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名信徒千里迢迢,趕往西天聆聽佛祖教誨。

路上,兩人饑渴難耐,看到一處積水。

但積水渾濁,佛祖曾告誡萬不能飲用。

一人心想,如果不喝這個水,連命都沒有了,如何去見佛祖?

於是違背戒律,一飲而盡。

另一人卻覺得,如果破了佛戒,就算見到佛祖,又有何用?

於是寧願渴死,也不喝這個水。

後來,佛祖知道這件事後,感嘆道:

「心中有戒,所見皆佛。」

只有心中存有戒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行有所止、心無妄念。

人生在世,當有所戒。

戒,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格局和境界。

01

戒掉自滿,才能進步

《弟子箴言》說:

「有一分謙退,便有一分受益處;有一分矜張,便有一分挫折來。」

一個人如果謙虛有禮,便能處處受益;但倘若乖張自滿,便會處處受挫。

東漢末年有位名士叫禰衡,他自恃才高,目中無人。

有一次,別人把他推薦給曹操,曹操就問他:

「你有什麼本領?」

他得意洋洋地誇耀說,自己天文地理無一不曉,但不屑與俗人交往。

曹操聽出了他的狂傲,便想讓他先當一個小官吏,磨磨他的銳氣。

但禰衡卻看不上這個職位,走了。

後來,禰衡到了黃祖手下。

有一天,黃祖在船上設宴請客,問他:

「天下有哪些人,算得上人物?」

禰衡說,除了孔文舉和楊德祖,其他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黃祖聽了,不太高興,又故意問他:

「你看我怎麼樣?」

本以為禰衡會誇讚黃祖,可誰知他狂妄地說:

「你就像廟裡泥塑的菩薩,中看不中用。」

黃祖很不高興,就批評了他幾句,沒想到禰衡破口大罵,氣得黃祖把他殺了,當時禰衡才26歲。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了自己。」

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就會止步不前,甚至惹禍上身;懂得謙虛好學、尊重別人,才能行穩致遠。

三國時期的劉備,就特別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態。

為了邀請諸葛亮出山,他不惜三顧茅廬。

哪怕吃了2次閉門羹,依然沒有放棄,最終用誠意打動了諸葛亮。

滿招損,謙受益。

只有戒掉自滿和驕傲,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通暢。

02

戒掉情緒,收穫成熟

詩人愛默生說: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個禁戒,那就是勿發脾氣。」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成為了情緒的主人。

據說,林則徐的書房牆上,總是掛著「制怒」二字。

原來,林則徐年輕時易躁易怒,父親為了教育他,就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脾氣暴躁的判官,遇到兩個大漢扭來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的嘴巴被布條堵住了。

他們告狀說:

「這是個不孝之子,竟然暴打親娘,所以我們把他捆了起來。」

判官一聽,火冒三丈,不由分說,就把年輕人痛打50大板。

就在這時,有個老婦人趕來了,她邊哭邊焦急地說:

「剛才有兩個盜賊溜進我家後院偷牛,但被我兒子發現了,誰知道他們反把我兒子綁走了……」

判官這才知道,原來剛才那個年輕人就是老婦人的兒子,他被冤枉了。

但為時已晚。

年輕人已經被打的奄奄一息,老婦人看到兒子的慘樣,當場暈倒在地,而那兩個強盜,早已溜之大吉。

林則徐聽完,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在暴躁的情緒下,我們往往很難看清問題的本質,甚至還會加劇矛盾、害人害己。

所以,他就親筆題寫了「制怒」二字,掛在醒目處,時時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緒,三思而後行。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發脾氣是本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只有不困於心,不亂於情,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03

戒掉懶惰,學會自律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寒號鳥在石崖里棲息。它的鄰居喜鵲勸它說,冬天快要到了,你得抓緊去做窩。

寒號鳥卻覺得時間還早,還是一天到晚嬉戲玩鬧。

後來,天氣變得寒冷起來,眼看喜鵲的窩都快做好了,寒號鳥還是沒有動靜。

喜鵲忍不住又勸它說:

「趁現在天還沒特別冷,快去壘窩吧。」

寒號鳥卻說:

「這幾天天氣太冷,不適合做窩,等過幾天再說吧。」

就這樣,寒號鳥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始終沒有去做窩。

後來,大雪紛飛,寒冬來臨。

喜鵲躲進了自己溫暖的窩裡,而寒號鳥卻凍死在冰天雪地中。

有句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惰性,人皆有之。

誰不希望舒舒服服,坐享其成?

但一直懶惰下去,卻會讓你的人生,走上下坡路。

曾國藩早年也一度貪圖安逸,經常晚睡晚起,消磨時光。

但他後來漸漸醒悟,覺得熬夜貪玩,不但耗神耗時,而且長此以往,終將一事無成。

於是,他發奮苦讀,奮起直追,最終成為「晚清十大名臣」之一。

有句話說:「勤勞能將戈壁灘變成綠洲,懶惰卻能將綠洲變成廢墟。」

懶惰是毒藥,看似誘人,卻會毀了你;勤奮才是良藥,哪怕苦口,卻能成就你。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只有戒掉懶惰,保持自律,才能不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04

戒掉浮躁,方得沉靜

有句話說:

「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浮躁的人,總是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到頭來,卻往往欲速則不達。

做人做事,萬萬來不得半點浮躁。

從前,楚國有一個非常擅長射擊的人,叫做養由基。

有兩個人慕名而來,做了他的徒弟。

養由基各給了兩人一根非常細的針,讓他們把針放在數尺外的地方,每天都盯著針眼看。

幾天後,有一個人耐不住了。

他跑去問養由基:

「老師,我是來跟您學習射箭的,您為什麼總讓我做這些無聊的事情,我什麼時候才能學習射術?」

養由基回答:

「這就是我讓你學的射術,繼續做下去。」

這個人聽了養由基的話後,覺得師傅是不是故意不肯教自己。

沒過多久,他就走了。

但另外一個人,卻一直耐著性子,跟著養由基認真學習。

數年以後,他終於學到了養由基的射術,輕鬆實現了百步穿楊。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

人生苦短,誰不想成功快一點、成名早一點?

但心浮氣躁,往往解決不了問題,更難成就大事。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

克服浮躁的煎熬,才能柳暗花明。

人生路上,多的是誘惑和考驗。

戒,不僅靠一時一刻的隱忍,更靠日積月累的修行。

守戒雖然痛苦,果實卻最香甜。

少一分自滿,便多一分進步;

少一分脾氣,便多一分成熟;

少一分懶惰,便多一分成長;

少一分浮躁,便多一分沉靜。

當一個人戒得了心中的怒火,戒得了安逸的溫床,戒得了不息的欲望,才能心向陽開,所向披靡。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讀書有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6/144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