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滿清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帝國,兩國面積加起來是日本國土面積的一百多倍,然而日本卻在十年之間挑戰了這兩個大國,而且都打贏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滿清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日軍總兵力為24萬人,其中日本陸軍共編7個師團十二萬三千人,從當時兩國軍事實力對比上判斷,戰前輿論方面滿清還是很樂觀的,就連一些外國人也覺得日本兵員太少無法贏得戰爭,紛紛預測日本或在開戰之初取得局部勝利,但終將被滿清陸軍的龐大優勢壓制。
當時的滿清經過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大量引進西方科技,購置和生產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大清自行仿製的馬克沁重機槍也開始裝備陸軍,滿清的炮兵部隊實力也非常雄厚,野戰火炮和要塞巨炮多達1000多門,是日軍作戰部隊炮兵裝備的十倍以上。1891年英國《倫敦武備報》評選滿清海軍實力為世界第八,日本海軍為第十六名。美國認定滿清陸軍穩居世界前三,滿清的大臣們也洋洋得意地稱:「大清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當時的日本國力貧弱,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作戰後勤。甲午戰爭中,日軍普遍缺乏彈藥及糧食和藥品,不少日軍士兵在戰場上被凍死病死餓死,就是這樣一支日軍部隊進入到滿清的地盤作戰,輕易攻陷清軍陣地,奪取各個炮台,調轉炮口轟擊清軍。
看甲午海戰的老電影,有一段作戰情節,致遠艦打著打著發現沒有炮彈了,這劇情是否靠譜?1894年,兵器專家(直隸候補道)徐建寅奉命查驗北洋艦隊各艦所存炮彈共計5084顆,定鎮兩艦305毫米口徑主炮所用炮彈為537顆,這些統計還不包括岸上的庫存炮彈。戰後統計定鎮兩艦八門主炮共發射197發,北洋艦隊共發射100mm以上炮彈1000發左右。如果某位艦長在開戰之後才發現炮彈不夠用了,沒有在登艦之前了如指掌,那平時的治軍和戰備就不是一般懈怠了。
再來看看有炮彈足夠用的地方戰況如何?當手持村田式單發步槍的日軍拉著幾門70mm青銅山炮,喝酒壯膽後懷著悲壯的心情準備死拼裝備連發快搶和巨炮的大清強敵之時,清軍丟下了炮台和巨炮還有堆積如山的炮彈逃得不見蹤影。日軍繳獲金州大連灣的儲備軍械中光是炮彈就有246萬發,上百萬發的炮彈就這樣贈送給日軍了。
甲午海戰中雙方艦炮互射了近5個小時,日軍一艦未沉。有人說北洋艦隊的炮彈落後,爆炸威力不夠。看看清軍炮台被炸斷的大炮是北洋艦隊為避免炮台為日軍所用由定遠艦發炮炸斷的,一彈就能將巨炮炸斷的威力不可能是裝了沙子的炮彈吧,可惜這樣精確的射擊只是體現在攻擊被占領的清軍炮台上,甲午海戰中的那些炮彈都沒有打出這樣的水平。
滿清炮台的巨炮威力不是裝樣子的,日軍利用繳獲的重炮轟擊北洋艦隊,靖遠艦就是被日軍用清軍重炮擊中後擱淺的。
四十多年後,滿清時期裝備在廈門胡里山炮台的後膛海岸炮還在1937年抗戰時擊中了來犯的日艦箬竹號,令其不得不在另外兩艘日艦的保護下退出戰場。
可是在甲午戰爭中,清軍很多巨炮一彈未發,被日軍占領的威海衛港東側趙北嘴炮台有全向旋轉機械裝彈的重炮,如果開炮,日軍把所有火炮都調來也會被清軍消滅。清軍的一流裝備可以說是敗在落後的國家體制上,如果一個國家幾千年都抱著專制體制生生死死,就算學了再先進的技術,就算裝備了再厲害的武器也改變不了歷史的宿命。
1895年,戰敗的滿清跟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本獲得了巨額的戰爭賠款,一夜之間成了亞洲的暴發戶,有了擴充軍力的巨大本錢。
1904年,日本開始挑戰占領中國東北全境的俄羅斯帝國。戰爭前夕,俄羅斯陸軍常備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達375萬人。俄羅斯海軍擁有戰艦200多艘,其中俄太平洋艦隊擁有戰艦60餘艘。整個戰爭期間俄羅斯進行了九次動員,先後徵召近120萬人入伍。戰爭初期的日本陸軍總兵力為37.5萬人,火炮1140門,其中37%為山炮。日本海軍擁有戰艦80艘。
日俄戰爭開始後,同樣是在旅順,同樣的炮台,這一次日軍進攻了半年,死了6萬多人才攻陷了旅順。1905年俄羅斯被迫同日本簽訂和約,將旅順口大連灣和長春至旅順口的鐵路及支線的附屬權利與財產和煤礦讓給了日本。藉此收回被俄占大部分東北領土的滿清也終於意識到小國日本戰勝大國俄羅斯的原因,滿清朝野上下開始將日俄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歷史用事實證明,只有體制上的進步才是決定性的進步,其他方面包括洋務運動的經濟崛起都白忙活了。
滿清和俄羅斯在國家體制上都落後於日本,兩個大帝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發展都挽救不了制度上的落後。就是這種體制上的差距導致這兩個亞歐大國在十年之間先後被彈丸小國日本擊敗。
幾十年後,日本試圖撂倒太平洋另一側的美國,這一次在制度上落後的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