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巴菲特給女兒的告誡 文盲也能成為富翁 是受益於這樣一個原則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王陽明認為認識來自於內心,知與行都是有內心的道德實體發出來的,知是行的主導,行是知的體現,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知與行密不可分。

一個人有了想法就要切實的行動,就要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念頭,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現實中卻有很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最欠缺的就是行動的能力,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懊悔:「當時我要是去做那件事就好了。」也許當時你的想法真的會令你有所成就,只不過由於你的瞻前顧後、做事不果斷面導致你最終也成為了思想上的巨人。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資商,他的觀念改變很多人,也正因為他明白說不如先做的道理,使自己成為億萬富翁。他在教育上也是極為認真的。他的女兒是一位驕傲自大的女孩,對自己有著極大的自信,在一次聚會上,女兒向巴菲特炫耀自己,告訴父親將來自己會成為最出色偉大的畫家,會給父親帶來無限的榮耀。

當時的巴菲特並沒有高興的讚譽女兒,反而問她:那你能說出你看過的幾部優秀的作品嗎?並且對裡面的內容進行講解分析!結果女兒並沒有回答出來,這使巴菲特十分的生氣,於是把女兒趕回房間讓她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當你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己會成為什麼人。

巴菲特這樣教育女兒,同時他也用實際行動去做了,而不是說大話,做白日夢。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智慧超群的先生和一位不識字的文盲成了鄰居,因為當時二人都處於貧窮階段,所以並沒有在意文化程度的高低,反而因為共同的願望讓他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文盲每天都會出去辛苦的工作,以此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但是那位擁有著文化的先生,每天都待在家裡紙上談兵,滔滔不絕的談論著致富的計劃和目標。而且總會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智慧是超高的,雖然此時的文盲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總會認真的聽著,而且仔細的領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於是他思考過後,就開始了行動,在不久的將來,文盲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願望,成為百萬富翁。

然而那位有著文化的先生仍然在原點規劃,還是過著原來貧窮的生活。所以說每個人都會定下目標,也很容易定下一個遠大的目標,但是不去行動,不去實現,想像永遠是停留在思想之中,那麼最後只能是一場夢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著智慧文化的先生,但是同樣也是一個容易失敗的人,所以只有戰勝這種懶惰,以思想為軸,行動為輪,以最快的方式運轉,只有這樣才會達到最終的目的。

有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壞習慣,比如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想,明天我要去跑步。以後我要成立一個公司,我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但是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把這些昨夜的想法都忘沒了,於是又開始了每天周而復始的生活。世界上可能什麼都有自身的價值,但是為何不把這種價值發揚光大,成為一塊閃耀的寶石。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只有努力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站在最高領獎台上的冠軍。

豪言壯語誰都會說,可如果不去做,一番空話又有何用。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時間用於做而不是說。

巴菲特對於兒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有方法,巴菲特說:如果你給他們足夠的錢,讓他們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一生都碌碌無為。而我能留給他們的將是比任何財富都有價值的——我一生的經驗。

在兒女遇到困難的時候,巴菲特會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他們做開導。他經常會講一些小故事,通過故事來讓孩子們懂得一些道理。有人總結了巴特菲為兒女解決問題和傳授方法的信件,編成了《巴菲特給女兒的一生忠告》這本書,書中一共有56個忠告,其中包括了為人、處世、性格、事業、財富等方面的忠告。

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曾有美國記者採訪巴菲特,問道:「您把大部分財富都捐出去了,您會給您的孩子留下什麼呢?」巴菲特回答說:「我已經把最珍貴的財富給了我的子女。」,他坦言:「億萬財富並不能給人帶來多少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人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不過是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罷了,只有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穫快樂和豐富人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教育之鏗鏘三人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3/149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