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皮膚擦傷 「晾著」好還是包起來好?

在門診換藥室,遇到一位表皮擦傷的一位小患者,詢問病史了解到:孩子幾天前玩輪式溜冰摔傷,膝蓋擦掉了一塊皮,家人簡單處理後並未包紮,兩天後傷口結痂了,這次就診是因為痂皮下有膿液滲出。表皮擦傷應該晾著好還是包起來好?就因為傷口處理觀點不同,孩子的父母鬧得很不開心。

擦傷在外科門診乃至在生活中都是經常見到的,那麼表皮擦傷到底該怎樣處理才能更好地癒合呢?

傷口癒合理論分為傳統性乾性癒合與現代提出的濕性癒合。乾性癒合理論認為,傷口癒合需要乾燥環境,有大氣氧的參與,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而1962年,英國皇家醫學會Winter博士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在濕性環境下,傷口癒合速度是乾性環境下的2倍,這一濕性癒合理念被首次提出。

什麼是乾性癒合、濕性癒合?

對於這種表皮擦傷並且未傷及真皮層的傷口,在損傷的過程中,微血管的破裂導致破損皮膚處聚集各種凝血因子、白細胞、巨噬細胞血小板等組織液體,在充分消毒後採取「晾乾」癒合的策略就是傳統乾性癒合理論的基礎。那麼,實際上傷口創面真的是完全乾燥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身體受傷後會啟動自我修復系統,我們所看到的痂皮,實際就是人體自我保護最好的「外敷料」。

濕性癒合是人為地為傷口提供一個可以防止細菌侵入的保護屏障——即包紮。在消毒處理後,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處表面,為傷口提供濕暖的生長環境。但在傷口完全癒合前,要進行定期換藥處理,將傷口細菌數量控制在不會對傷口造成感染的範圍內。

為什麼痂皮下會產生膿液?

就診的這位小患者為什麼痂皮下會產生膿液?考慮幾點原因:

第一,可能存在消毒不徹底的情況,殘留的細菌數量過多,易造成傷口感染;

第二,已經形成的痂皮破損,細菌進入溫暖潮濕的創口表面,更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

第三,痂皮遇水等非消毒液的液體後痂皮軟化,對傷口包裹不嚴,細菌通過縫隙侵入而造成傷口感染。

所以在擦傷之後,我們首先要保證消毒規範的基礎上,再談乾性癒合的事情。

表皮擦傷應該怎麼處理?

韓雪鋒護士長指出,表皮擦傷在沒有傷及真皮層的情況下,既可以採取「晾乾」的乾性癒合,也可以使用現代的濕性癒合理論方法,各有千秋。

乾性癒合優勢為傷口處理簡單方便,無需更換外敷料;劣勢是防止痂皮裂開、防水,癒合時間較長。

濕性癒合優勢為生長速度快,不易形成瘢痕;劣勢是根據傷口情況需1-2天進行換藥處理。若傷及真皮層即傷口基底部為白色或紅白相間、痛覺不敏感的情況時,採取的治療方案首選濕性癒合。因為身體調節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自己形成「外敷料」的保護層,處理不當非常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以上兩種促傷口癒合理論在臨床需結合不同傷口類型靈活運用,幫助患者更快的癒合傷口,避免感染的發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搜狐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1/146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