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陳寅恪說「投降日本是上策」 民國大師陳寅恪真的是漢奸嗎

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可以從網絡上看到許多以前所看不到的資料,於是就開始有許多斷章取義之人拉著一丁點史料,準備為歷史人物翻案或是抹黑。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網絡上流行的「漢奸」陳寅恪

說陳先生是漢奸的往往都會找到這段史料來說明,在《南渡北歸·南渡》382頁記載了陳寅恪一件事: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一個星期後的7月14日,陳寅恪在清華園對吳宓說過這樣的話:「中國之人,下愚而上詐。此次事變,結果必為屈服。華北與中央皆無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國,屈服為上策。保全華南,悉心備戰;將來或可逐漸恢復,至少中國尚可偏安苟存。一戰則全局覆沒,而中國永亡矣。」

其實,當時有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少,比如胡適也是這種想法,很多人認為中國和日本決戰必然亡國。於是現在很多人就從這裡看出來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陳寅恪枉為大師,竟然帶頭主張投降,一個漢奸的帽子就扣了上來。

但是他真的是漢奸嗎?

其實不然,陳寅恪確實提到了面對日寇的抵抗是徒勞的,投降屈服方是上策。不過這並不代表陳寅恪沒有民族氣節,作為一個傳統知識分子,陳先生這種人其實最不缺的就是骨氣。

雖然持有這種觀點,但是陳寅恪並沒有做漢奸,甚至沒有留在日偽控制區做順民。

當年11月他就帶著家眷南逃,到國民政府控制權任教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抗戰期間,陳寅恪基本都在後方教書。

1941年香港淪陷時候,陳寅恪就呆在香港,因為他精通日語,名氣又大,日本人對他很重視,聘請他為香港東亞學院院長。但陳寅恪很快帶著家屬逃離香港,到了國民政府控制區廣西繼續教書,直到抗戰結束。

既然陳寅恪不想當漢奸,那他為什麼要說那種投降論調呢?

第一點便是當時中日差距過大

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就掀起了學習日本的熱潮,許多人赴日留學,陳寅恪也不例外。但是中國是少數人的奮力,日本卻是一個國家的前進,不少人親眼目睹中國和日本的差距一點點拉大。既心痛又無奈。

第二點是國民政府讓人失望

要知道陳說這句話的前提是他認為中央和華北沒有抵抗之心,所以才會覺得投降,然後保全華南以圖將來。特別是駐防平津的29軍在日本人的唆使下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華北實際上成為半獨立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誰都看不見中國的勝利,如果他知道蔣介石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抵抗之力當然就不會說什麼投降了。

第三點便是這句話的情景了

這句話僅僅是陳同朋友的日常交談,根本算不上陳寅恪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如同在日常里討論一下中國國力差日本太多了,但是真正到了戰爭中,陳寅恪卻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從不曾動搖自己的意志。

這個世界嘴炮永遠比行動艱難

陳寅恪雖然認為投降是上策,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投降。而比如那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熱血青年,愛國之聲喊得震天響卻成了大漢奸。說你反日不難,說你愛國更不難,難得是在這個國家最艱難的時候依然為了他堅守著,

七七事變一周年之際,身處雲南蒙自教學的陳寅恪難忘國恥,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盡死肝腸猶沸熱,偷生歲月易蹉跎。

他對這個國家從來愛得深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4/146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