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什麼很多醫生名氣很大,看病卻不行?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現在醫院造得非常豪華,但是醫德真的一塌糊塗,特別是很多三甲醫院,專家號都得好幾百,連個小感冒都治不好……」經過小區門口,隱約聽到幾個大媽在激烈地討論。

出於好奇,我假裝等人杵在門口,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得虧那大媽的分享欲,短短几分鐘時間,我就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大概的了解——大媽的丈夫,前段時間感冒了,去了小診所沒治好,又去了大醫院掛專家號,醫生沒問幾句就開藥,回去吃了一周也沒見好。最後還是用了老中醫的方子,感冒才好全。

就為這事,大媽心裡把全國的醫生都罵了個遍,還到處宣揚醫生沒醫德。

醫鬧屢見不鮮,一方面是國人素質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確實暴露了中國醫院、醫生的一些問題。

一、明明是專家,為什麼看病卻不行?

現在一說起「專家」,就有人調侃「磚家」。「專家」和「磚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卻天差地別。如今,「磚家」已經成了一種諷刺,專門用來形容掛著「專家」頭銜卻沒有「專家」本事的人。

在醫療領域,「磚家」更是屢見不鮮。不少學術不精的人,為了名和權,一系列操作的背後,看似是「專家」,實則是「磚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根據調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輕臨床、重論文」現象嚴重

不少醫生論文寫得不錯,但一到實際操作,就連實習生也不如,主要原因在於現在的醫生職稱評審制度,只重視論文的發表,忽視了看病水平。只要醫生能發表SCI文章,能申請到科研項目基金,就是「大牛」,不管臨床技術如何。

這種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些醫生的價值觀,導致他們只盲目追求論文發表,而不重視提升實際的醫療水平。

2.醫院要查八大本

醫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年下來,每一家醫院要接受的檢查都很多,包括醫療質量、規培專培、健康促進、安全生產、消防衛生等。如果檢查不合格,很有可能影響醫院的聲譽。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形式主義,為了應付檢查,醫生和護士需要提前花大量的時間準備。

比如背誦崗位職責,但是對於實際的工作意義並不大。有醫生反映,一些檢查要有會議記錄本、業務學習本、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本、術前討論記錄本、死亡病例討論本、醫生交接班記錄本等「八大本」。檢查前各科室忙於「補本子」,浪費了醫護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3.評價醫生的好壞看的是論文、科研成果

評價一個醫生的好壞,不是看醫療經驗和醫療水平,而是看發表的論文和科研成果。論文發表得越多,代表醫生的水平越高。但實際上,這是與臨床實踐脫離開來的。有的醫生表示,由於論文考核權重太高,有的年輕醫生為了評上職稱,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查資料、寫論文上,更有個別醫生,為了讓論文「出圈」,甚至鋌而走險找「槍手」代寫。

二、三甲醫院醫生揭開內幕

·醫院也有指標:每一年的手術量要提高10%

王森就職於一家三甲醫院,辭職的時候,他像所有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一樣,經過層層審批,各部門蓋章之後,才最終拿到了解除勞動關係證明。王森算了一下自己辭職前的手術次數,由他主刀的不下2000台,有他參與的已經算不清。

王森表示:在中國做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應對各種行政命令。根據醫院的規定,每一年的手術量要提高10%。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指標,醫生的獎金就會被扣除。所以,為了保住自己微薄的薪水,大部分醫生只能逆來順受,機械地為病人做手術。

·「灰色收入」占工資大頭

培養一個醫生的成本很高,對於一般的醫生來說,從醫學生到執業醫師,通常需要7-8年的時間。要想成為主任醫師,至少需要二十年。如此高的投入,醫生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王森表示,自己作為主治醫師,底薪一個月一千元,剩下的主要靠獎金。也就是說,你做的手術越多,收入可能就越高。就算是一個全國頂尖的醫生,算上獎金,一個月收入也就五萬塊左右。別看現在的醫療費用很高,但是大部分是耗材的費用,支付給醫生的人工費用其實少得可憐。

為了提高收入,不少醫生會通過走穴、藥品和器材回扣等方法來獲得「灰色收入」。雖然違反規定,但是在金錢的誘惑下,依然有不少醫生以身試法。

·過度醫療很常見

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可以恢復的疾病,醫生或一定要你長期吃藥。花20塊錢買藥吃就能治好,醫生偏偏讓你做手術。這,就是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很常見,主要是病人缺乏醫學知識,在生病的時候,只能聽醫院和醫生的。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醫院為了指標、為了獎金,很容易出現過度醫療的情況,導致病人遭受本不該遭受的痛苦,多花了本不用花的錢。

三、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表示:業內有一句話,有1/3的病是治不好的,有1/3的病是醫生治好的,還有1/3的病是自己好的。不過,從理性的角度分析,醫生並不是只起1/3的作用。在自愈類的疾病中,醫生需要給出專業的判斷,同時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在治不好的疾病中,醫生也不斷尋求方法,縮小無法治療的領域。即使真的無藥可醫,醫生也會盡力讓病人和家屬獲得安寧。

在李海潮看來,醫療中「醫」和「療」不可分割。治癒疾病是目標,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減輕病人的痛苦,給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生死觀。

對此,也有醫生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很多人生病之後,不知所措,把自己完全交給醫院和醫生,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不負責任的醫院和醫生,那麼治療效果就會出現天壤之別。生命是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一切的醫療手段,都只是輔助。治癒疾病,最終靠的還是自我修復。

所以,在醫患矛盾高發的時代,我們固然要相信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但也不要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出去。如果在專業醫療的基礎之上,自己能有一個清楚的判斷,那麼將會對病情非常有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健康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05/162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