的。台灣媒體說,不過這張照片與新聞今天被指認是假的。

新冠肺炎病毒顯微圖

東森新聞今天報導說,一張圖片全網瘋傳!中國首席生化武器專家「親試第一劑疫苗」?真相出爐了。報導引據《中國科學報》說,雖然隨即網上出現一片稱讚聲,但不久這張圖片的真實性被質疑,「疫苗人體實驗怎麼可能會這麼快」、「嚴謹的科學家,不會做這事」、「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這圖很明顯是陳薇出征武漢前,注射提高免疫力藥物的」。

據微博認證為「香港文匯報北京新聞中心執行總編輯」的「凱雷」3月4日凌晨也發微博表示,「流傳的這張照片是陳薇出征武漢前,和我2003年打的是一樣的針,旨在增強免疫力出征戰場,這些流傳的圖片上的文字是不對的。」據正在開展新冠病毒某疫苗研發的一位研究人員透露,「首先,『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這樣的表述不嚴謹,疫苗研製成功這樣的詞也不能隨便用。」這位研究人員透露,疫苗的研發周期是很長的。

這位研究人員表示,研製的疫苗進入臨床以後,還要經過從小範圍人群試驗到大規模試驗的過程,臨床滿3期以後,國家相關藥審部門才能批准疫苗的上市,這時候的「疫苗」才能真正稱之為「疫苗」。那麼,疫苗研製過程中的「親身試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回應,「只有疫苗研製的前期工作,包括工業製備的生產工藝、動物水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通過國家藥監部門審核同意等工作已經做完了,候選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才能開始小範圍的人體臨床試驗,這時候才會有研發負責人『第一個接種』。」

報導引據該研究人員說,如果這些工作沒有做完就「親身試驗」,醫學倫理上應該是通不過的,「有些疫苗在動物身上有效,但到人身上就不那麼有效了,那這個疫苗能進入臨床嗎?所以一定要證明疫苗的有效性,這才行。」另一業內人士提到,注射給自己,並不說明能注射給公眾,「必須按規定來做。」

其實就在3月3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這一「重要階段性成果」是指疫苗研製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環節嗎?報導中並未提及。

但從該新聞中,陳薇院士「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的表態中可知,團隊研製的疫苗尚未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該報導說,而就在5天前的2月28日,總理李克強在考察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台時,也聽取了隨行院士對疫苗研發情況的介紹。在該院士的介紹中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各個疫苗研發團隊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力爭最快的疫苗在4月份開始臨床試驗」。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06/141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