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To be or not to be 中共政治的殘酷卑污

作者:
張發奎很快發現張國燾不適合做領袖:「他的私生活腐化,喜歡打麻雀,說話不算數,把家中女傭都列到雜誌的員工的薪酬冊之中,分不清楚何謂私人開支,何謂公費。

香港以前為何可以繁榮?因為香港的政治交給英國人。而那一代的英國人,由威海衛時代到上海租界,由印度到馬來半島,對中國人及其政治有豐富的經驗。今日英國這一代人也沒有了,何況香港人。

九七之後,香港人被迫要與中國纏玩政治。香港人玩政治約分為三派:中環精英包括官員的靠攏派,傳統土共陣營、以及學者和年輕人形成的反對派。

靠攏派對中國現代歷史一無所知,只有在鄧小平改革開放後去大陸做生意和參觀學習的經驗。一不懂中國,二不懂政治。此兩大病症形成今日以林鄭月娥為首的「年年考第一」中國精英陣營的全面潰敗。

至於反對派,亦因基因之不團結,雖然很有理想熱血,但處境艱難,許多問題難敵人性正常的誘惑。

例如一旦四名民主派議員被DQ,立法會延續一年,泛民應不應該總辭的問題。

這種事情有先例。國民黨將領張發奎南逃香港,記述了一件事。

三十年代在井岡山與毛澤東相鬥、長征路上分裂出走的另一共黨領袖張國燾,一九五二年也來了香港。其實國民黨與其他民國知識份子人士逃來香港,也找上了張國燾商量合夥組成反毛共聯盟,決定先辦一分刊物,叫做「中國之聲」。

但是經費不夠,張發奎和一些友人四出張羅。籌募到一點錢,請張國燾先出任刊物主編。

但是張發奎很快發現張國燾不適合做領袖:「他的私生活腐化,喜歡打麻雀,說話不算數,把家中女傭都列到雜誌的員工的薪酬冊之中,分不清楚何謂私人開支,何謂公費。張國燾希望將中國之聲每月預算由三萬元增加到三萬二千。」

張發奎說經濟困難,預算不能加,反而應該減。但張國燾不答應。張發奎結論:「張國燾不適合做中國共產黨領袖,這就是為什麼之為毛澤東,而張國燾還是張國燾了。」

如此小事,如此判斷,非常重要。論做人的道德,張國燾沒有錯,也不能硬將張國燾與毛澤東比。畢竟毛澤東是成功了,但遺臭萬年,而且雖然大權獨攬,晚年很痛苦。

張國燾能移民加拿大,得以相當舒適的善終。但總之張國燾不能成為領袖,他沒有錯,只是他不適合吃政治這口飯。

留下來,或者全部離開,都各有利弊,因為前景不可預知。張國燾離開了,另有一種歸宿,毛澤東留下,把一條命押了上去,卻成為贏家,但中國卻全輸。只有一樣確知:中國的政治,是超出想像之殘酷而卑污的「事業」。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30/1495349.html