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原來關東軍在南滿鐵路駐軍是合法的

作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評: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歷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

日軍進占奉天市

我國的青年朋友,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當年日本關東軍是怎麼樣出現在中國東北的,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關東軍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突然從日本登陸到中國東北。可是,事實的真相呢?

不知道關東軍的來歷,看中日交惡史,始終是糊塗的。要講清楚這件事,要從1900年鬧義和團運動說起。

1900年,中國北方鬧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運動,史稱「義和團運動」,在義和團運動中,駐黑龍江清軍對俄軍態度強硬,俄軍則聲稱義和團破壞了中東鐵路,於是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從1900年至1905年,俄軍持續占領了東北地區五年之久。

沙俄對中國東北的吞併,對日本勢力範圍內的朝鮮半島,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日本帝國認為:如果對此坐視不理,那麼一旦沙俄在遠東地區的實力增長充分,那麼朝鮮半島被沙俄攬入懷中,就是遲早的事。

日本舉國上下,經過反覆思量之後,最終決定對沙俄開戰。

1904年,日本在知照大清帝國政府之後,出兵東北,發動「日俄戰爭」,在此次整個戰爭的過程中,清政府表面上對外宣稱「嚴守中立」,然而實際上,清政府暗中派兵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

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南滿地區(東北南部)驅趕出去,然後將收復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

說到這裡,讀者也許會問: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它為何要將自己收復的南滿土地還給大清?日本是活雷鋒嗎?

日本當然不是活雷鋒,日本之所以沒有趁機吞併南滿,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日本仍然希望遵守當時的國際秩序,它知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會坐視日本吞併南滿,所以當時日本的胃口僅僅局限於「繼承」沙俄此前在南滿的殖民利益,例如中東鐵路南段、旅大(旅順、大連)租借地等。

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酬:

1、日本從沙俄手中「繼承」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日本從沙俄手中「繼承」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礦產;

3、大清帝國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及移民。

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是後來在歷史上鬧出大事的「關東軍」,其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

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這就是旅順、大連、南滿鐵路、林礦產主權流失的簡要經過,以及「關東軍」的來歷。

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占的情況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占,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評:這個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是遙遙無期)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評:日本打仗死了十萬條人命,花費20億日元的戰費,奢望它不要報酬,是不現實的)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占東北全境。(評:這個選項沒有意義,只是換了一個侵略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評: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歷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

這就是為什麼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日兩國在20世紀的30年代大打出手,歸根結底,就是根源於這個條約,根源於日本依據這個條約向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兩側移民、並「經營滿洲」的事實。而日本這個「經營滿洲」的殖民行為,與中國後來突然興起的民族主義,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如煙海的史料顯示:國民政府從發動北伐開始,就喊出了「收回東北一切主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激進口號,尤其是強行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國民政府鬥志變得更加昂揚,在冒進的路上一路狂奔,他們認為強大的英國都屈服了,你日本又怎樣?

然而,此時的日本,正在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泥潭中延口殘喘,它不甘心吐出已經吃進肚子的既得利益,於是在東北,國民政府終究是碰了日本這隻硬釘子。

那時的國民政府認為:那些都是不平等條約,必須要廢除。而日本則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戰爭說事,它指責中方忘恩負義、不守信用,日本人的說法是:「如果不是因為有1904年日本十萬烈士的鮮血,滿洲早已經是俄國人的天下」,所以日本人認為自己「有權在滿洲獲得生存空間」,而國民政府則認為所謂日俄戰爭不過是狗咬狗的戰爭,滿洲的主權屬於中華民國,1905年也好,1915年也罷,那些年被迫簽署的,都是「不平等條約」,是無效的,必須要廢除。

1920-1930年代中、日兩國交惡的歷史,就從這場「雞同鴨講」的爭辯中,步步激化的。

國民政府「鐵腕救國」,在民族道義上,對不對?當然對。但是,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這樣做,是否符合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則未必。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我們今天回首歷史,很容易能看出來,從1937年開打、並持續了八年之久的中日戰爭,其根源正在於1904年的日俄戰爭以及1905年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日本帝國當年正是霸道的時候,固然不好打交道,然而國民政府自從北伐開始以來,在東北問題上的處理分寸,也留給了後人許多討論的空間,其中民國時期的著名毒舌蔣廷黻,就在他《九一八的責任問題》一文中,對國民政府的激進國策,發出了嚴厲的批評。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20/143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