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官媒指北京六月雪是「霰」 古籍記:國君大凶之兆

連日高溫的中國首都北京7月28日(黃曆六月初八)下午突降「六月雪」

7月28日(黃曆六月初八),北京突降罕見的「六月雪」,讓人聯想到「竇娥冤」的故事,民眾指必有奇冤。但官媒引中共專家稱是「霰」而非雪。不過按古籍記載,「霰」為雪的一類,且「六月飛霰」不但對應當世有大冤情,還是君王聽不進正確意見的應兆,是大凶之兆。

據《北京日報》報導,7月28日下午3時20分,有北京市民發現窗外竟然「大雪紛飛」,這種現象持續了5至6分鐘,該市民錄下視頻,並說這是第一次見到大熱天下雪的情況,「我一開始以為只是下雨了,可仔細一看,居然是雪!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手伸出窗外一接,雪花碰到手立即化了,這不是雪是什麼?」

官媒引述中共專家稱,此「雪」為「霰」,是夏季強對流天氣里出現的「霰」,又叫「軟雹」,是人們常叫的「小冰雹」,其成因與下雪有根本不同。

但據公開數據顯示,「霰」與雹、小雹和冰珠不同。「霰」是冷水滴遭遇雪晶而形成,顆粒小,碰觸時容易碎裂,是一種穩定的「固態降水」,常出現在降雪前或與雪同時降落,而冰雹則常出現在對流活動較強的夏秋季節。據此顯示「霰」和雪有直接的關係,但和夏季的冰雹關係不大。

關於「霰」與雪的關係,《看中國》署名元歌的文章,引述多個中國古代的書籍說明。

其中據《太平御覽》記載,《爾雅》曰:雨霰為消雪。雨雪相和為「霰」。《農候雜占.卷三》則記載:霰,暴雪也。

而「霰」又有「米雪」之稱。《五雜俎》曰:「霰,雪之未成花者,今俗謂之米粒雪,雨水初凍結成者也。」白居易有詩曰:「風飄細雪落如米。」

據古人認為,在酷暑的時節卻天降大雪、冰雹或雪霰,都是不祥之兆,而導致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國君失去節制而狂妄,臣下怠慢而不敬,上下失道,不禱神求福,廢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禮儀,不順從天時所致。

《看中國》文章引述《歷學會通》說:「雨雹雨霰,外國侮而臣後專」;「霜雪之降,苟非其時,政在大臣而不在辟」。大意是,天降冰雹或霰雪,代表外有敵國侵犯,內有大臣專權;霜雪若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節,則意味著,政權在大臣手中而非國君。

《天鏡》曰:「夏雨雪,必有大喪,天下兵起。」

《詩推度災》曰:「違天地,絕人倫,則夏雨雪。」

京房《易候》曰:「夏雨雪,國殃,必有喪,司馬為亂。」又曰:「君死國亡。」

《晉書》記載: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閏八月甲申朔,天降霰雪。《晉書》解釋此事時說:「今雪非其時,此聽不聰之應。是年帝崩。」意即:如今不是降雪的時令卻降雪,這是君王聽不進正確意見的應兆。就在這年,晉惠帝駕崩了。

《宋書》記載,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正月甲申,天降霰雪,又響雷。「雷霰不應同日,失節之應也。二月,義兵起,玄敗。」意即:雷和霰不應在同日出現,否則就是違背節令的應兆。二月,義軍起兵,東晉將領劉裕討伐篡晉的桓玄,最後桓玄兵敗被殺。

《天中記.卷三》說:「雪霰兆凶」。意即:雪霰是凶兆。

北京六月初八突飛雪霰學者:對應當世最大冤情

「六月飛雪,必有奇冤」的說法自古有之。《竇娥冤》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如今北京出現這場「六月飛雪」,到底是上天在暗示世人什麼?除了主當政者大凶,也說明人間定有奇冤未解。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北京7月28日降雪這天是黃曆六月初八,而21年前的1999年7月20日,也是黃曆六月初八,中共自1999年7月20日開始鎮壓法輪功,進而活摘器官,製造了當世最大的奇冤。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31/148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